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哮喘的中医治疗

 gzb975 2024-09-18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伴有气道阻塞、气道高反应性及可逆性气流受限等临床特征。

在中医学中,哮喘属于“哮病”范畴。中医学关于哮喘的记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黄帝内经》中虽无哮病之名,但有“喘鸣”“喘逆”“喘息”等与哮喘发病特点相似的记载。历经发展补充,直到元代朱丹溪正式把“哮”作为一个独立的病,鉴别于“喘”,还首次提出了痰伏藏于肺,发病之夙根。明代虞抟的《医学正传》中对哮与喘作了进一步明确区分,“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属不能以息者,谓之喘”。后世医家一直沿用至今。    

一、辨证要点

(一)、辨虚实

哮病总属于邪实正虚之证。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

(二)、辨寒热

在辨虚实的基础上,实证需辨寒热及是否兼有表证。寒证内外皆寒,谓之冷哮。其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胸膈满闷,咳痰色白而多泡沫,面色晦滞,或有恶寒、发热、身痛等表证,舌苔白滑,脉浮紧或弦紧。热证痰火壅肺,谓之热哮。其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声涌,胸高胁胀,咳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咳吐不爽,或有身热、心烦、口渴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三)、辨脏腑

哮病在缓解期表现以虚证为主,虚证有肺脾气虚、肺肾两虚之异。肺脾气虚以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舌质淡,苔白,脉细弱为主。肺肾两虚以喉中痰鸣有声,动则喘息气促,腰膝酸软,不耐劳累,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脉沉细或弱为主。

二、治疗原则

发作期以邪实为主,治以祛痰利气,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以清化肃肺,表邪显著者兼以解表;缓解期以正虚为主,治以补肺脾肾之虚以固本;正虚邪实并存者,祛邪与补虚兼顾。    

三、发作期分证论治

(一)、冷哮证

1、证候: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胸膈满闷,咳痰色稀白而多泡沫,面色晦滞,或有恶寒、发热、身痛,舌淡红,苔白滑,脉浮紧或弦紧。

2、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3、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射干 10g,麻黄 10g,细辛 3g,干姜 10g,半夏12g,陈皮 12g,苏子 15g,紫苑 15g,五味子 15g,大枣 10g,甘草 6g。

4、加减:表寒甚者,加桂枝 10g,生姜 10g,辛散风寒;痰涌喘逆不得卧者,加葶苈子 15g,泻肺降逆平喘,并酌加杏仁 10g,橘皮 10g 等化痰利气;胸膈满闷甚者,可加桔梗 12g,枳壳 12g,宣肺下气降痰。

(二)、热哮证

1、证候: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声涌,胸高胁胀,咳痰色黄,黏浊稠厚,咳吐不爽,或有身热、心烦、口渴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2、治法:清热宣肺,化痰降逆定喘。

3、方药:定喘汤加减。麻黄 10g,杏仁 12g,黄芩 10g,桑白皮 15g,半夏12g,款冬花 10g,紫苏子 15g,白果仁 12g,甘草 6g。    

4、加减:表热甚者,加石膏 20g,解表清里;肺气壅实,痰鸣息涌而不得卧者,加葶苈子 15g,地龙 10g,泻肺平喘;痰黄稠难咳者,加鱼腥草 15g,清热化痰;病久热盛伤阴,加沙参 20g,麦冬 15g,以养阴化痰。

5、临证参考:若肺热壅盛,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则见寒包热哮,临床表现为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咳喘无汗,咳黄痰或黄白相兼痰,身痛,舌苔白腻微黄,脉弦紧。治疗以解表散寒,清化痰热,方用大青龙汤加减。

(三)、虚哮证

1、证候:频繁发作,喉中哮鸣如鼾,声低喘促气短,甚则持续不已,动则加剧,咳痰无力,口唇、爪甲青紫,舌质淡或紫暗,脉沉细或弱。

2、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活血。

3、方药:生脉散合平喘固本汤加减。党参 20g,黄芪 15g,蛤蚧 15g,五味子12g,麦冬 15g,白果 10g,葶苈子 15g,橘皮 10g,甘草 6g。

4、加减:气虚血瘀者,加丹参 15g,地龙 10g,桃仁 10g,以活血化瘀;肾阳虚加肉桂 10g,附子 15g,温补肾阳;肾阴虚加山药 20g,熟地黄 15g 补肾阴;肺肾阴虚甚加北沙参 20g,石斛 15g,生地黄 15g,滋补肺肾;痰多胸闷者,加桔梗 12g,瓜蒌 15g,枳壳 12g,以化痰利气。

四、医案    

李某,女,28 岁。2017 年 3 月 5 日初诊。

胸闷咳嗽 2 日。患者自述有哮喘病史,平素对油漆、花粉过敏。两日前上班时吹风,接触花粉后出现发作性胸闷气喘,伴有阵发性咳嗽,咳白色黏痰,咽痒明显。

查体:咽部充血,右下肺可闻及吸气相干啰音,心率 90 次/分,舌淡有齿痕,苔白腻,脉滑。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偏高。

治当祛风化痰,降气平喘。

处方:紫苏子 10g,白芥子 10g,莱菔子 10g,厚朴 10g,浙贝母 10g,杏仁 9g,僵蚕 10g,法半夏 10g,陈皮 10g,麻黄 9g,射干 10g,炙甘草 6g。7剂,早晚温服。

1 周后复诊,症状明显改善,守方如上,再进 10 剂。

三诊患者无胸闷气喘,偶有咳嗽,咳白痰,原方去僵蚕、厚朴、浙贝母,加前胡 10g,白前 10g,紫菀 10g。再服 7 剂,至今没有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