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世纶教授:心血管疾病医案三则 整理:喻刚,杨雅阁,季云润,苗志学 医案一:男,39岁。 初诊2017年11月17日:心口闷疼,食速效救心丸缓解,经医院检查,冠脉斑块,血脂高,有时心慌,口干,易汗出,手热足凉,大小便如常,面痤,颏疱疹;苔白,脉沉细弦。 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为瓜蒌薤白半夏合橘枳姜加苓桂汤证。 瓜蒌45g 薤白10g 姜半夏15g 枳实10g 陈皮30g 桂枝10g 茯苓12g 自备生姜3片、黄酒20cc,7剂。 二诊2017年11月24日:心口疼已,有时闷,天冷加重,眠差,心慌减,口干减,汗出仍多,手热足凉不明显,颏疼已;苔白,脉细弦。 上方增姜半夏30g、茯苓15g、薤白15g,7剂。 三诊2017年12月22日:近无心口疼,心慌已,偶胸闷,口干不明显,身热不明显,力气增,大便偏溏1-2行,面痤已,有时眼干;苔白,脉细弦。 二诊方,7剂。 结果:患者服药后未再发心口闷疼。 按:患者冠脉斑块,心口闷疼,为胸痹病,初诊心口闷疼、足凉,苔白,脉沉细弦,为太阴痰饮内停并痹阻胸中;口干、颏疱疹、手热,当为饮停化热;易汗出、心慌,为表虚证并水气冲逆;故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为瓜蒌薤白半夏合橘枳姜加苓桂汤证,方中集合了瓜蒌薤白半夏汤、橘枳姜汤之力,同时又有枳实薤白桂枝汤去厚朴,解表祛饮、宽胸除痰、降逆行气。 二诊患者诸症减,但有时胸闷,天冷加重,仍为阳微阴弦痰湿痹阻胸阳,故上方增量半夏、茯苓、薤白,温中祛痰、通阳除痹。三诊效彰,老师守方再进。 医案二:男,60岁。 2024年2月3日: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心肌梗死,18年植入冠状动脉支架,高血压3级,尿酸、血糖、血脂高。 现症:胸闷气短1月,头晕,易醒,气短,胸闷,右手麻,口中和,口有异味,纳可,大便不畅不规律1-2日1行,夜尿1次,进食易呛易咳1年余,右足跟痛;苔白,脉弦细尺大。 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为瓜蒌薤白半夏合橘枳姜加桂汤证。 瓜蒌45g 薤白10g 姜半夏50g 桂枝10g 陈皮30g 枳实10g 自加生姜3片、白酒20cc,7剂。 结果:服药后症减,随证治之。 【老师答疑解惑】 问:老师,此案的辨证思路是什么? 答:胸闷、气短、头晕,这是外邪里饮,教科书讲胸痹是痰饮阻滞,是病因学,但我们从症状上说,是外邪里饮,这是《伤寒论》第28条苓桂术甘汤开始讲这个事,病形象桂枝,结果已发汗,复下之,仍头项强痛,为什么,因为表不解,老不好,我们的老祖宗经过反复的实验,碰了好多壁,为什么不好,吃了以后,这不是表证嘛,发烧不是表证桂枝汤证,结果用桂枝汤不见效,后来有饮呀,不加点去饮得不行,后来用什么,去桂加茯苓白术,那是28条。去桂并不是没有表,有的说不能去桂枝,去了桂枝不能解表了,实际那一条有生姜,后来的几条,苓桂术甘、苓桂枣甘,还都有桂枝,为什么,表证有上冲,有上冲的时候用桂枝,没有上冲的时候可以不用桂枝用生姜解表就行。 所以在头晕、咳嗽的时候,有上冲的感觉,我们加桂枝了,这个也是,有头晕、气短,这种气短是水饮造成的,这种水饮为什么往上冲?有表不解,上虚了,发过汗以后上虚了,从15条开始讲,“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那说的是什么,强调有表,有表的时候可以用桂枝,有上冲的时候有表证,讲的这个,所以用桂枝治疗心悸、气短、胸闷,大家都认识苓桂术甘汤,胸闷、头晕、起则头眩、振振欲僻地,都是水饮的关系,表不解,外邪里饮,心脏病也是一样。 我们不是辨病论证,我们是辨证论治,胸闷气短心脏血管堵了,放冠脉支架什么的,我们不放支架,一样能治好,里饮的厉害,有的饮郁化热了,需清热,但这种清热不能大苦大寒了,就用一点偏凉性的化痰药,生薏苡仁、瓜蒌,这些宽胸理气化痰,还不太凉,这种化痰药清阳明里热就行了,《金匮要略》有瓜蒌薤白、枳实薤白桂枝一类的,张仲景写的没凑在一块,凑在一块写多好呀,瓜蒌薤白、橘枳姜,弄一个方子不好吗,他没有,一个一个的来给你讲,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橘枳姜汤,都给你列出来,这里头有区别。 我们在实习的时候,有个老大夫,那病人多,早上七点半就上班,好多都是将军级的看病,他的方子当时我就记得,拿一次药就五块钱,六几年就五块钱,半个月的工资,他就是把《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的方子都给弄上去了,都堆上,最后还用什么,木香粉、三七粉、沉香粉、人参粉,用点面加上,当时理解非常全面,这是什么思维呀,因为他是老先生,原先是抓药的,后来转医了,自学的,不是我们经方的思维,是医经的思维:冠心病是什么,血瘀呀、气虚呀,活血化瘀。 问:我们有些考虑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 答:没有半表半里的证,所以先辨六经,经方的理论先辨六经才对,六经没有口苦、咽干等半表半里的证。 