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溯源澧水|第三站澧县⑤:澧州曲艺

 文山书院 2024-09-18 发布于湖南

编者按 中国民间的传统曲艺既是老百姓劳作之余茶余饭后的娱乐放松,也具有时代寓教于乐的一种教化功能。回溯到几十年前,中国的文盲率极高,识文断字的读书人是少数,自然通俗易懂的各种曲艺受众众多。它们在传播传统文化和消遣的同时,也不断地被赋予宣传新思潮内容和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随着后工业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曲艺面临新时代挑战,它们列入非遗被保护,地位从广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大众表演形式,回归到部分人群喜欢的小众艺术已是必然——每个时代都有它的主旋律。

流光灯影里多少人间事
高玲/文 潘敬林/

看完皮影戏,听完澧州大鼓,三代艺人的讲述刚刚散去,在澧县曲艺曾经的辉煌与现实的尴尬中回过神来,我不禁生出了“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之感。

街头巷尾、茶楼酒肆充满弦管胡琴大鼓的日子已经变成古城旧色,在卡拉0K、国际影城里霓虹闪烁的今天,戏曲,与城市的连接只剩一根细微的筋脉,一旦折断,我们的城市可能会苍白失血。
澧州皮影:东方魔灯里的国仇家恨
图片2010年10月,澧县澧南乡向家班皮影戏在即将开业的某企业表演。
【场景一】

深秋,中午,澧县某制衣厂即将开业的车间里,皮影队正演着一出《五虎平南》。观众不多,基本上是爷爷奶奶们的阵营。

皮影戏的舞台很小,一块白色的布担负着“银幕”的角色,上方横挂一块“澧涔花坡堰皮影队”的天蓝布条,桌前摆着一个燃着香蜡的小小神龛。布幕上官人端坐,卫兵严肃,陈情的人跪在下方,唱得抑扬婉转。然后,陈情人起身,提袖,迈脚,下揖,所有的动作一气呵成。

后台,二胡、唢呐、锣鼓,以及不知名的自制乐器,在五个围方桌而坐的人手里轮流登场,又有秩序地停下来。布幕旁,灯光下,两名中年女性正舞在紧要处。黄衣女两手两个皮影,一个站,一个坐。身穿条纹上衣的妇女,手里提着一个皮影,道白、演唱、坐卧、行走、踢打、翻转,全是出自她一个人的手与口。

拉在空中的细绳上,五六十个皮影整齐地站立着,像随时准备出发的士兵。表演中也并非严肃得水波不兴,一个表演的空当中,两个女演员含笑致意。

图片小小的神龛,在皮影戏上演之前供上。这种仪式必不可少。

图片长翎皮影缓缓跪下,这慢动作中有着很重要的技巧

图片后台换角时间很紧张,手脚一定要很麻利。

图片一盏白炽灯下,演员边唱边舞。

图片后台一角,老人把自己的角色唱得声情并茂

图片正在看皮影戏的老少观众。

【画外音】(向绪庆,51岁,澧县澧南乡向家班班主)

今天皮影戏算是没落了,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澧县皮影剧团每年要演300多场戏。能坐几百人的兰江剧院天天满座,很多人因为买不到票,看一场戏要等几天,还有人为看戏找我拉关系呢。那时我们演员的收入也好,比工人农民都强很多。本世纪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派人来澧县专门考察过皮影戏呢!现在皮影戏只怕到了最低谷,一年只能演一百场,收入大约一万多,学戏的人越来越少,澧县最年轻的皮影戏演员已经37岁了。特别是雕皮影的人已经找不出几个了,再过些年,我们这批老皮影不在了,这门手艺可能会失传……

【场记】

皮影,这个起源于西汉、跳动在光影间两千余年的精灵,这个被称为“电影始祖”的真人配音的漫画艺术,值得我们用心灵的底片为之存档。元代时,皮影戏曾传到各个国家,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不少国外戏迷,被他们亲切地称为“中国影灯”。皮影戏的舞台正在渐渐丧失,民国时期澧县有皮影戏班 30多个,今天,经常演出的戏班只有三五个,100多个传统剧目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丢失,如今只剩下二十几个,以改编的历史剧为主,讲述国仇家恨,不能与火热的现实生活接轨,也是皮影观众日益老化并且逐步减少的原因之一。

制衣厂开业请了皮影戏,这让我在落寞之余生出了惊喜,毕竟,“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三尺生绢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的皮影还没有完全走出我们的视线。
澧州大鼓茶楼馆舍中的民俗演绎
2021年9月,鼓盆歌省级传承人、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曲艺类金奖获得者、澧州鼓王邵丹先生因突发疾病逝世,享年57岁。他创演了一大批优秀的鼓书作品,为鼓盆歌的保护、传承、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场景二】

沿着鼓声传来的方向,拐进一条小巷,越过几辆卖红薯、米豆腐、糯米饭的人力三轮车,“澧州大鼓协会办事处”白底黑字的招牌醒目地呈现在眼前,非常庄重地向人们宣告着一种身份与地位。

这就是澧县人所说的“古书大亭”。

“大亭”确实有气派,上下两层楼都黑压压地坐满了人。见有人来,一位60多岁的老人指着身边的一把椅子,示意我坐下。

一面鼓,两根鼓棒,白衣黑裤,一把高椅,大鼓艺人坐在众人目光形成的聚光下。背后的白墙上挂着一面“鼓王”大旗。澧州大鼓并不是听鼓,而是听书,听大鼓艺人把人间故事在鼓声中一道来。我惊奇这些平均年龄约60岁的观众,竟然与小学生一般,并没有人窃窃私语,把家常和邻里纠葛拿到茶楼里来。

