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教你这样操作,脑梗脑血栓中风可以不留后遗症

 蜜中密 2024-09-19 发布于河南
文章有点长,信息量很大,建议收藏学习。

小编通过对家人和朋友家人脑梗急救中获得的经验,总结如下脑梗急救流程最为有效,后遗症最轻或者无:

发现有家人脑梗中风,症见:嘴歪眼斜,流口水,说不清话,呕吐、大小便失禁,半身麻木,倒地不起等(不一定全部都有,有的只有部分) ,不管是脑出血还是没出血,第一时间完成如下流程,越快越好:

一、十宣放血(血糖针刺破十个手指尖,挤出几滴血即可);舌下静脉放血(用三棱针刺破舌下红黑色的静脉血管)

二、针灸(如果自己不会针灸的尽快请附近针灸师来操作,不要把病人送到针灸师那里,因为他们担不起这个责任,原因你懂得。)

倪海厦中风大穴:肩髃、曲泽、合谷透后溪、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百会和风府,另外加上内关,人中,三阴交,每隔十分钟运一次针,留针30分钟后起针。连续针灸,直到病愈。

注:风市,环跳,要三寸针,下到骨头上,才有效果。

三、尽快服用小续命汤+黄芪

处方:炮附子12g,麻黄12g,桂枝12g,赤芍9g,炙甘草9g,人参9g,黄芩9g,川芎12g,杏仁12g,独活  12g 防风18g,生石膏 40g 生姜20g(切),黄芪30g。水煎服,一天一付,分4次喝。连续喝10付以上,直到病愈。

倪海厦讲解:为什么会中风?

这个呢,中风基本上的一个,还没开始看之前的一个概念就是说,人是在气血两虚的状态之下,气和血两虚的状态之下呢,就会引发中风,这是中医的观念。

我们在讲中医的时候,你不要去想说,高血压会中风,不要去想这些,那一般高血压,老师,这个血压很高,怎么会虚啊?应该是实才对?不对,都不要这样子去想。

中医就是中医,所以说中医的观念里面,如果说,你是了解他是气血两虚的状态之下会得到中风。

倪海厦讲解:中风的前兆  

中风有先兆,中风的先兆呢,我把它写出来,先兆。

第一个,失眠,这个失眠呢,是没有原因的失眠,家里面都很好,然后也没有人生病、也没有什么事情、也没有要跑三点半、钱不够、也没有重病,一切平安啊,任何事情都没有,就是睡不好。没有原因的失眠,持续半年,那一定中风,为什么?就是血不够。

人会睡觉呢,是因为有三个条件,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当我们血够的时候,血会归肝,人就可以睡得很好。当你血不够的时候,肝里面缺血,半夜就醒过来,就没有办法睡得很好,因为缺血嘛......血虚。心是藏神,那这个神呢,就是你的注意力,你可以睡得很好,那如果这个心......心脏里面的血不够,神没有办法呆在心脏里面,这个神出去了,神游,就会造成失眠也是血虚的状态之下。

像脾藏意,你想,没有办法......脑筋没有办法停下来,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去打坐,打坐呢,可以让你心情很静下来,你不会想很多,要不然有的人一躺下去,没有办法睡觉脑筋里面哇很多东西就跑出来,还有人打坐呢,眼睛张开来还好,眼睛一闭起来,什么东西就都出来了,那更麻烦,那这种人就不好睡。那都是属于气血两虚的状态之下。这是打个比方,所以第一个一定是失眠。

第二个呢,手麻,这个手麻呢,手前面三个指头麻,肺经跟心包经还有大肠经,前面三个手指头麻。这手前面三个手指头麻呢,代表大概三个月,三个月以内,有时候两个月就中风了,一般来说平均来说的话三个月之内就会有中风的机会。

第三个呢,足胫骨麻,就是在足阳明胃经上面一路下来,从胃经的足三里下来到解溪的地方......麻,这个是大概两个礼拜以内就会中风,这个时间会越来越缩,越来越短。
倪海厦讲解中风八大穴

再来是肩髃,这是我们中风 的大穴。我们中风有八大穴,百会,肩髃穴,曲池穴,这都是大穴。

手整个弯起来,针下合谷,一路透到后溪,用三寸针,这针从这边透过去,合谷透后溪,不要透出来。病人已经很痛苦了,你还乱透。穿过去透到了后溪。中风筋挛起来的时候,搬它都很硬。针一下去,自然就张开来了,很听话。这是我们治疗中风。

