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烧和气烧, 到底哪种烧成方式最有收藏价值? 不光是钧瓷,可以说整个瓷器圈儿的爱好者们都爱争论这个问题。就钧瓷这块儿来说,钧瓷的烧制工艺,经历了从柴烧到煤烧,再到气烧的阶段。 今天官窑君就和大家从头聊聊柴烧,煤烧和气烧。 柴烧的历史 宋代时钧瓷始于柴烧,金元时期开始出现煤烧,到元代末年由于浅层煤炭枯竭,深层煤炭不易开采,又改用柴烧。 到了明代,由于南方瓷器崛起,北方连年战争,树木柴草被毁,燃料缺乏,大多钧窑停烧。 直到清朝末年,钧瓷烧造才开始恢复,当时多在烧碗窑中带烧。后来又在炉窑内用兰炭(没有烧透的煤炭,烟少易燃)烧制。 上世纪50年代初,神垕的任坚工程师试建倒焰煤窑烧制钧瓷成功。从上世纪50年代初直至1994年,钧瓷都用煤烧。 1994年,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实验液化气烧制钧瓷成功。这种技术有效减少了柴烧煤烧带来的空气污染,更加环保,同时也大幅度的减轻了工人们的劳动强度。 至此,市场上开始出现了柴烧、煤烧、气烧三大主流钧瓷产品百花齐放的局面。 制作工艺区别 工人劳动量对比: 煤烧>柴烧>气烧 工艺复杂度对比: 煤烧>柴烧>气烧 成品率高低对比: 气烧>煤烧≈柴烧 从工艺上讲,煤烧钧瓷劳动量最大。产品需要装匣钵,煤质需要严格把关,烧池需要清理,每次烧窑点火需要满窑、铺烧、砌堵窑门,烧成中需要添火、撬火、平火、盖天眼、捂火还原等,工艺最复杂,成品率也较低。 其次是柴烧。由于柴燃烧的火焰长,柴的质量比较直观,比烧煤少了出渣、撬火的劳动量,所以劳动量相对小点,但工艺要求也较高,成品率比煤烧略高。 气烧劳动量最小,不用匣钵,使用现代抽屉窑或者梭式窑,无论温度、气氛都容易掌握,工艺难度小,成品率也高。 艺术效果区别 三种不同燃料烧制的钧瓷,艺术效果上各有千秋。
从烧成的表面效果看,煤烧由于煤的质量差异和煤的成分复杂,燃烧时火焰较难控制,所以产品烧成效果比较丰富、凝重,从艺术表现上容易表现力量感强的作品。 柴烧由于木灰随火焰与釉接触,使釉面变化温润如玉,烧出的产品比较凝重、柔和。气烧由于温度、气氛容易控制,特别是当人们明白了钧瓷的成色、成釉机理后,容易使人们所期望的艺术效果形成。 从1994年气烧工艺普及以来,气烧钧瓷多是明亮艳丽,这与人们的传统审美习惯和市场需求有关。由于去掉了匣钵束缚,大件钧瓷也越来越大,釉色也愈加鲜艳夺目。 到底哪种好? 有不少朋友都认为,气烧钧瓷色彩艳丽但失之轻薄,没有煤烧厚重、柴烧温润。实际上,如果真正掌握气烧技术,采用一些工艺手段,是完全可以烧出煤烧和柴烧的效果的。 柴烧和煤烧对人工人力技术和木材的需求真的非常非常大,对环境的恶劣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柴烧瓷器用咱们现代的话说,可以当成是一种逼格的体现。虽然柴烧的效果的确是有其不可替代性,但是更多的,它的确就只是一种烧制手段,而不是评判瓷器好坏的标准。 从收藏的角度来说,钧瓷艺术品的收藏,无论哪种烧成方式,首先要看的是作品的造型和窑变效果,在此基础上,作品文化背景、作者名气、尺寸大小、烧制难易也是考虑的重点。当然,柴烧、煤烧作为一种钧瓷烧造的历史文化,也是收藏的因素之一。 这东西就跟电饭煲做米饭和用大铁锅烧柴焖米饭一样,味道出来肯定不大一样,但是具体喜欢吃哪口儿,还是得看自己的胃口和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