过会儿,便有穿着黑衣的茶楼老板提壶而来,给这群忠实老年观众的茶杯里续水。
图片2010年10月,古书大亭黑压压的听众。

【画外音】(李凌云,澧县非遗办主任)

由于媒体的多次报道,市县两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澧州大鼓,从2006年开始,常德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举办了“澧水流域鼓王”大赛,每两年一次,2010年的鼓王大赛是在石门县举行的。大鼓受场地限制小,表演方便,加上近些年来大鼓艺人把现代生活与大鼓曲调融合在一起,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澧县很多茶馆里都可以听到打鼓说书,艺人的收入也比较高。

【场记】
有人说,澧州大鼓起源于庄子的鼓盆歌。从现有的资料向时光深处追溯,却只能看到400年的光影。但澧州大鼓叫这个名称之前,确实被称为丧鼓、孝鼓。2012年,澧州大鼓被列为湖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1月,澧州大鼓更名“鼓盆歌”申报国家级非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民间仍习惯叫其澧州大鼓。
在经历了叫花子——打鼓匠——民间艺人三个阶段的身份蜕变之后,大鼓形成了东腔、南板、西调、北路四大流派。澧州大鼓用澧州方言来表演,是一种叙事性的音乐体裁,既可以在鼓声中再现历史风云,又可以展现现代生活的多个侧面,表达方式非常灵活。大鼓艺人的察颜观色、插科打诨,往往让一个生硬的剧本妙趣横生,博得观众的满堂喝彩。看到观众笑得前仰后合,台上的大鼓艺人也会露出会心而略显得意的笑。
澧州荆河戏人间故事里的生旦净丑
2024年4月始,澧县荆河戏在常德河街鸳鸯走马楼不定期表演。
【场景三】
大幕拉开。露出戏台上的古装女子。一曲《落园》选段已准备就绪。

“避难女坐花亭泪流满面,尊夫人和小姐细听奴言,家住在扬州府江都小县,奴名叫汪月英,奴的父母双全……”一身鹅黄的旦角浓抹重彩,衣饰华丽,头上双翎轻颤,随着这几句唱词,拭泪,离坐,转身,水袖轻扬。

全身枣红的老夫人慈祥地注视着落难女子,身后一蓝一黄的年轻女子一脸的关切,心急地等待汪月英唱出落难的缘由和经过。

图片2010年,荆河戏《穆桂英挂帅》剧照

一节唱完,突然一阵紧似一阵的锣鼓喧天,在热闹中期待下一节的开场。几位年纪稍大的观众,神情庄严,甚至近于木讷笨拙。因为这个选段里,将有一个生离死别的故事,等待着他们把所有的情节一一揭开。

【画外音】(张又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荆河戏传承人)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荆河戏最不景气的时候,为了让剧团生存下去,我们搞过半台歌舞半台戏,曾经把剧团的排练大厅租给人家做录像厅,临街的房子打通做了门面,这样一来,我们的戏从来没有间断。200210月,湖南省文化厅发专函指示澧县县委、县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与保护荆河戏。20049月,澧县荆河剧团公开向社会招考演员,一共招了20个,全是正式编制,为了保住荆河戏,县里确实做了很多工作。现在有6个演员已经调走或改行,剩下的14个都是台柱子了。2005年时,我们编排的荆河小戏《夫妻卖刀》还获得了“三湘群星奖”。今年,县财政给剧团拨了160万元,缺口肯定是有的,但我们总是想办法解决。我们现在的困难在于,作曲的退休了,编剧是司机兼任的,也没有受过正规训练,完全是自学的,人才相当紧缺。
图片荆河戏演出现
【场记】
荆河戏这个名称,是1954年才有的,因该戏盛行的区域而得其名。当然,业内人士说荆河戏起源于明永乐年间。我宁愿相信这一种说法,因为明代是个戏剧盛行、戏剧家辈出的时代。清初,荆河戏完成了楚调与秦腔的“南北交融”,荆河戏弹腔“南北路”宣告诞生。荆河戏的传统剧目较为丰富,保存下来的有五百多出,其中包括整本戏四百五十多出,散折戏六十多出。由生旦净丑在舞台上来演绎这些人间的爱与恨、是与非、情与仇,甚至刀光剑影、生离死别。

解放初期,荆河戏的繁荣是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民间职业班就有五个。现在,澧县荆河剧团成为了硕果仅存的唯一支撑。如果不是政府出面,恐怕荆河戏也早已是门庭冷落,成为一个时代的寂寞背影。2006年,澧县荆河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算是为这一渐渐远去的背景增添了一些亮色。

我更愿意把戏剧看成更率性、更自由的生命表达。人离不了戏,虽然人生的戏终究都要谢幕,但这些由真实的生活场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催生的艺术之葩,尽管已渐渐远离城市的中心,尽管再也无法重回聚光灯下,但它们的宿命绝不应该是终结。一座古老的城池,到底要靠什么来保存自我记忆呢?戏剧,是不是可以成为选择之一?
作者高玲,常德日报社主任编辑,现为社会新闻部主任,著有新闻调查《草坪纪事》和散文随笔集《菱歌清唱》。

(本期摄影潘敬林,常德日报社主任记者,现为常德日报社广告管理部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