还有脑后方的风府穴,舌强不语,突然不能说话,很痛苦,这都是我们的中风大穴。

肩髃穴呢,这是手阳明、阳蹻脉之会。主中风,倒数第三段,风病、半身不遂 ,不能张弓射箭。肩膀的问题,肩髃穴非常好。所谓近取跟远取,就是病在这边,就在这下针。而远取,这是肩髃,不在这下针。那近取穴,在天应的地方下,我们有必要在左边下针配合右边下针,治疗来说以对侧取穴最好,要看什么病。有的时候要近取,有时要远取。所以要记得肩髃穴是中风的大穴。

我们有一针很有名,叫肩髃透极泉。极泉就是手胳肢窝下方的这个地方。肩髃可以透到极泉这个地方,只有一个角度透过去,这是治疗狐臭 的方法。那用什么角度呢,你看这个手臂,手放这边,病人手过来。病人的身体跟肩膀成九十度,手自然下垂,就这个角度,这样肩髃可以透到极泉,专治狐臭,没有补泻,左转右转,我们这里没有人有狐臭,面试时我已经检查过了。巨骨穴很好找,从肩髃上来,这两边骨头有个缝,这就是巨骨穴。

你可以看铜人,这两个骨缝中间,这压一下去,病人会很酸,这是巨骨。那是手阳明阳蹻之会,跟肩髃一样。一般来说禁针,因为下面就是肺,所以知道位置就好了,为什么要知道位置,因为帮助辨证,像知道是大肠经的问题,不是要去下针,而是知道痛在那个经络,其实我们用很少,但还是要知道。巨骨穴,第二行下方,胸中有瘀血,肩臂不得屈伸,我们有更好的穴道,比巨骨还好,将来会介绍到。
<text y='20' x='714.466' fill='rgb(255,255,255)' 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耳,首甲定运,余因论之。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  黄帝坐在宣明正教的明堂里,开始厘正天之纲纪,面对八方目极之所在,考校建立阴阳五行运行的常理。向天师岐伯请问到:在以前的医论中曾经言道,天地的动静,是以自然界中变化莫测的物象为纲纪;阴阳升降,是以寒暑的更换显示它的征兆。我也听先生讲过五运的规律,先生所讲的仅是五运之气各主一年。关于从甲子年开始定六十年运气的问题,我又与鬼叟区做了进一步地讨论。鬼叟区说:“土运主甲已年,金运主乙庚年,水运主丙辛年,木运主丁壬年,火运主戊癸年。子午年是少阴司天,丑未年是太阴司天,寅申年是少阳司天,卯酉年阳明司天,辰戌年是太阳司天,巳亥年是厥阴司天。”这些,与你以前所论的阴阳不怎么符合,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岐伯说:(鬼叟区所阐明的是)通常的道理,这里指的是天地运气的阴阳变化。我所说的阴阳之数,是可以数的,是人身体中的阴阳。所以相符合的,是可以数得出的阴阳之数。至于(天地运气的)阴阳的变化,可以从十而推演至百,可以从千而推演至万。所以天地阴阳的变化,不能用数字去类推,只能从自然万象的变化中去推求。  帝曰:愿闻其所始也。  黄帝说:我想听听运气学说是怎样创始的。  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岐伯说:你提这个问题很高明的啊!我曾看到《太始天元册》文记载,红色的天气,经过牛、女二宿及西北方的戊分;黄色的天气,经过心、尾二宿及东南方的己分;青色的天气,经过危、室二宿与柳、鬼二宿之间;白色的天气,经过亢、氐二宿与昴、毕二宿之间;黑色的天气,经过张、翼二宿与娄、胃二宿之间。所谓,戊分即奎、壁二宿所在处(称为“天门”);己分即角、轸二宿所在处(称为“地户”),所以是天地阴阳的门户。这是推演气候的开始,自然规律的所在,不可以不通。  帝曰:善。论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  黄帝说:好。在《天元纪大论》中曾说:天地是万物的上下,左右是阴阳的道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岐伯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定其位,言其见也。  岐伯说:这里所说的“上下”(读注:上,指的是主管上半年的运气,也即为“司天”之气;下,指的是主管下半年的运气,也即为“在泉”之气。)指的是,从该年的司天、在泉,以见阴阳所在的位置。所说的“左右”指的是,司天的左、右间气,凡是:厥阴司天,左间气是少阴,右间气是太阳;少阴司天,左间气是太阴,右间气是厥阴;太阴司天,左间气是少阳,右间气是少阴;少阳司天,左间气是阳明,右间气是太阴;阳明司天,左间气是太阳,右间气是少阳;太阳司天,左间气是厥阴,右间气是阳明。这里说的左右,是面向北方所见的位置。  帝曰:何谓下?  黄帝说:什么叫做“在泉”?  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岐伯说:厥阴司天,则少阳在泉,在泉的左间气是阳明,右间气是太阴;少阴司天,则阳明在泉,在泉的左间气是太阳,右间气是少阳;太阴司天,则太阳在泉,在泉的左间气是厥阴,右间气是阳明;少阳司天,则厥阴在泉,在泉的左间气是少阴,右间气是太阳;阳明司天,则少阴在泉,在泉的左间气是太阴,右间气是厥阴;太阳司天,则太阴在泉,在泉的左间气是少阳,右间气是少阴。这里所说的左右,是面向南方所见的位置。客气和主气互相交感,客、主之六气互相加临,若客、主之气相得的就属平和,不相得的就要生病。  