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合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于物象细节明“诗化”隐喻·于虚实场景感“诗化”意境

 采菊东篱630 2024-09-17 发布于安徽


      这一节课的设计拖延了较长时间,原因是了解班级学情后,决定对课程的思路进行难度调整。本学期接了两个语文素养较为一般的班级,与之前的实验班相比,学生在思维深度、语言表达、知识视野等各方面都有一定差距,课堂呈现与我的教学预想未能同频呼应。仔细反思后,决定对问题设计进行修改,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进行梯度推进,一堂课的知识容量不要太大,切忌面面俱到,突出重难点即可。

     《百合花》第二课时原本的思路是抓住茅盾先生的评论:“我以为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它是结构谨严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但同时它又富于抒情诗的风味。”

从结构(叙事节奏)、闲笔(细节)、抒情诗这三个要素来品读“诗化小说”的创作风格,但是制作完之后,发现容量过大,涉及太多叙事学名词,学生很难理解。

综合考虑后,决定只抓住“闲笔不闲”这一特点来品读小说的“诗化风格”。

课堂导入

图片

图片

图片

那么这节课我们抓住“没有闲笔”(闲笔不闲)这个特点来赏析《百合花》富于抒情诗风味的“诗化小说”风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上环节已省略六张幻灯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上环节省略三张幻灯片

图片

版权声明:

本文整体框架思路为原创设计。出于学习和交流需要,课件内容使用了部分网络资源,如有侵权,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联系作者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