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强大处下

 格武致知 2024-09-17 发布于重庆

今天,我们聊到了《道德经》第七十六章,本章命名为:强大处之。原文内容如下「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本章的结构也比较清晰,先通过现象进行举例排比,得出结论,进而再通过这样的结论引申最终的观点与主张。文中的”徒“字,有文本译作分类的意思,或也可以译为标志与象征,可能后一种译法在这一段中更为贴切一些。‍‍‍‍‍
“枯槁”意为干枯之槁木,东坡先生有一首诗 《送竹香炉》写道““枯槁形骸惟见耳 凋残鬓发只留须 平生大节堪为底,今日灰心始见渠。”。与之相呼应的更著名的一首《自题金山画像》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可见,他在描写枯槁时,往往是心灰意冷,人生处境相对低谷与艰难的时期。
本章大体意思是说,人的身体在活着的时候是柔软的有温度的,而身体一旦死了,不用多久就会变得冰冷而僵硬。同样的道理,甚至对于有生命的万物而言,皆是如此,譬如,花草树木或者的时候,它们的枝条都是很柔软有韧性的,而一旦死了以后,很快就会变得干枯且没有了韧性起来了。
所以说,对于生物而言,其身体的冰冷僵硬也就意味着它的生命已经死亡了,也即是说身体的冰冷僵硬是其死亡的标准与象征。反之,如果一个生物它的身体还是有温度且柔软有韧性的,那就说明它还活着。
以此类推,一个国家的君王若是喜欢逞强,经常勉强用兵到处征战的话,那就是穷兵黩武的表现,正个国家也会因此而遭遇灭国之灾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人的砍伐以及大风的摧折,这便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可见,真正强大的,总是使自己处于下位,而真正柔弱的,反而身居上位。
这一章的内容与前面第二十六章的「重为轻根」形成了相互的呼应;与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也形成了很好的呼应;也与后面第七十八章的「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形成了呼应。
因此,苏辙先生在《老子解》里关于这一段解读说「物之常理,精者在上,粗者在下。其精必柔弱,其粗必強大。」。真正的强者并不看其所处的位置,而是看他真正的实力,以及是否遵道行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