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唐时期,怀才不遇的罗隐,与12年前的一位江南名妓相逢后,对方嘲

 新用户40828904 2024-09-17 发布于福建
晚唐时期,怀才不遇的罗隐,与12年前的一位江南名妓相逢后,对方嘲笑:“十多年过去了,你还没考中啊?”罗隐心里不满,便作诗一首。结果这首诗流传至今,却被众人用错典故,令专家很是无奈。

罗隐,晚唐著名诗人,字昭谏,号龙洲。他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祖上曾显赫一时。
天资聪颖的罗隐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才华,诗文俱佳,尤其擅长诗歌创作。他志向远大,立志要在科举中一举夺魁,光宗耀祖。
然而,命运却跟罗隐开了个大玩笑。他参加科举,从27岁到41岁,整整十多年,却始终名落孙山。十上不第,就这样成了罗隐挥之不去的梦魇。
罗隐屡试不中,有他自身的原因。性格耿直,不善交际,在官场上树敌不少。加之他长相丑陋,不符合当时选拔官员的标准。
然而,更重要的是时局动荡,君主昏庸,朝政混乱,像罗隐这样的文人,注定不受重用。尽管仕途坎坷,但罗隐在诗文创作上却留下了不朽的作品。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涉及山水田园、闲适隐逸,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对现实的不满。
罗隐的诗,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易懂,却字字珠玑,句句扣人心弦。"钟陵醉别十馀春,重见云英掌上身",道尽了曲折离合的人生;"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讽刺了劳碌一生却得不到回报的悲哀。
罗隐的文章也颇具特色,风格犀利,不留情面地揭露当时社会的弊端和统治者的昏庸。《谗书》《求贤诫》等篇,笔锋如刀,直指时弊,表达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忧思。
时光倒回到12年前,那时的罗隐意气风发,正赶赴长安参加科举。路过钟陵时,他遇到了一位美貌绝伦的歌妓云英。
云英不仅容颜秀丽,而且才情出众,一曲歌舞,惊艳了在场的所有人。罗隐对她一见倾心,两人一见如故,畅谈诗文,互诉衷肠。
然而,功名在召唤,罗隐不得不告别云英,前往长安赶考。临行前,他信誓旦旦地说,来年高中后,一定会迎娶云英。云英含泪相送,盼望着佳音早日传来。
转眼间12年过去了。这12年,对于罗隐和云英来说,都是漫长而煎熬的。罗隐一次又一次落第,仕途之路似乎永无止境。12年前的那个约定,似乎已经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终于,在命运的安排下,罗隐和云英再次相遇了。这一次,是在钟陵的街头。久别重逢,本该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然而,当云英得知罗隐仍是一介布衣,仍在为科举奔波时,她却忍不住嗤笑了一声。"十多年过去了,你还没考中啊?"这句话,像一把利刃,刺痛了罗隐的心。
一时间,所有的苦涩和不甘,都涌上了罗隐的心头。他拿起笔,写下了那首后来传唱千古的诗:"钟陵醉别十馀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这首诗,后来被收录在罗隐的诗集《谗书》中,广为流传。然而,知道这首诗背后故事的人,却寥寥无几。
后世的人们,尤其是那些不了解罗隐生平的人,往往把这首诗当作一首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来读。他们看到"钟陵醉别"、"重见云英",便以为这是一对久别重逢的恋人。
"我未成名卿未嫁",被理解为男女双方对彼此的深情等待。"可能俱是不如人",则被视为命运多舛,无法厮守的感叹。
然而,这样的解读,却与罗隐创作这首诗时的本意相去甚远。在罗隐看来,这首诗更多的是自嘲和反讽,是对自己不得志的人生的一种感慨。
"我未成名卿未嫁",道出的是两个失意人的共同境遇,而非什么海誓山盟。"可能俱是不如人",流露的是内心的苦涩和无奈,而非缠绵的情意。
这种误读,让许多研究罗隐的专家颇为无奈。他们试图澄清诗歌的本意,还原罗隐创作时的心境,但在大众传诵中,这首诗似乎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
人们喜欢赋予它浪漫的爱情色彩,喜欢把它当作挚爱离别的佳句来吟诵。诗歌原本的意蕴,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其实也反映了一个有趣的文学现象。一首诗,一旦脱离了作者的本意,在流传中会产生新的意义和解读。
而这些解读,虽然未必符合作者的初衷,却依然体现了诗歌的魅力所在。它唤起了人们内心的情感共鸣,成为表达爱恨离合的载体。
对罗隐来说,这首诗是他人生的写照,是他怀才不遇的心酸呐喊。而在后人眼中,它却化身为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传颂着久别重逢的喜悦和悲凉。
这首诗的命运,恰如罗隐的人生。他曾经意气风发,却终究不得志;他的诗篇万古流芳,却常常被人误读。
罗隐的故事,不只属于他一个人,也属于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就像罗隐一样,在科举的路上苦苦挣扎,最终不得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