帝曰:气相得而病者,何也?  黄帝说:若客、主之气相得而生病,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曰:以下临上,不当位也。  岐伯说:(气相得,指的是客气生主气,若主气生客气,是上下颠倒,叫做)以下临上,属于不当其位(,所以也要生病)。  帝曰:动静何如?  黄帝说:天地的动静是怎样的呢?  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  岐伯说:天在上(司天之气),自东而西是向右运行;地在下(在泉之气),自西而东是向左运行,左行和右行,当一年的时间,经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及其余数四分之一度,而复会于原来的位置。  帝曰:予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愿闻何以生之乎?  黄帝说:我听到鬼臾区说:“应地之气是静止而不动的”。现在先生乃说:“地气向左运行”,不明白你的意思,我想听听是什么道理。  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行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而已,犹不能遍明。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  岐伯说:天地的运动和静止,五行的递迁和往复,鬼臾区虽然知道了天的运行情况,但是没有全面的了解。关于天地变化的相互作用,天显示的是日月二十八宿等星象,地生成了有形的物质,七星围绕在苍穹之中,五行附着在大地之上。所以,大地承载各类有形的物质,苍穹散布日月五星的精气。地之形质与天之精气的运动,就像树根与枝叶的关系。仰望天象,虽然距离很远,(但通过对地之形质的观察,)仍然可以知晓它们的情况。  帝曰:地之为下否乎?  黄帝说:大地是不是在苍穹的下面呢?  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  岐伯说:应该说大地是在人的下面,在苍穹的中间。  帝曰:凭乎?  黄帝说:它在苍穹中间依靠的是什么呢?  岐伯曰:大气举之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入,故令虚而化生也。故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  岐伯说:是苍穹的大气把它举升起来的。燥气使它干燥,暑气使它蒸发,风气使它动荡,湿气使它滋润,寒气使它坚实,火气使它温暖。所以风寒在于下,燥热在于上,湿气在于中,火气游行于中间,一年之内,寒暑湿燥风火六气下临于大地,由于它感受了六气的影响而化生出万物。所以燥气太过地就干燥,暑气太过地就炽热,风气太过地就动荡,湿气太过地就泥泞,寒气太过地就坼裂,火气太过地就坚固。  帝曰:天地之气,何以候之?  黄帝说:司天在泉之气,对人的影响,从脉上怎样诊候呢?  岐伯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  岐伯说:司天在泉之气,胜气和复气的发作,不表现于脉诊上。《脉法》上说:“司天在泉之气的变化,不能根据脉象进行诊察。”就是这个意思。  帝曰:间气何如?  黄帝说:间气的反应怎样呢?  岐伯曰:随气所在,期于左右。  岐伯说:可以随着每年间气应于左、右手的脉搏去测知。  帝曰:期之奈何?  黄帝说:怎样测知呢?  岐伯曰:从其气则和,逢其气则病。不当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阴阳交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  岐伯说:脉气与岁气相应的就平和,脉气与岁气相违的就生病,相应之脉不当其位而见于他位的要生病,左、右脉互移其位的要生病,相应之脉位反见于克贼脉象的则病情危重,两手尺脉和寸脉相反的就要死亡,左、右手阴阳互相交见的也要死亡。首先要确立每年的运气,以测知岁气与脉象相应的正常情况,明确左、右间气应当出现的位置,然后才可以预测人的生死和病情的逆顺。  帝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  黄帝说:寒暑燥湿风火六气,与人体是怎样应和的呢?对于万物的生化,又有什么关系呢?  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脏为肝。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岐伯说:东方(应春而)生风,春风能使木类生长,木气生酸味,酸味滋养肝脏,肝滋养筋膜,肝气输于筋膜,其气又能滋养心脏。六气,在太空深远无边,在人为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在地为万物的生化。生化然后能生成五味,认识了事物的规律,然后能生成智慧,深远无边的宇宙,生成变化莫测的神,变化而生成万物之气机。