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宁海】金烈侯 | 闲话番薯

 文化宁海 2024-09-16 发布于浙江

番薯的引进有一段好听的故事。番薯原产在北美洲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也有说南美洲秘鲁也产番薯。但都说是西班牙人先引入东南亚。关于谁是把番薯引入中国,有两个版本的说法。引进的时间倒都说是明万历年间,一说是广东人陈益从越南引入,他是买通了当地一个农民,偷偷将番薯种苗带入广东,先在自家花盆里栽种,到他快临终时,陈益在自家三十亩土地上试种成功获得高产,后就在当地推广开来。一说是福建人陈振龙和他儿子陈经伦从菲律宾引入。当时菲律宾殖民当局是严禁番薯出境的,陈振龙巧妙地将番薯藤与轮船绳索绞合在一起,表面涂上污泥才偷带出来,轮船航行七天七夜,陈先生父子天天浇水,保证藤蔓不死。后在福建先试种成功。对此,郭沫若有"挟入藤篮试密航,归来闽海勤耕植”一句诗文写在书上,赞美陈振龙父子的功德。

到清朝康熙时,康熙皇帝大力推广,有影视说他深入农地,与农人专门谈访种植番薯的大事。皇上上朝时,康熙面对众大臣,手中高举一颗番薯,说该物好啊,旨意全国推广。确实,番薯就从康熙皇帝那一朝开始在中华大地上推广开来。到清朝中后期,大江南北广袤的农村大地已普种番薯了。

番薯的引进与推广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史书记载清永乐年间全国人口仅1亿左右,到乾隆时代人口猛增到四亿,究其原由,有说主要是番薯的引入和推广大大地缓解了饥荒,有道是"一造番薯半年粮″,饥荒问题一解决,随之就是人口的猛增。所以也有"一根藤条养活三亿人″的佳话流传下来,说的就是自陈振龙父子先偷得一根番薯藤,大约经过七代人的培育番薯,番薯应运而成巨量农产品,解了饥荒,让人口猛增了三亿。所以在福建,称陈振龙为番薯之父,那时陈振龙就相当于当今袁隆平。现在在福建建有纪念陈振龙父子的庙宇。

番薯在我宁海农村大面积推广种植那已是清朝后期了。如今农人们的农活和人们的食用生活与番薯已结成了不解之缘。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农作物种什么得什么,但偏偏不说种番薯得番薯,为什么呢?因为番薯不是种的而是"压″的。有句难听的方言叫抲鬼压番薯,本意是说做了一件荒诞的事。压番薯就是说番薯的出生不是来自番薯本身作种子,却是来自番薯的藤蔓。在农作物中这很独特,亦是奇妙。番薯的生长地面上延伸着长长的藤蔓,藤蔓的根须钻入土地之中,根部渐渐增大的块根就是番薯。开始的时候是把藤蔓修剪成五六公分长的段子,然后将它压在泥土之中,藤蔓的段子生命不息,渐渐地长出新蔓和根须,新蔓不断地伸长于地面上,须根不断地深入土地之中。如此经过农人数个月的精心呵护,收获季节一亩土地,可获得上万斤可果腹的番薯。那么最初的藤蔓又来自何处呢?那又是农人在早春时节,在他们特制的温室中培育番薯,先让其发出芽苗,芽苗不断地伸长成为藤条,然后将藤条剪成一段段作为最初的种苗。自藤苗压下之后,藤苗日日见长,从一尺长到一丈长可以一直长下去,藤下须根扎入土中就长出一个个小小的番薯。后来农人懂得须根太多都长成一个个小拇指大小的番薯产量又低又不好吃,就除去藤蔓上所有须根,只保留藤蔓一个端点的根须,所以番薯生长过程中主要农活就是翻番薯藤,其目的就是除去藤蔓身上的所有根须,从而不生出小番薯,而土地的营养只被端点的根须吸收,最后扎根于土壤根须上长出大个头的块根,这就是番薯。

番薯红皮白心,也有红皮黄心。可以生吃,更宜熟吃。收获的番薯量大,新鲜的不易保藏,农人就把新鲜番薯切成片刨成丝,然后晒干,成干燥的番薯片和番薯丝,长年可儲藏下来,煮熟成为仅次于米饭的主食。我曾在多年前乘火车过河南灵宝,见车外大地上一片雪片,先好生奇怪,一问方知大地的雪白正是晒着的番薯片。也有部分番薯保鲜于地窖中数月而不腐烂,过年时,生番薯吃起来爽口甜味,就如雪梨。平时新鲜番薯,大的切半,小的整个,在饭镬中焐熟,喷喷香,甜蜜蜜,老少皆喜吃,食之就可当一餐饭,且无须菜肴。

番薯与大米一样是淀粉类食物,但番薯含糖量高,故可用番薯来制糖,这种糖叫番薯糖,番薯糖成液状叫番薯糖淋,过年打糖的糖就是它,这种糖有机化学名词叫饴糖。

番薯与米麦一样也用来制酒,因为酒是由淀粉发酵而成,番薯淀粉发酵而制作的酒在我宁海叫番薯烧酒,是很有名的。

一造番薯半年粮,是说番薯曾是果腹的主食。同样,用番薯可以制出好吃的零食,如韧吊吊的番薯九,蓬蓬松的番薯枣,都是老小爱吃的零食。

番薯这个作物浑身是宝。它的果实好当粮,它的叶瓣枝茎是绝好的饲料,所以番薯藤也是晒干当作物品储藏的。想起三年困难那时候,还曾把干燥的番薯藤轧成粉,做成面粑粑来当饭吃过。

甚至番薯还具有防癌护肝的功能在此就不表了。

科学家伟大,农民也伟大,番薯从它的引入种植到成为粮食都是农民的伟绩,农民乃我衣食父母,此言真也!

作者:金烈侯

教授,1940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原杭州大学,原绍兴文理学院物理系主任,绍兴市物理学会理事长,曾任浙江省高级职称教师评委会物理学科组成员。多年从事力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发表相关论文多篇,1987年华师大出版社出版《力学》教材,2008年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量子力学导读》并于2022年出第二版,深受好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