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反复生病,体质越来越弱,你可意识到这才是根源?

 牛妈古法育儿 2024-09-18 发布于北京


1

一个4岁的孩子,从2023年11月份开始到现在,隔三差五就会扁桃体化脓,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竟达16次之多,看她每次用的药物、打的针剂,真是触目惊心!

抗病毒药、抗生素、激素类药、退烧药、清热的中医、消积的中药……每一种药看似都是有依据的,但结果是,这个孩子反复生病不说,身体情况也眼见得每况愈下。

出汗多、尿床、脸色黄、有黑眼圈、上嘴唇青,鼻子黄有汗,指甲上长白斑,喜欢用肚子压椅子(腹痛),经常便秘,在我们刚接手的时候,每天中午都要发烧,睡觉前有时也会来一波(没有外感)。

这些情况说明,这个孩子阳虚得非常厉害。

妈妈说,以前生病的时候血项还是典型的细菌感染,白细胞能上到十几,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也高,但在今年年初一次长达19天的输液后,白细胞降到了4.7(正常在5.0-12.0),后来每次扁桃体化脓时,也只升到6-8,中性细胞也是后来才高一些。白细胞和白细胞家族里的中性粒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种细胞的低下,代表免疫力低。这一情况也可以进一步证实,这个孩子的身体是很虚弱的。

我们给出的调理方案是温阳化湿,让妈妈给孩子艾灸(用的不是普通艾灸,而是可以排出深层寒邪的红华旋灸),尤其要艾灸扁桃体。可妈妈刚灸完扁桃体后,孩子就说身上冷,冷得手直抖,手脚冰凉。这是身体在往外排寒,排的寒气越多,身体越冷,可以说,这个孩子身体里面的寒太大了,而且很多扁桃体里窝藏着许多寒气。

再看看这个孩子以前的日常饮食,早餐牛奶面包,午餐顿顿鸡腿、羊肉,晚饭后还要加一顿奶,零食也是奶酪、水果、棒棒糖、蛋糕等等,奶、奶制品、水果、蛋糕、糖类都是非常生湿的,这么小的孩子对肉类等高蛋白运化不好,也很容易酿痰生湿。

也就是说,寒湿才是造成这个孩子扁桃体不断化脓的根本原因,她真正需要的是温阳化湿。

但我们看医院给这个孩子开的中药,也都是清热的、滋阴的。没有一个是温阳化湿的。而那些西药更是大寒之物。寒湿的体质再加上大寒的药物,所以这个孩子体内的寒气在这么重,阳气才这么虚,免疫力才这么低。以至于反复感染,反复化脓。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温阳化湿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正向积累,目前这个孩子还在调理中。但还有许许多多孩子,面临着和她一样的情况,大规模杀伐式用药,让正气受到重创,导致身体越来越虚,免疫力越来越低,闹病的频率越来越高。

2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杀伐式用药的情况呢?其实这源于西医的思维方式。西医认为导致人体生病的是病原体,治病就是把病原体消灭掉。所以用的抗病毒药也好、抗生素也好,都是杀死病原体的武器。但是,这些药物在杀死病原体的时候(常常也杀不干净),也打击了免疫系统。但他们认为不要紧,这仅是作为副作用而存在。

而中医治疗的本质,却是通过提升身体的自愈能力来让身体自己治好自己的病。虽然也有理气行滞、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等祛邪的方法,但祛邪是为了正气得以恢复,所以祛邪的时候务必时时顾护正气。只有正气提升了,才能真正达到祛邪的目的。

总之,扶正是本,祛邪是末,本末要分清,不能倒置。

如果本末倒置,不顾及保护正气杀伐式用药,不但病邪不能祛除干净,身体还会变弱。正弱则邪强,邪气一定会反攻倒算,借机翻身,越滚越大,而且外邪也更容易侵袭进来。各种症状自然还会卷土重来。

3


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中医虽然用的是中药,但思维却是西医的那一套。以至于孩子们的正气受到了西药、中药的双重猛击。

但目前的大环境就是这样的,大部分人也都认为这是正常的、正确的。何其不幸!我们无法改变目前医疗的大环境,但希望能唤醒每一位父母。

简单来说,即便我们很多父母不懂辨证,但如果发现孩子在治疗后,体质下降,变得虚弱,各种问题增多,更爱闹病,甚至接连反复地生病,就像案例中这个孩子一样。就说明这种治疗方式伤到了孩子的正气。我们要意识到——不能再这么治下去了。

当然,就算是以扶正为主的治疗,在病好初期,正气多少也会有所损伤的,很好理解,毕竟刚打完一场硬仗,但这种损失和被药力杀伐遭受的损伤相比,简直不值一提。而且我们会建议推脾阳虚、健脾益气等穴方,同时在生活中注重调养,这样孩子的正气水平马上就能恢复了,而且还有可能比之前更强。

两种思维,导致两种结局,而我们的孩子会有哪一个结局,取决于父母。

目前经常生病、体质变弱的孩子非常多,如果您家属于这类情况,无论什么病症,想要帮孩子真正走出来,可以扫下方二维码联系顾问老师。如果您想帮助孩子调理体质,提升正气,也可以扫码联系顾问老师,参加我们的一对一健康咨询服务。

近期导读:

脾胃虚寒、咳嗽痰多、压力大、色斑多…,要学会这样吃桂花
这么多被忽视的生活细节都会引起受寒,外防、内调,缺一不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