神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在天应在风,在地应在木,在人体应在筋,在气应在柔和,在脏应在肝。其性为温暖,其德为平和,其功用为动,其色为青,其生化为繁荣,其虫为毛虫,其政为升散,其令为宣布舒发,其变动为摧折败坏,其灾为陨落,其味为酸,其情志为怒。怒能伤肝,悲哀能抑制怒气;风气能伤肝,燥气能克制风气;酸味能伤筋,辛味能克制酸味。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在脏为心。其性为暑,其德为显,其用为躁,其色为赤,其化为茂,其虫羽,其政为明,其令郁蒸,其变炎烁,其眚燔焫,其味为苦,其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南方(应夏而)生热,热盛则生火,火气能生苦味,苦味入心,滋养心脏,心能生血,心气通过血以滋养脾脏。变化莫测的神,其具体表现为:在天应在热,在地应在火,在人体应在脉,在气应在阳气生长,在脏应在心。其性为暑热,其德为显现物象,其功用为躁动,其色为赤,其生化为茂盛,其虫为羽虫,其政为明显,其令为热盛,其变动为炎热灼烁,其灾为热灼焚烧,其味为苦,其情志为喜。喜能伤心,恐惧能抑制喜气;热能伤气,寒能克制热气;苦味能伤气,咸味能克制苦味。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在脏为脾。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用为化,其色为黄,其化为盈,其虫倮,其政为谧,其令云雨,其变动注,其眚淫溃,其味为甘,其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  中央(应长夏而)生湿,湿能生土,土气能生甘味,甘味入脾,能滋养脾脏,脾能滋养肌肉,脾气通过肌肉而滋养肺脏。变化莫测的神,其具体表现为:在天应于湿,在地应于土,在人体应于肉,在气应于物体充盈,在脏应于脾。其性安静能兼化万物,其德为濡润,其功用为生化,其色黄,其生化为万物盈满,其虫为倮虫,其政为安静,其令为布化云雨,其变化为久雨不止,其灾为湿雨土崩,其味为甘,其情志为思。思能伤脾,怒能抑制思虑;湿能伤肌肉,风能克制湿气;甘味能伤脾,酸味能克制甘味。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在脏为肺。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用为固,其色为白,其化为敛,其虫介,其政为劲,其令雾露,其变肃杀,其眚苍落,其味为辛,其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西方(应秋而)生燥,燥能生金,金气能生辛味,辛味入肺而能滋养肺脏,肺能滋养皮毛,肺气通过皮毛而又能滋养肾脏。变化莫测的神,其具体表现为:在天应于燥,在地应于金,在人体应于皮毛,在气应于万物成熟,在脏应于肺。其性为清凉,其德为洁净,其功用为坚固,其色为白,其生化为收敛,其虫为介虫,其政为刚劲,其令为雾露,其变动为严酷摧残,其灾为植物凋落,其味为辛,其情志为忧愁。忧能伤肺,喜能抑制忧愁;热能伤皮毛,寒能克制热气;辛味能伤皮毛,苦味能克制辛味。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脏为肾。其性为凛,其德为寒,其用为脏,其色为黑,其化为肃,其虫鳞,其政为静,其令霰雪,其变凝冽,其眚冰雹,其味为咸,其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北方(应冬而)生寒,寒能生水,水气能生咸味,咸味入肾而能滋养肾脏,肾能滋养骨髓,肾气通过骨髓而能滋养肝脏。变化莫测的神,其具体表现为:在天应于寒,在地应于水,在人体应于骨,在气应于物体坚实,在脏应于肾。其性为严凛,其德为寒冷,其功用为闭藏,其色为黑,其生化为整肃,其虫为鳞虫,其政为平静,其令为霰雪,其变动为水冰气寒,其灾为冰雹,其味为咸,其情志为恐。恐能伤肾,思能抑制恐惧;寒能伤血,燥能克制寒气;咸味能伤血,甘味能克制咸味。  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  五行之气交替更换,各自主管时令的变化并遵循一定的规律,如果没有遵循一定的次序,就要出现异常的邪气,万物就要有灾祸;如果遵循一定的次序,就是正气,万物的生化也就正常。  帝曰:病生之变何如?  黄帝说:邪气致病所发生的变化是怎样的呢?  岐伯曰:气相得则微,不相得则甚。  岐伯说:客气与主时之气方位相合,则病情轻微;客气与主时之气方位不相合,则病情严重。  帝曰:主岁何如?  黄帝说:五气主岁是怎样的呢?  岐伯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  岐伯说:凡气有余,则能克制自己能克制的气,而又能欺侮克制自己的气;气不足,则克制自己的气趁其不足而来欺侮,自己所能克制的气也轻蔑地欺侮自己。由于本气有余而进行欺侮或乘别气之不足而进行欺侮的,也往往要受邪,是因为它无所畏忌,而缺少防御的能力。  帝曰:善。  黄帝说:好。 
倪海厦讲解:小续命汤可以治疗90%以上的中风

