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地名历史:朝外大街

 新用户8926AVU2 2024-09-17 发布于北京

今天的北京地名系列,说说朝阳门外大街(简称朝外大街)。该街位于朝阳区西部,东起东三环中路、东三环北路相接处,与朝阳路贯通;西到东二环朝阳门立交桥,与朝阳门南、北大街相交,与朝阳门内大街相连;西段为东西走向,东段稍转为西北-东南走向,因位于朝阳门外而得名(实际朝阳区区名的由来都与此门有关)。

元代、此街为齐化门关厢主街;因为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不同,元代是十一门,明初永乐迁都后才改为九门;但此门的位置没有变化,叫齐化门;而所谓关厢,就是指城门以外主干道两侧的居住区或商业区。按《明史·食货志》记载:“在地曰坊,近城曰厢。”也就是说所有城门以外近城部分都叫关厢。明正统四年(1439),朝廷对城池加以改造:加固城墙、增建城楼和瓮城,齐化门也从此改称朝阳门。明清两代,此街称国门孔道、朝阳门关外石道、朝阳门外大街等。

其中石道之称,源于清雍正七年,因为朝外大街当时是陆运皇粮进京入仓的交通干道(限于明中期以后,因为之前的粮船可沿通惠河直接开进京城,在积水潭卸货),也是京城通往京东各县的咽喉路段。为了方便粮车通行,于是雍正下令将原来的土路改为石板路。据《宸垣识略》所载:“中营外东守备署在朝阳门外大街”,由此也可看出该街的重要性。此外、该街还是朝外关厢商业街,沿街有众多的店铺、车马店、以及客货栈。因为进入京城的漕运河道淤塞之后,卸货码头退回通州张家湾,而南方各省运来的不仅只有皇粮,还包括大量商品。这些货物上岸后都要沿朝外大街往北京城里运,因此沿途就衍生了很多相关的服务设施,十分的繁华热闹。

乾隆二十二年(1757)对石板路面进行重修,民国三十一年(1942)改筑为混凝土路面(时称朝阳街)。至解放前后,朝外大街已经坑洼不平,沿街建筑也年久失修。1953年,政府对大街进行整修和拓宽,铺设为沥青路面,两侧商店也进行了翻建,同时改称朝阳门关厢街。1956年恢复今名。至1980年,朝外大街恢复了明清鼎盛时的繁华,沿街各类商店多达110余家,其中很多名字相信是此地老住户们耳熟能详的,比如蓝岛商业大厦、新风食品店、自选商场、方舟旅游商品部、关东店百货商场、关东店菜市场、东大桥市场、利顺德时装店、长白山酒家、峨泰酒家、静赏轩文物工艺美术品商店、以及朝鲜风味的开城酒家和平壤冷面馆等等。

有百年经营历史的大有副食店、信远斋蜜果店、鸿云楼等老字号也在朝外大街焕发了新的生机。原朝阳中学改称陈经伦中学,位于朝外大街南侧。另外还有很多文化娱乐和服务业设施,如紫光影院、朝阳工人文化宫、温泉浴室、理发馆、照相馆、银行、邮局等,成为新中国首都五大商业中心之一。由于历史悠久,所以此街上的古迹也不少,旧时尤以寺庙最多,比如建于明朝天启年间的护国圣佑延寿宫(又名天仙庙、已毁)、建于清朝(一说是明万历年间)的九天普化宫、俗称“十八狱庙” 的慈尊寺(原位于九天普化寺旁边,今已无存)等等。

其中最著名的还得说东岳庙。东岳庙建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至治三年(1323)落成,开始时被朝廷赐名为“东岳仁圣宫”。后来在元末战乱受到严重毁坏,明正统年间进行了重建,并改名为“东岳庙”。后来经过多次翻修与扩建,东岳庙规模宏大、房屋百间、建筑雄伟、气势壮观,装饰精巧,构思巧妙,具有强烈的中国传统道教文化的气质和神韵,号称道教正一道在华北第一大丛林。

1950年代拆除了位于朝阳门外大街上的东、西牌楼,1988年左右又拆除了原来面临朝阳门外大街的山门,从而使钟、鼓二楼和二门直接面对大街。瞻岱门前的一副楹联颇具特色,上联是:阳世奸雄,违天害理皆由己;下联配: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充分体现了我国宗教文化中劝人为善的宗旨。与庙隔街相望的神路街北口有一座琉璃牌坊,时间年代不详,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重修,为东岳庙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北额书永延帝祚,面南额书秩祀岱宗,相传为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严嵩手迹。

解放后东岳庙被北京市公安局某单位占用,直到1995年,市政府决定恢复东岳庙,所驻机关全部腾退,随后建立了“北京民俗博物馆”,1999年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2008年,国家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北京东岳庙归还道教,中断了70余年道教活动重新开展起来,自此兼具博物馆和道观的双重功能。1988年,朝外大街有经历了大规模拓宽改建,1990年调整起始段落,形成今日规模。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