问:还有些考虑苓桂术甘合桂枝茯苓丸,考虑瘀血。 答:主要不是瘀血,主要是外邪里饮,有一点化热。 医案三:男,71岁。 初诊2024年7月1日:冠心病史,后患肺癌,6月14日住院,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陈旧性心梗,冠脉支架置入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消化道出血。 现症:近胸闷,憋气,咳重,不易咳出,汗出不多,痰少,怕冷,口中和,偶有口苦,纳可,大便如常,贫血,血红蛋白60g/L,输血后至90g/L;苔白中厚,舌暗,脉细弦。 辨六经为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为薏苡附子散合瓜蒌薤白半夏合橘枳姜汤证。 生薏苡仁30g 白附片24g 瓜蒌45g 薤白10g 姜半夏60g 枳实10g 陈皮30g 自加生姜3片,7剂。 二诊2024年7月8日:胸闷及咳减,怕冷减,口苦已,口干,吞酸,苔白舌淡,脉细弦结。 上方加桂枝15g、茯苓15g、乌贼骨10g、浙贝母10g,7剂。 结果:服药后诸症减,随证治之。 按:患者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现不稳定性心绞痛,胸闷、憋气、咳重,怕冷,苔白中厚,为太阴病里虚寒痰饮内停;偶有口苦,为饮停化热所致,辨六经为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为薏苡附子散合瓜蒌薤白半夏合橘枳姜汤证。二诊诸症减,口干吞酸,故上方加桂枝平冲降逆,茯苓淡渗利湿,有枳实薤白桂枝汤合二陈汤之意,因有吞酸,故加乌贼骨、浙贝母中和胃酸护胃。 【老师答疑解惑】 问:老师,这个患者用薏苡附子散的指征是什么? 答:这是胸痹。这个胸闷,憋气,很少咳嗽,怕冷,口中和,有时苦,基本上为寒湿痹,寒湿痹,胸痹就是闭塞不通,咱们学的时候有痰有饮,胸中有痰有饮,有热的有寒的,他这个热证不明显,所以以寒痹为主,有点口苦,多少有一点热了,可能有点化热,我们就用薏苡附子散,加了瓜蒌,从益气化痰着手,瓜蒌薤白半夏汤、橘枳姜汤,这个是偏于寒,寒痹,属于胸痹,属于寒湿的,所以薏苡附子散为主,他还有点咳嗽,加强了化痰,瓜蒌薤白偏于热的,痰热,也是阳明太阴合病,整个来说阳明太阴,太阴为主,寒湿痹嘛,橘枳姜汤也是偏于寒,他的症状不是太突出,不管冠心病也好,还是肺癌也好,总的来说是痰嘛,只能从化痰着手,是热痰还是寒痰,只能看他的病情了。 【临证体会】 从冯老多年心血管疾病的诊疗经验来看,现代的心血管疾病并非局限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的病机和方药,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非常复杂,既有单纯的“阳微阴弦”,更多的则是表里合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或兼夹痰饮瘀血等等,有瓜蒌薤白剂,有附子类方,也有桂枝类方及柴胡类方等,并多见合方方证。 另外,从冯老的医案中可以看出,并非胸闷、心痛、短气就一定是选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所论及的方证,反之,如果没有胸闷、心痛、短气,也未必就不是此类方证。心血管疾病临床可能合并呼吸道、消化道的疾病,甚至部分主诉与心血管病看似没有关联,例如咽堵、肢体疼麻、胃部不适、胆区疼痛等等,这与心脏放射性疼痛的特点有关。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是有层次、有顺序的论述胸痹病的辨治,其核心病机是“阳微阴弦”,胡老总结为“阳虚在上,阴寒在下,阴寒乘着阳虚往上攻,而造成胸痹心痛。”瓜蒌薤白三方证,阳虚阴寒但不重,故仅用薤白、白酒温通散结,瓜蒌、半夏宽中除饮,而至薏苡附子散、乌头赤石脂丸时,则为阳虚阴寒逐渐加重,需用附子、乌头、干姜、蜀椒之类辛温大热方可祛寒除痹于顷刻间,挽狂澜于既倒。因是“阳微阴弦”,冯老强调,即使有热,不可用大苦大寒的药,只能用不太凉的化痰药,例如瓜蒌、薏苡仁,言下之意更不取苦寒清热之法,说来说去,还是《伤寒论》中的那句经典: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对于心血管疾病,中医疗效确切,如果辅以身心调理,则可长治久安。现代医学通行的做法则是予以冠脉支架和搭桥术,终身服用“双抗”类药物等。著名心脏病专家,有着“中国冠脉支架之父”之称的胡大一教授原是全国推广心脏支架力度最大的医生。然而在2020年央视新闻专访中,胡教授却发出了反对心脏支架滥用的激烈声音,“支架是个金属异物,”胡大一教授说,“放在血管里是个隐患,他怎么可能预防心梗!?”胡大一教授认为,预防心梗的方式更多需要依靠停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烟戒掉、适度运动、吃得健康”。对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需要控制得当,“这才是预防的措施,而不是支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