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英军俘虏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一艘船里拍下了他生前的最后

 嘟嘟7284 2024-09-16 发布于北京

被英军俘虏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一艘船里拍下了他生前的最后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中,叶名琛一脸沧桑,身着一身便服,脚上穿着布鞋,眼神中透着无奈和绝望。

19世纪中叶,亚罗号事件作为引发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展示了中英两国在南中国海的复杂交锋。亚罗号这艘不起眼的小商船,本是广泛存在于当时的中国商船之中,利用国际法中船舶管辖权的惯例,以英国统治下的香港为注册地,试图规避中国官方的严格检查。这种做法在当时并不鲜见,许多船只通过这种方式从事一些边缘法律的活动。

亚罗号在执行一次从澳门至广州的大米运输任务中,船上的事态逐渐紧张。据悉,在此之前,亚罗号已被一名葡萄牙水手罗萨利奥告发与海盗有所勾结,澳门当局原计划对此船进行检查,然而它却得以逃脱。当船只抵达广州水域时,已有关于其非法行为的消息传至中国广东水师千总梁国定耳中。值得注意的是,亚罗号的香港注册证在此时已过期,而这一点成为后续冲突的关键。

根据国际法的惯例,一旦船舶停泊在某国水域,该国有权检查船只是否从事非法活动,如海盗行为或贩卖奴隶。在此情况下,梁国定上船进行检查,并拘留了船上全部14名船员。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并未有证据显示中国水师曾撕毁英国国旗,事实上,梁国定甚至未见船上升起任何国旗。

事件引发了英国的强烈反应。英国巴夏礼得知情况后,立即赶至码头,并引用《虎门条约》要求释放船员。巴夏礼的强硬态度与中国官员之间的争执激烈,期间巴夏礼甚至遭到一名水勇的掌击。在此后的交涉中,两广总督叶名琛面对英国的强硬态度,表现出既坚决又有策略的一面。他在审讯过程中发现两名水手确实与海盗有关,但决定释放其他人员。

英国方面的压力不断加大。在包令和巴夏礼的施压下,叶名琛最终决定释放除两名涉海盗外的其他水手。然而,英国对此并不满足,巴夏礼进一步要求公开道歉,对方则坚决拒绝。这一僵局最终导致英国对广州城的炮轰,由此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战争爆发后,叶名琛的行为显示了其在危机中的冷静与策略。尽管面临英军的强大压力,叶名琛依然表现得波澜不惊,甚至在听闻英军越过虎门时,仍旧淡定自若。

据历史记载,叶名琛在战事中的表现并非完全是无策之举,他的这种态度部分源自于他在总督衙门内建立的“长春仙馆”,他深信占卜的结果,并据此作出决策,尽管这种做法在后世看来显得不够科学,但在当时浸淫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可以视为一种寻求心理慰藉的方式。同时,他也积极地准备战斗,下令整备团练,动员民团抵抗外侵。

1858年初,当英法联军密集围攻广州时,叶名琛作为广州副都统,面对压倒性的外军力量,持续担负着抵抗的重任。1月5日这一天,他在衙门内不幸被俘。

在被俘之后,叶名琛被押送到香港的英国战舰无畏号,并最终被带往印度加尔各答的威廉堡。他在囚禁期间,并未接受英国的优待,坚持使用自己准备的粮食,以表达对英国侵略的抗议。叶名琛在囚禁期间的表现,显露出他的坚定和忠诚,他自认为是“海上苏武”,并在诗画中表达了自己守节不屈的决心。

然而,叶名琛的形象在当时两个不同的文化视角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在中国,尽管他的军事行动未能有效抵御英法联军,但他在广东地区仍享有较高的声望。英国媒体则出于政治需要,试图削弱他的声誉,以此来强化自己的占领地位。而在清廷内部,由于需要一个承担失败的替罪羊,叶名琛的形象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贬损。

据说,叶名琛在绝食前,已经做好了不食敌粮的准备,他从广州带来的粮食在1859年用尽后,选择了绝食,以此来抗议英国的殖民侵略。尽管有说法称他是因病去世,但广泛流传的是他因绝食而死。这一抗议行为,虽未能改变广州的命运,但延缓了广州的沦陷。

在国际上,叶名琛的去世引起了一些异国文人的关注,如德国作家特奥多尔·冯塔内。他对叶名琛的死表示哀悼,并撰文纪念。这表明叶名琛的行为及其象征意义,跨越了文化和国界,触动了一些西方知识分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