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月满湖归路晚:在这里,接续对张养浩的纪念

 龙泉清溪 2024-09-16 发布于山东

星月满湖归路晚:在这里,接续对张养浩的纪念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写下这句语意丰富而深沉的千古名句的是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

  张养浩(1270-1329),济南人,元代名臣。他是文学大家,将元曲创作推向巅峰。晚年闲居家乡期间,张养浩写了大量关于济南风景名胜的诗文,是济南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作为政治家,张养浩是忠廉勤政的典范。他撰写的《三事忠告》,包括《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是我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经典,具有跨越时空的意义和价值。

  9月13日,位于济南市天桥区云锦湖西侧的张养浩纪念馆正式开馆。这是济南的一处崭新的文化地标,也是济南人凭吊和纪念张养浩的人文场所。

星月满湖归路晚:在这里,接续对张养浩的纪念

纪念馆供图

  从济南走出,晚年归乡隐居

  从繁华喧嚣的济南市区往城北小清河的方向前行,在城区东北方向的北园街道柳云社区就可以感受到小清河的气息。这里树木茂密,松柏丛生,颇有几分悠悠古意。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的墓地就在这里。

  柳云社区是原来的张公坟村。从村名上不难看出,这个名字就是来源于此处为张养浩的墓地,此前村中约四分之三的村民均是张氏后人。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地方颇有几分寥落,只是偶尔会有前来寻访张养浩的市民或文人。近些年,随着城市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张公坟”也经过修葺而焕发出一些新的生机。

  如今这里有文忠园,大门朝西而立,上书“水月松风”四个字。走进公园,往东走十几米便是张养浩的墓区。现墓区占地约2000平方米,保存有张养浩墓葬一座,墓为土筑,高约两米,另有张氏族人墓葬四座、明清所立墓碑四通、石雕石狮两尊、“四奇石”之一的麟石一块、石龟一尊。墓地植有松柏、杨柳等树木,郁郁葱葱。隔着七百年的时光,仿佛还可以与张养浩进行一场对话。

  与文忠园一路之隔的是张养浩故居云庄旧址,曾有云锦船舫、云锦泉、五柳泉等遗迹,今已不存。旧址中还竖着张养浩的半身像,雕像后面竖着一块明朝《重修张文忠公祠堂祝文》碑。这块碑是之前在云庄旧址出土的。

  张养浩,字希孟,别号云庄,山东济南人。《济南通史·宋金元卷》列传中的张养浩篇章记载,张养浩祖籍章丘,其曾祖父曾任章丘燕镇酒监,祖父由章丘迁至历城。张养浩出身于一个家境比较富裕的家庭。其父张郁16岁时开始在江淮一带经商,由于经营有方且克勤克俭,在历城购置了水陆田产五百余亩。张郁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时常教导张养浩要牢记父辈创业艰难,戒骄戒奢,专心学业。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张养浩,年轻时就负有文名。19岁时,张养浩登济南名胜白云楼,写下才气横溢、文情并茂的《白云楼赋》,获山东按察使焦遂赏识,被荐为东平学正,踏入仕途。

  张养浩在外为官三十余年,1322年辞官回到家乡,筑起云庄并在此度过了七年的田园生活。这段生活,可以说是作为文学家的张养浩与家乡济南互相成就的一段时光。张养浩在家乡建设了云庄,写下《云庄记》记录居住环境。当时的云庄,梨、杏、桃、柿成林,林边建绰然亭,面亭开凿云锦池,池中豢养苍白二鹤,立一奇石两峰,云庄的正厅则取名“遂闲堂”。

  在这期间,张养浩还写下了大量关于济南山水的诗歌、文章和散曲。

星月满湖归路晚:在这里,接续对张养浩的纪念

星月满湖归路晚:在这里,接续对张养浩的纪念

  张养浩纪念馆 本版照片均由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王锋 摄

  张养浩诗歌、散曲中的济南

  张养浩一生为官勤勉廉洁,隐居云庄期间是他生命中比较闲适松弛的日子。他对家乡的湖光山色充满深厚的感情,徜徉于故乡的山水泉林之间,写下大量描写济南山水风物的诗文。趵突泉、金线泉、大明湖、华不注山、历下亭等,在张养浩诗歌散曲中皆有呈现。清周永年在《重刊归田类稿序》中称赞他,“家于云庄,辞聘亲十余年,于环城之溪光山色,刻划清新,为诸家所未及”。张养浩还有《我爱云庄好》组诗,表达了对家乡济南和归隐生活的热爱。

  很多济南人所熟知的两句写趵突泉的诗句,就出自张养浩的《趵突泉》:

  绕栏惊视重徘徊,流水缘何自作堆。

  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空雷。

  深通沧海愁波尽,怒撼秋涛恐岸摧。

  每过尘怀为潇洒,斜阳欲没未能回。

  其中颔联“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空雷”,悬挂于趵突泉边的观澜亭上,伴随着趵突泉的三股水日夜喷涌。

