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向军:重庆的原点 ——参观重庆解放碑

 三驾马车1966 2024-09-16 发布于河南

重庆的原点

——参观重庆解放碑

刘向军

 

重庆解放碑可以看作是重庆市的原点,从这里出发,辐射着附近的十八梯、洪崖洞、罗汉寺、长江索道等景点。在空间之外,纪念碑也是重庆时间的原点。

立足这个原点回溯,1950年,这座碑被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刘伯承改名为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同时铲除了原来的碑名抗战胜利纪功碑以及八面碑体上国民党政府所刻下的碑文和浮雕。

回溯到1947年,国民党政府历时一年多修建的抗战胜利纪功碑刚刚落成。这是一座高27.5米的八面柱体盔顶式钢筋混凝土建筑,从底部到碑顶共8层,碑体内有螺旋式楼梯可以直达碑顶。碑面上分别刻有《明定重庆为陪都令》《抗战胜利纪功碑铭》等文字以及国民党士兵与重庆百姓抗战的浮雕,这座纪念碑纪念着全中国人民取得的抗战胜利,也纪念着300多万川军出川抗日伤亡60多万的壮烈。

回溯到1945年,矗立在此处的只是一根高高的木质旗杆,国民党政府和重庆军民依然称它为精神堡垒”——原有的四方形木质高楼被日军炸毁,这根旗杆是凝聚国人力量、誓死抗战的象征。

回溯到1941年,在此地矗立的是一座高七丈七尺的四方形木质炮楼结构的建筑,它被国民政府命名为精神堡垒。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候,它是一面旗帜,它是一个召唤,它是一个象征。它被通体涂成了黑色,目的是尽量避免被日军轰炸。

回溯到1939年,那时,在这个原点上什么也没有,只有日军轰炸出的一个深达8米的巨大的弹坑,当时这是令人恐怖的最大的一个弹坑。

回溯到193712月,“七七事变”爆发后5个月,重庆事实上成了战时国民党政府的陪都,几乎与此同时,日本军队对重庆开始了持续5年半的大轰炸。

迁都——大轰炸——大弹坑——精神堡垒——旗杆——抗战胜利纪功碑——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这是解放碑这个原点左侧的时间轴。在这个原点的右侧,是重庆几十年来的高速发展,是3,000万人口,是直辖市,是四周林立的摩天大楼,是金碧辉煌的洪崖洞,是神奇的李子坝轻轨,是整个山城的朝气蓬勃、歌舞升平。

纵览这个圆点的时空变化,它还有一个政治维度的叠加:国民党政府带领着重庆军民浴血奋斗赢得了抗战的最终胜利,共产党带领重庆军民赶走了国民党而把重庆交给了重庆人民。人民是最终的胜利者,人民是历史的书写者,为了牢记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为了牢记川军在抗战中的巨大牺牲,完整地还原和纪念历史,也许把这座碑命名为“人民胜利碑”更好吧。

今天,这座八面碑在四周摩天大楼的环衬下显得瘦小,但是,它依然巍峨万丈,光芒四射,它是时空的原点,它是城市的中心,它是重庆的地标,它是重庆力量的源泉。

每年元旦零点,当碑顶四周的自鸣钟响起的时候,围在这个原点的数万名重庆人就让这里成了欢乐的海洋。

2024.9.1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