分享

纳粹煤变油:千年帝国为啥在能源上被英美卡脖子? |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2024-09-15 发布于北京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5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快来星标我们

 Follow us

各位读者朋友:因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的变革,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错过推送,所以如果你喜欢循迹晓讲的文章,请一定一定别忘记🌟星标“循迹晓讲”  。

设置星标步骤:1.点击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循迹晓讲】;2.到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角【···】;3.设置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文章啦!

 Follow us

自从20世纪以来,战争的样貌变得跟过去完全不同,陆军的坦克,空军的飞机,海军的航母等等等等,这些武器发明都深刻地改变了战争本身,甚至重塑了历史。这些新世纪的武器威力不可谓不大,但它们都严重依赖石油产业,而一个国家不管军工再发达,一旦石油供应被卡了脖子,那只能迎来战败的命运。

◇ 图为1918年9月26日,美军乘坐法国建造的雷诺FT-17坦克前往法国阿登森林前线

关于这个,二战中的纳粹德国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其实早在战前,德国就已经意识到石油对战争的重要性,并且未雨绸缪地做了很多部署,比如拉拢罗马尼亚以利用他们的油田,而其中最核心的一个策略,就是利用德国本土丰富的煤炭资源,去合成德国急需的石油资源。

整个二战过程中,纳粹德国相当一部分燃料都是靠着合成燃料来维持的。然而当盟军开始空袭德国之后,这些合成燃料工厂目标太大,而且没办法隐蔽,成了最容易摧毁的目标,而当这些工厂被炸掉之后,纳粹德国的石油产量一落千丈,从而大大加速了灭亡。往轻了说,这是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故事,往重了说,这就是一个作死的典型案例,今天就来聊聊这些。

◇ 图为弗里德里希·卡尔·鲁道夫·贝吉乌斯(1884年10月11日-1949年3月30日)德国化学家

煤炭合成石油的工艺早在1910年代就已经有了。1913年,德国化学家贝吉乌斯把煤粉和催化剂混合,在高温高压之下和氢气反应,可以生成与石油性质类似的饱和烃混合物。就纯化学的角度来讲,这个合成途径对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发展有很大贡献,而且开辟了高压合成的催化剂研究领域,所以贝吉乌斯在1931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而在实际应用领域,这个反应对德国意义重大。

德国本来就缺石油,但是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这样的工艺可以大规模生产,德国的燃料问题就可以彻底得到解决。1926年,德国法本公司买下了贝吉乌斯的专利,并在1927年生产出了第一批用煤合成的燃料。生产过程没有问题,但煤合成燃料成本太高,这样生产的汽油成本是从美国进口的航空汽油成本的十倍。如果接下来想要大规模商业化,就得需要很大投资,而且还要找到稳定的可靠大客户。

◇ 图为德国煤炭资源分布,其中鲁尔区的煤炭资源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三

这些问题看似无解,但是1933年纳粹党上台之后就不一样了。纳粹党毫不掩饰自己要扩军备战,为德国报仇的计划,并在1935年开始撕毁《凡尔塞和约》开始大规模扩军。

◇ 图为法本公司标识

德国要从头建立全新的空军和海军,还要建立陆军的机械化部队,这都需要大量的燃料,而从煤炭提炼石油的工艺得到了希特勒的高度重视,在他的干预下,纳粹对法本公司下了血本,法本的煤提炼石油产量几年之内就提高了好几倍,面对来自元首的垂青,法本也非常上道,非常积极地向希特勒表忠心,他们公司的董事会非常自觉地迅速清除了所有的犹太高管,而纳粹兵不血刃占领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之后,法本也和德军密切合作,指示哪些化工厂是可以被吞并的。

就这样,法本的生意越来越大,到了1940年的战争初期,法本的煤提炼石油占到了德国全部石油供应量的46%,德国空军航空汽油供应量的95%。对于法本来说,这是一段和纳粹合作的双赢事业。

◇ 图为法本公司的燃料工厂

如果战争能够如纳粹德国的预想一样,闪击战无敌,指哪儿灭哪儿,那倒也没啥,问题是这闪击战后来闪了腰,先是1940年不列颠战役遇到挫折,然后1941年巴巴罗萨计划德国入侵苏联。按照希特勒最初的构想,苏联那就是个破房子,只要在门上踢一脚就会塌,不一小时22分速通莫斯科都算慢的了,可没想到苏联愣是把战争拖到了冬天。

到了这个时候,法本公司给纳粹军队的合成燃料弊端开始显现。相比于天然石油提取燃料,这些从煤合成的燃料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低温状况下会变得粘稠,甚至完全不堪用,而这样的温度在当时的苏联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所以当寒冬降临大地,纳粹德国军队已经到了莫斯科的门口,却被硬生生的挡了回去。