  元朝时,济南水资源非常丰富,开始出现“七十二名泉”的说法,众泉汇聚的大明湖更是风光旖旎、秀丽浩渺。张养浩所居之处云庄距离大明湖不远,他时常到大明湖游赏,写下很多关于大明湖的诗歌和散曲。比如诗歌《登汇波楼》对大明湖汇波楼及其周围的山水进行了描绘,呈现一幅秀美辽阔的画卷,“鸟飞云锦千层外,人在丹青万幅中”一联是吟咏大明湖的名句。张养浩真是十分喜欢汇波楼的风光,他还有一首散曲《殿前欢·登汇波楼》,其中写道:“华鹊中间,爱江心六月寒。荷花绽,十里香风散。”写出了大明湖的秀美绮丽。另一首《登历下亭》的诗歌,“翠绕轩窗山陆续,碧萦城郭水周遭”形象地描绘了泉城济南山环水绕、胜似江南的自然景致。

  张养浩的云庄就在小清河畔,他在这里过着赏景、会友、写诗的风雅生活。当时,华不注山还是济南名山,张养浩在云庄临河望山,诗意无限。他写了一首著名的《庆宣和·大小清河诸锦波》:

  参议随朝天意可,又受奔波,绰然谁更笑呵呵。倒大来快活,倒大来快活。大小清河诸锦波,华鹊山坡,牧童齐唱采莲歌。倒大来快活,倒大来快活。

  《济南通史·宋金元卷》评价这首散曲,用极为简洁的篇幅,选取了大清河、小清河、华不注山和鹊山的山坡、唱歌的牧童等场景,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场面阔大、动静结合的图画。张养浩的散曲明白如话,并不刻意求工,却形神顿现,勾勒出一幅活泼畅快的画卷,令读者感觉如在目前。

  张养浩对家乡的其他风物也多有描写,他写华不注山:“星月满湖归路晚,不妨吟棹碎清阴。”(《游华不注山》)写标山:“诸支流之水,萦络交碧,练横绳引,析而复合。”(《标山记》)写自己的云庄:“环以荷芰,岸树倒影,池水益绿,当其雨霁而日之夕也,云与山若相娱嬉,往来出没锦翠间,愈变而愈奇。”(《翠阴亭记》)

  除了文学价值之外,这些作品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让后世得以了解张养浩时代的济南城。

  在张养浩纪念馆感受名臣风华

  济南文史学者周长风表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张养浩不及同为济南人的李清照、辛弃疾,但在济南文学史上,张养浩的地位则不在“济南二安”之下,在地域文学写作方面,更是高居其上。

  2020年,张养浩诞生750周年时,周长风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济南人在哪里安放对张养浩的纪念?》一文,呼吁家乡济南为其建设纪念设施,著名学者宋遂良、逄春阶等著文表示赞同。近些年,济南深入挖掘名士文化资源,学者们的呼吁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地——位于云锦湖畔的张养浩纪念馆于2024年9月13日正式开馆。展厅主要分为一代名臣、为政忠告、散曲大家、水月松风四个篇章,系统展示张养浩生平事迹及文学作品,并通过多媒体沉浸空间、互动画卷等现代展陈方式,集中展示张养浩的人生经历、为政思想和文学成就。

  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历史学系主任谭景玉更重视张养浩政治家的身份。他表示,应该全面准确地了解张养浩的从政经历和政治思想,才能对张养浩的历史地位做出准确评价。尤其是他结合自己的从政经验写成的官箴书《三事忠告》,没有泛泛地空谈道理,而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是中国历代官箴书中影响很大的一部。

  在张养浩纪念馆内,主展厅第二篇章“为政忠告”展示了张养浩的为政思想和成就,其中《三事忠告》是着重展览的部分。《三事忠告》又称《为政忠告》,是《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三部书的合称。《牧民忠告》系张养浩总结任地方官经验而撰,以清正廉洁、勤政爱民为核心思想;《风宪忠告》系总结其任监察御史的经验而撰,以执法为公为核心思想;《庙堂忠告》系总结三入中书的经验而撰,以重民、用贤为核心思想。

  纪念馆内还展出了不同时代的《三事忠告》的版本。作家、济南市文联原主席、济南市作协原主席张柯表示,《三事忠告》展现了张养浩在坚守传统儒家思想基础上奉行的为政之德、为政之道和为政之术,是古代为官者的教科书,其中的廉政、修身、行政伦理思想及对权力的深刻思考,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今天的云锦湖畔,仍然可以如张养浩当年那样眺望小清河和华不注山,感受济南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脉络。在张养浩纪念馆,市民更是可以感受到一代名臣和散曲大家的风范。往更遥远的历史时空回望,盛唐时来济南参加名士盛会的诗人杜甫曾有诗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张养浩就是济南名士的杰出代表。张养浩纪念馆的建设,将有力推进济南的名士文化建设、诗城词都建设和廉政建设,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