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云琪老师聊至深夜:同频的人在一起磁场有多大

 一线教师丁爸 2024-09-15 发布于浙江

01

今天想写一位前段时间刚刚认识的朋友。

不过翻看与这位朋友的记录,发现认识也一年有余了。

只是在前天一起完成一次直播录制活动中,聊至深夜,才发现彼此是同频共振的。

这位朋友就是学科网王牌名师直播栏目《老师请开讲》总负责人李云琪老师。

02

其实与云琪老师相识也是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

云琪老师在网上看到了我的一个关于一线教师如何做讲座的视频。

恰好云琪老师自己也在写该话题,又恰好关于此话题,我们之间很多观点都是不谋而合的。

在前天的直播录制中,云琪老师就问我,关于一线教师如何做讲座,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话题,自己在网上找了一大圈都没有找到相关视频,怎么丁老师如何想起要做这样一个话题呢?

其实我也是偶然想起做这个视频的,当时在义乌讲课。接待的老师就问我一个问题,一线老师已经很忙了,怎么还有时间进行这样系统化的输出,并且能够把输出带到现场,也就是做讲座。关于这个问题,也是很多朋友问我的,所以我当时就录了那个视频。

想不到借由这样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云琪老师。

再后来云琪老师邀请在他的栏目中做一次主题分享。

根据云琪老师提供的选题,我选择了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

三月份左右也发课件发给云琪老师。

直到上周四云琪老师,问我什么时候方便录制一下。

说实话,当时写了课件与逐字稿之后,就再也没有再去复习分享内容了。

接到云琪老师的通知,我是慌得一批。我选择了周五录制,结果周五白天一直有事情,根本没时间看文稿,只能挨到下班,回家吃完饭之后,赶紧熟悉文稿与ppt。晚上8点之后,也算是勉强过了几遍吧。

03

不过好在录制相对顺利,开始有点卡壳,后来就慢慢顺了。

晚上8点开始录制,讲到9点半左右结束。

不过,最精彩的部分,不是我当天录制的内容,而是在之后和云琪老师将近两个小时的深聊,因为两个人观点相似、又有很多共同话题与感悟,聊天至深夜11点半还是意犹未尽。

云琪老师非常年轻,所以我对他的佩服在于,年轻的外表之下,对于教师职业幸福感、教师专业成长都有自己的深刻理解。

这种深刻理解,已经超越年龄的限制。

现在回想起来,那一个晚上的深谈,有几点仍旧让我记忆犹新:

第一,幸福可能是副产品。

说实话,关于教师职业幸福。几乎是割裂成两派。

不喜欢做老师的,觉得每天都很累,每天都是折磨。

而喜欢做老师的,觉得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每天都想要迎接新的挑战。

再去观察每一位觉得自己当老师是幸福无比的老师,不难发现,他们往往不是刻意在追求幸福,他们的幸福是伴随着出现的。伴随着什么出现,是他们对于自己生活的热爱。教书是工作,确实要好好做,但是生活是自己,同样要好好过,教书之余的生活,他们总有各种热爱。

第二,好奇心与年龄无关。

我也是见过很多有好奇心的老师,因为我的公号后台总有老师在提问。

但是云琪老师给我讲的一个例子,一下子把老师需要拥有好奇心变得具象化了。

一位新疆的老师,特级教师,常年带高三,已是临退休的年纪在大量外出讲座之余硬是没有落下一节课。而这几年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如火如荼,这位老师就问云琪老师要一些ai讲座课件与视频,她对这一块内容很感兴趣,好像继续学习。

学一点新东西,不被年龄限制,总能让自己在面对繁琐生活时焕发出新生。

第三,跨界可能会产生降维打击。

我们也聊了教师的跨界。

总的来说,在互联网时代,能够在专业发展上异军突起的老师,往往是在跨界。

在本学科厚积薄发,那是理所当然。但是在他出大放光芒,那就是出人意料了。

云琪老师跟我讲的另外一位老师,是一位重庆的老师(不知道我地区有没有记错)。这位老师是一位小学语文老师,但是在做语文老师之前是一名程序员。这位老师在业余时间内,做了一款面向教师的应用插件,在每次直播的时候,看看老师有什么需求,就马上写程序增加功能迭代版本。结果是在自媒体上收获数十万粉丝。

当然了,在长达两小时的时间内,启发不知以上,比如还有,他们邀请老师的标准不是看谁的职称高、谁是特级、正高,而是看老师的分享内容是否接地气,讲起来是否有意思。

我说你们这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啊。

其实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那些没荣誉、没职称的老师,可能才是真正的专业大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