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撮泥鳅

 心然的原香 2024-09-18 发布于湖北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已出版散文集《故乡的女儿》。

家乡的特色菜肴是蒸肉,但我想念家乡美食时,最爱的却是那道河田野味,鳝鱼和泥鳅。鳝鱼写过。这里只说泥鳅。

泥鳅富含营养,有“水中人参”之称,连鸭子和鹅也是知道的。它们喜欢吃泥鳅,咬住,仰头,吞下,很可爱。

我不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泥鳅和鳝鱼都冬眠,但是选择的地点不同。鳝鱼在沟渠的壁上打洞冬眠,而泥鳅呢,是钻进稻田的泥土里,也或者沟渠的淤泥中。

耕田的时候,大人在前面,孩子一手提着烘篓,一手拿一个沙撮跟在后面。犁耙切开泥土,泥鳅拼命挣扎。孩子拿小沙撮对着,把它们往沙撮里轻轻地扒,然后倒进烘篓里。也有的孩子,提着的是一个很小巧的鱼篓。

夏季,田野里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就是孩子们捞鱼的乐园。也不需要正规的渔网,只端个沥饭的大筲箕堵住口,把水搅浑,把鱼往筲箕部位赶。端起来,就是小鱼小虾和翻滚的泥鳅。

乡下有俗语:“泥鳅信捧,小孩信哄。”泥鳅,滑不溜秋,掉到地上了,很不好捉。要顺着泥鳅的意思,等它安静下来,一捧就行。现在想想,泥鳅满身粘液,或许是为了防身,让人捉不住。泥鳅有叫声,听了让人想起娃娃鱼,觉得不该杀不该吃。

做泥鳅这道菜,要先煎,再干烧,多给姜,不然,土腥气很重。家乡有一道菜,叫老泥鳅炖老黄瓜。

黄瓜,是很短命的一种蔬菜。它虽然叫黄瓜,但是人们总是在它还青着的时候就摘下吃了。

很难等到它黄。黄了的黄瓜才是黄瓜,黄了的黄瓜才好吃。黄了的黄瓜,通体金黄,工艺品一般。

泥鳅,一股泥腥味。黄瓜,一股土腥气。它们合在一起,负负得正。两股腥味叠加,彼此吞吐和消融,没了。这或许就是,老泥鳅不和土豆炖,不和冬瓜炖,不和瓠子炖,而唯独,要和老黄瓜炖。是由于那些蔬菜,没有黄瓜那股清清淡淡的土腥味儿。

这是老黄瓜的魅力,让我想到人。人也是到了老年,才能如成熟的稻浪,如饱满的江湖,有着不一般的优雅和韵致。

《故乡的女儿》是一本散文集。全书分六个篇章:《日暮乡关何处是》、《拂水飘绵送行色》、《田园瓜蔬新米粥》、《回望更觉滋味长》、《一片冰心在玉壶》、《月挂青天是我心》,全书九十三篇文字。

我用谈家常式的行文风格,说故乡的风俗、风景、风物、食物、人情、地理。其实也没有分开,每一篇描写物的文字里都有人,每一篇描写人的文字里都有景 ,而情,那更是必须的,旋流在我的每一个文字里。

我很清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念想。我所思慕的食物,它在慢慢变味。一些人情,它在慢慢变淡。一些农业文明,也在慢慢消散。我虽然不能阻止美好事物的离去,但可以做到,让那些人事在文字里得到温情和敬意。谁不念儿时?谁不忆故乡?

它是书本,也是礼物。它是文字,也是情怀。弘扬家乡文化,留住过往岁月。在孩子们的心中根植乡愁,在成年人的心中铭刻记忆。激发在外的游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怀,也让天门以外的人了解我们的家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