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病在脾,久病在肾!能让脾胃有干劲、充足肾阳的千年古方!

 百草益寿 2024-09-16 发布于辽宁

中医在治疗很多疾病前,都要先调理好脾胃,补足肾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初病在脾,久病在肾。像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等,虽然看起来是脾胃病,但调理起来却要加入治肾的药材。

脾胃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是先天温养后天,后天补养先天的关系。如果脾胃出现问题,会反过来消耗肾的精气,形成恶性循环。
脾的运化,必须得肾阳的温煦蒸化,才能健运,而肾精又赖脾运化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才能充盛。所以,调理脾胃病或肾病时,要脾肾兼补。尤其对于单一进补肾或脾越补越差,还上火的人来说比较适合。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千年古方茯菟丸,它不仅能够补肾,还能健脾,可以说是脾肾双补,阴阳双调,作用更加全面,也更温和。

千年古方茯菟丸
健脾气 补肾阳


茯菟丸由菟丝子、白茯苓、石莲子三味药组成,每一味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用法为:三味药捣碎成细末,用酒煮后,加入山药泥做成小药丸,每服9克,日服2~3次,适用于用于脾肾精气两虚之症。如:精关固摄无能所致早泄,遗精,伴头晕耳鸣,食少纳呆或腹胀,稍劳则自汗出,脉沉细无力等。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这三味简单的药材是如何发挥其健脾益肾之功的。

菟丝子

菟丝子是补肾药,归肝、脾、肾经。通常植物的种子都可以补肾精,所谓“精化而为阴阳”。而菟丝子可以阴阳双补,从药效上来说,它更偏向于补益肾阳,且药性温和,不易生火
像很多补肾药中,会添加菟丝子帮助综合补肾的作用,避免因升阳而补益太过生燥火。

白茯苓

白茯苓可以用来利水渗湿,健脾和胃。一方面可以去除脾胃中多余的水湿,强健脾胃;另一方面作用于下焦,帮助身体中的水液排出体外。它通过去除脾胃中的水湿,增强了脾胃的转化功能,使得气血也充裕起来。

石莲子

石莲子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莲子”同为莲的果实,但是采收时间有所不同。石莲子一般是在莲完全老熟后采摘,而莲子是在果实新鲜之时就采摘。与莲子相比,石莲子药性偏寒,更倾向于祛除脾胃中的湿热,帮助健脾


诸药合用,以补肾健脾为主,通过调理脾胃,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还能达到补血的作用。后用山药为丸,帮助滋补肾阴;酒煮诸药,有助于活血行气。共同达到了补肾阳而不伤肾阴,补肾又健脾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孙继兰. "论脾肾关系及临床运用." 陕西中医 (1997).
[2]刘荩文. "五脏辨证的相互关系." 中医函授通讯 04(1991):22-2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