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惩戒为何这么难

 一线教师丁爸 2024-09-16 发布于浙江

01

8月份的一份文件又把教育惩戒拉回公众的视线。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意见》中明确:“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学校和有关部门要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教育主管部门有意识保护教师的惩戒权利。

早在2020年,教育部就发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

这份教育惩戒规则,应该很多老师已经在各种场合中学习过。

但是无论从现实教育场景还是舆论导向上来看,教育惩戒要真正落地,还有很多路要走。

说实话,现在我们的老师,不敢管,可能也不会管。

02

那么为什么教育惩戒会这么难。

第一,没有相对标准的尺度。

这个非常好理解,回到一线教育现场,一个学生犯错了,如果老师罚重了,可能家长就不乐意了,老师也很难评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罚轻了,可能起不到教育的效果。

那如何衡量轻与重,在很多时候,都是老师自己在掌控,所以常常也在失控。

大家似乎都是根据经验在惩戒,似乎没有一把相对统一的戒尺,惩戒的具体细则还需要进一步标准化,需要制定不同场景、针对不同对象的统一化的操作手册。

当然了,现在比较割裂的是,很多惩戒措施几乎都是自上而下的,而真正会使用教育惩戒的仍旧是广大的一线老师。

第二,伤不起的家长举报。

现在的家长举报,是防不胜防,前段时间不是又爆出一位老师被家长设局,家长给老师送礼,结果录下老师拿礼视频,一转手举报。

在教育惩戒中,更是比比皆是。现在不要说,是相对常规一点的教育惩戒,比如一节课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那怕是老师话说重一点,都有可能被家长举报的。

对于老师来讲,不是怕家长举报,而是被家长举报之后,后续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影响,甚至是无情无尽的麻烦。

不仅是你在被举报的那一刻会麻烦产生,而且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你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来应对这样的事情,你可能要被约谈,你可能要写检讨。你可能要去道歉。能难过的是,从那一刻起,你都要重构自己的教育价值观。

第三,主管部门的“息事宁人”。

当然了,在你被举报的同事,领导会马上找到你,语重心长的对你说,不能这样子啊,要讲究教育艺术,要关注教育的方式方法。

本来老师也想管学生的,但是一举报,主管部门、学校可能直接让老师寒了心,不说撑腰,就想着和稀泥、息事宁人。更有甚者,就是把老师正常的惩戒行为,认定为不恰当的教育。

最后,不管事情如何,只要家长闹得足够疯,老师就必须要低头。

03

当然,“只惩戒。非教育”。

但是教育中从来不能少去惩戒这一环。

所以最后想聊聊,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如果真的要动用教育惩戒,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惩戒要事前约定。

就是对于孩子的惩戒一定要有事前的约定。

不能随意而为,大人与孩子都应该清楚,孩子犯了什么错误之后会受到什么惩罚。

当然事前的规则,应该是大人与家长一起制定。

第二,惩戒要及时多变。

一定是孩子犯了错误之后,马上跟进惩戒。

不要过几天,甚至好几样事情一起“清算”。这样孩子自己都不知道到底为何遭受惩罚。

多变指的是,不要老是用一种方式惩戒孩子,时间一长,就没有效果了。

第三,惩戒要有针对性。

明明是孩子不认真写作业,作业全部乱写。你却罚孩子在房间里面站着。

写作业与罚站就不在同一个频道上,没有联系的事情,只会让孩子觉得大人的惩戒是带有很强的情绪性的。

孩子不认真写作业,你就罚他重写好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