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是重要的制造业产业基地,常住人口近12.2万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资源,志愿服务氛围浓厚,社区慈善资源丰富。但同时,辖区内低保低收、特困、在册残疾人等困难人群数量较多,在家庭问题处理、心理关爱、临时救助以及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共性需求。2019年12月,广州市慈善会、大岗镇政府、大岗镇“双百工程”社工站共同发起成立大岗镇社区基金,由大岗镇“双百工程”社工站负责具体运作。社区基金以“取之社会、用之百姓、服务居民、建设社区”的宗旨,重点关注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帮扶、社区公共问题解决以及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支持等。 在运营过程中,社工以资产为本理论为支撑,挖掘可利用的社区资源,动员多方力量参与,推动社区基金的可持续运营,构建良好的社区慈善生态圈。 具体策略为:一是发挥社区基金的资源平台作用,整合和链接多元化社会资源;二是增强社区基金专业性,立足调研精准设计项目,以实现慈善资源精准投放;三是通过社区基金打造社区公益服务平台,为慈善生态中的利益相关方搭起互动桥梁;四是增强居民对社区基金的关注度和认可度,营造良好的慈善参与氛围。 ▲大岗镇社区慈善生态圈 大岗镇建立了社区基金管委会,主要由社工、居民骨干、政府代表组成,具体运营依靠社工站。社工通过征询政府意见,走访辖区内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爱心商企、村(居)委会,了解、筛选、邀请党代表、爱心企业、志愿者骨干、优秀慈善组织管理者等有专业能力、影响力的人员加入管委会,丰富了管委会主体的类型,优化了社区基金治理架构。同时,社工根据管委会各个成员的能力及所掌握的资源,明确社区基金管委会成员的工作职责。社工还通过组织开展每季度的“圆桌议事”和慈善项目运营实践,加强管委会能力建设。 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社工站开展了“百善同愿”五社联动慈善生态圈项目。项目聚焦慈善资源可持续供给,以社区基金为平台,开展了近50场慈善活动,通过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共募共用共享,丰富了辖区内各主体参与社区慈善的渠道和形式。社工联动包括党组织、志愿者队伍、社会组织、企业、小微商家等慈善伙伴150个,募集、整合社会资源110万元(折合价值),为360名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链接261次帮扶资源,解决社区问题6项,实现“慈善共商、公益善帮”。 ▲社工定期组织召开社区基金管委会会议 (二)育“善治”:精准聚焦需求,对接慈善资源 大岗镇社区基金紧密结合居民需求,设立专项资金培育辖区“善治”力量,精准聚焦“一老一小一残”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以及社区问题,推动慈善项目与慈善资源有效链接,形成“社区基金出资—社工站赋能—居民自治—社会组织承载”的良性循环圈。2023年以来,大岗镇社区基金孵化、支持社区慈善项目4个,培育社区志愿者385人,培育社会组织4个,广泛开展“一老一小”关爱服务、社会救助、点亮微心愿、居家安全改造、社区问题解决等服务。在此过程中,社工一方面引导社会组织以项目化的方式,申请、策划和组织实施微公益项目,对合作组织开展分类分层次的专业培训及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为了保障慈善项目的落地,社工通过“请出来、聚起来、动起来”的方式,对社区现有的各类志愿服务队伍进行盘点、整理、动员,对接相应的慈善项目,让志愿服务队伍发挥所长,服务社区。同时建立志愿者管理和社会公益慈善资源参与的激励机制,促进社区志愿者参与的持续性,为公益慈善项目提供人力支持,确保社区慈善生态圈在资源、人、项目中的良性循环。社工定期组织社区各相关方、各类慈善公益组织,集中力量统一时间,以慈善展示的形式宣传善人善事。如开展了“四季有益”慈善集市、“周末慈善流动课堂”、“百善空间”打造计划等,营造了具有观赏性和参与感的慈善场景,吸引了万余名居民群众参与慈善行动,为构建社区慈善生态圈营造了浓厚氛围。同时,社工还通过拓展“慈善+N”的模式,巩固慈善生态圈。一是“慈善+商业”消费捐,社工号召辖区内企业、商家“合伙人”参与消费捐、公益市集等社区销售活动,在企业商家营收额中提取约定比例款项进入“社区基金池”。二是“慈善+社会组织”服务捐,社工邀请社会组织加入社区基金管委会,共同管理并使用社区基金池内资源开展慈善项目,慈善项目加入基金共募环节,反哺社区基金。三是“慈善+志愿服务”时间捐,主要是社工支持居民将自己闲余的时间和能力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去帮助一些无法或不愿意接受物资捐助的人。社区以志愿服务积分的形式进行登记,社区基金管委会链接公益资源,给志愿者兑换消费捐服务或商品,激励更多居民参与志愿服务。通过以上3种筹资模式,社区基金筹资更加多样化、社会化,进一步促进社区慈善生态中的多元主体产生有效、持续的互动。▲大岗镇社区慈善基金启动“四季有益”集市 (一)塑造社区慈善“公共性” 慈善越具有公共性,社区参与度就越高、越具有影响力。通过完善慈善生态系统的联动机制、拓展合作伙伴关系、关注居民需求以及整体规划慈善基金和慈善资源实施项目,使得慈善既可以补足公共服务的供给缺口,也可以满足社区生态中相关方的利益和发展。在实践中,社工应注重建立与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网络,通过搭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社区基金的发展。此外,还应积极开展公益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慈善基金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激发社会各界的爱心和责任感。 首先,应引导支持基层政府部门负责人、相关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等更多具备公信力、影响力、资源调动能力的人员加入社区基金管委会。其次,应明确社区基金管委会成员的角色、价值与责任,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加强管委会成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最后,应建立健全管委会的监督考核机制,确保管委会成员履行职责,有效发挥其在社区基金运作中的关键作用。 社区基金不应仅仅作为解决兜底保障对象生活问题的资金渠道,还应关注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社工可结合社区特色和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服务计划,解决社区具体问题,同时加强服务实施过程的监督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确保服务取得实效。此外,社工还应注重社区基金的可持续性,确保服务成果能够长期惠及社区居民,从而提升居民的复捐意愿,带动更多亲朋群体共同参与支持,形成良性互动与服务闭环,使社区基金与社区治理紧密结合,切实发挥社区基金在推动社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部分内容刊登于《中国社会报》社会工作版,8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