◇ 图为1941年正在从马车上加油的德军战斗机

◇ 图为使用合成燃料的“虎”式坦克

在1941年冬天的莫斯科战役时,德军大量的坦克飞机卡车都因为燃料冻住而无法动弹,有传言说德国装甲兵被迫在坦克底下生火保持燃料不凝固,而更多的武器装备因为低温导致的燃料问题而不得不放弃,就这样,莫斯科战役以德军的一败涂地而告终。虽然法本公司在接到前线部队反馈之后及时对自己的合成燃料进行改进,并且在随后几年改善了燃料的低温特性,但德国却永远地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

◇ 图为“蓝色”行动期间,德军装甲集群正在为了夺取高加索油田而一路狂飙急进

◇ 图为驻守罗马尼亚油田的高射炮兵

到了1944年春天,煤炭提取的石油占到了德国石油产量的57%,空军石油消耗量的92%,正是法本公司的煤变油工业,支撑着摇摇欲坠的德国战争机器。此时盟军的轰炸机已经开始大规模地空袭德国,对盟军轰炸机指挥官来说,他们迫切需要找到最合算的空袭目标用以彻底瘫痪德国工业。坦克工厂和飞机工厂当然值得空袭,但他们要釜底抽薪。

◇ 图为遭到盟军轰炸的德国库格费舍尔轴承工厂废墟

1943年,盟军空袭德国在施韦因富特的轴承工厂,希望借此打击到德国所有的军工产业,但当时纳粹德国的军备部长施佩尔紧急下令轴承工厂疏散,并且通过从中立国瑞典的贸易获得轴承。这么一来,对轴承工业的打击并没有让德国工业陷入绝境。此时盟军轰炸机指挥官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法本公司的煤提炼石油的工厂上面,这些工厂对德国战争机器的重要性无需多言,而且它们需要大的反应釜和蒸馏塔,占地面积巨大,根本没办法疏散再生产,没什么目标比它们更诱人了。

1944年4月,在基本掌握德国本土上空制空权之后,对法本公司各地的炼油厂和储油罐空袭马上开始,并且持续不间断地进行。空袭的效果非常显著,1944年6月,纳粹德国成品油的月产量从73.4万吨减少到了51.1万吨,7月更是降低到了43.8万吨。前面讲过,德国空军对煤合成石油依赖度是最高的,所以最先受到影响,7月份开始,德国空军停止了轰炸机的一切训练和飞行,并且命令战斗机部队尽可能减少出击次数,这都是缺油的后果。

◇ 图为正在轰炸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油田的B-24轰炸机

◇ 图为美军第98轰炸大队在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阿斯特拉·罗马纳炼油厂上空执行轰炸任务

◇ 图为遭到盟军轰炸后的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油田的哥伦比亚·安奎拉炼油厂

◇ 图为梅瑟堡-勒纳合成燃料工厂遭受空袭后已经变成一片废墟

纳粹的军备部长施佩尔对此是忧心忡忡,他委派专员负责炼油厂的重建工作,每次重建都要动员几十万人,这其中包括集中营的囚犯,而在六到八周的重建眼看就要完成的时候,炼油厂又被炸了,此时本该保卫炼油厂的战斗机却因为缺少燃料而不能升空作战,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到了1944年底,纳粹德国的燃料短缺已经成了制约作战的头号问题。德军最高统帅部在制定阿登反击战的计划时已经需要东拼西凑来满足燃料供给,即使如此还是不够,所以要命令先头部队夺取美军位于斯帕的大油库来以战养战,而最终这样的作战功败垂成,也成了阿登反击战彻底失败的重要原因。

◇ 图为阿登战役中,德军因为缺乏油料而被迫放弃的完好坦克

到了1945年春天,纳粹德国甚至发出命令,要求各部队尽可能从被击毁的坦克军车中汲取燃料使用。直到战败,纳粹德国其实不缺坦克和飞机,但他们几乎滴油不剩,已经没办法做什么了。纳粹就在这样的油荒中迎来了彻底的战败,而先前跟纳粹紧密合作的法本,也在战后被清算拆分。从煤合成石油,从而帮助德意志称霸欧洲和世界的迷梦,最终化为泡影。

◇ 图为战后美军军事法庭,审判IG法本公司的23名董事

◇ 图为法本公司开发的氰化物化学药剂Zyklon B(又名“齐克隆B”)

就这样,本来被纳粹寄予厚望的煤合成石油,反而成了加速纳粹灭亡的催命符。这事儿当然可以有不同的解读,美国国父亚当斯说过一句话,“我必须学习政治和战争,这样我的儿子就有可能自由地去学习数学和哲学。我们的孩子应该去学习数学、哲学、地理学、自然历史以及航海、商业和农业,以便于给他们的孩子机会去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像以及编织、瓷器。”

很多人不懂这句话的含义,其实把它反过来理解就一目了然了,如果基本的政治体制就是歪的,甚至是邪恶的,如纳粹一样跟全世界为敌的,那么不管有再好的科学再发达的技术,再美妙的艺术等等等等,到最后也都只能是这样邪恶政治制度的陪葬品。这纳粹德国从煤炭合成石油的历史,于此可为明证矣。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lo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