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刘沙沙∣以逆向设计,为理解而教——听卢刚老师的讲座有感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4-09-18 发布于广东

以逆向设计,为理解而教——听卢刚老师的讲座有感

中山市东区柏苑中心小学∣刘沙沙

今年3月份,中山市教研论文写作研究组新学期第一次研磨活动在中山二中如期举行,这次的讲座是读书分享,卢刚老师分享了他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本书的读后感,其实我在寒假期间也读了这本书,但是我的思考远没有卢刚老师的深刻,因此正好借此机会学一学有经验的老师的读书方法和心得。卢老师主要从全书概要和逆向设计的优势、阶段、步骤两个方面详细解读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本书。

卢老师把全书概要从内容概要、阅读价值、主要特色三个方面来讲述。内容概要卢老师主要从本书的目录以及举例说明第一章的重点内容,并总结这本书可以从目录中清晰、直观地了解各部分的主题,认为这是一本操作工具书。阅读价值则在于这本书可以指引教育各界提炼各学科的大概念,发掘各学科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中可能和应该作出的贡献,如:这本书指引我们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思考要做的工作时:指向教-学-评的以核心素养为指引和依据来选择学习内容、设计保证核心素养目标得到落实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设计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和方式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而这本书的主要特色可以概括为三个词:逆向设计、理解、实践智慧。逆向设计就好比“先瞄准,再开枪”,即教师在考虑如何开展教与学活动之前,先要努力思考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理解则可以从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自知六个方面来理解;实践智慧则体现在本书的案例、模板、评价工具总是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卢老师把重点放在了第二部分。卢老师以两个问题引发老师们的思考:逆向设计与传统常规设计有什么不同?逆向设计中的“逆向”主要体现在哪里?这两个问题指出了逆向设计与传统设计的不同,传统设计存在两个误区:活动导向的设计和灌输式学习,活动导向的设计的不当之处在于“只动手不动脑”,学生会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参与,学习知识活动,而缺少对活动意义的神入思考,灌输式学习会让学生淹没在无休止的事实、观点和阅读中,学生很难证明自己获得了预期能力。而逆向设计“以终为始”,以目标为导向,首先思考的是学生需要什么,这指向了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对预期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因此,逆向设计是最好的。卢老师接着阐述逆向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确定预期结果需要我们思考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什么以及需要明确学习内容的有限次序;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需要我们思考要收集的评估证据,证实预期学习是否完成,思考如何确定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理解;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需要我们思考为了达到预期结果,学生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需要教哪些内容,指导学生做什么,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展开教学。接着,卢老师以一个例子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逆向设计到底是怎么设计的,还用一篇论文《追求“教-学-评”一致性的逆向解学设计——以九上“活动·探究”单元为例》为例介绍了逆向设计的四个步骤:以大概念为视角确定单元目标、确定单元框架问题、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最后,卢老师强调本书的重要观点逆向设计呼唤“大概念”,而什么是大概念呢?大概念是学科知识技能通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阶段,也是学科核心素养嵌入的具体内容的固定锚点,是连接素养和内容的重要一环,大概念呈现的特点有:大概念是学科领域中最精华、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使课程内容结构化,大概念揭示了事实性知识背后的规律,是知识的附着点,从而使碎片化知识发生有机联系,当学生遇到新情境与新问题时,可以迁移应用,指向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结构”“联系”“迁移”是大概念的内涵的本质。

在整个分享过程中,卢老师的声音始终中气十足,特别是在聊到自己的见解之时更是,理论联系实际,掷地有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我相信这是卢老师在阅读这本书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反复思考的结果。这也正是我需要学习的:读进去、要思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