小续命汤呢,这个绝对是标准的经方。这个我用的非常多,非常多,这个小续命汤呢,麻黄、杏仁,一般我开麻黄用三钱,杏仁用三钱,桂枝五钱、炙甘草三钱,这个前面呢,就是麻黄汤。

平常呢,我一再强调,我们应该正确的剂量,麻黄的剂量会比桂枝高,大、大于,比如说麻黄五钱,桂枝三钱,可是你这样子的话,麻黄你要病人先煮,先煮麻黄,煮过以后把泡沫去掉,煮以后,然后再去煮第二次,跟其他的混在一起,所以我们干脆一次就减掉,这就我这样子开的原因就在这里面,哦,那这是以麻黄汤做基础。

同时呢,病人是不是血虚?当归,川芎,因为血虚,你要补血,对不对?那病人呢,中风以后他都有热症,一般来说(石膏)五钱,我们开石膏,你可以用到八钱、一两都没有关系,石膏。那,干姜,比如说干姜用两钱、三钱,人参三钱,你看都在补气,这个就是中医很大胆的处方。

这个就是专门用在呢,嘴巴,不能讲话,那个“O。O。O。”讲话,你看那中风,一去你看,不能讲话,心里面,小续命汤就已经出来了。小续命汤,这个之所以叫续命汤,因为前面呢这是麻黄汤,麻黄汤的另外一个名称叫做“还魂汤”,哦,从阴间呢,回到阳间来,哦,当你在使用麻黄的时候,麻黄你开五钱,杏仁你开五钱,麻黄三钱杏仁就三钱,这样永远都不会有事,实际上,麻黄我们在治病的时候是非常好用的一个药物,那,这是小续命汤。

那,吃下去以后呢,病人,会发微汗,发微汗,那你说:老师他用麻黄桂枝病人本来就气血两虚了,会不会很,更虚?不会,为什么?因为它有当归、川芎、人参,在补虚,补血的药里面,补气虚的药在里面。

所以我说,这个方子很大胆,一定是经方,经方的麻桂用在那边,那其他呢,石膏干姜是因为我刚才我介绍过我们有虚热在里面,那比较浅的方子呢,中风比较浅的我们用黄芩,比较重的时候我们用石膏。

那干姜呢,温中,强他的脾胃,让他的肠胃功能恢复,那遇到口不能言的时候,我们小续命汤开下去,同时配合针灸,那效果都就很。那中风的病人,你越赶快去治,不要耽误时间,越不耽误时间的话,效果是越好,那90%中风都是小续命汤,小续命汤非常好用。

倪海厦讲解:《黄帝内经》失传的脑中风(脑出血,脑溢血)急救 

在介绍中风的时候,我把《黄帝内经》里面有一段,传说中的一段放在这个地方给大家看,中医在急救脑中风的时候,脑部出血的时候,病人昏迷意识没有的时候,诸位呢要会用这个,这个是自古相传的方式。

拿个剃刀把左额角这个头发剃一块下来,就是病人的,你不要......他那个头发很多很长对不对,没有关系你不要去管它,左额角,剃这一寸见方的头发下来,然后用火烧,火烧它

按照中医的观念里面呢,头发是血之余,对不对,所以头发我们有个名称叫血余炭。你看烧了就变炭嘛,烧焦了以后那个灰,用个管子,用吸管,把它放到吸管里面去,然后从耳朵喷进去,左边耳朵,因为是从这边剃下来的,喷进去。一喷进去的时候,因为头发的发灰呢,是破血的力量非常强,而且你必须要用同一个病人的,就是这个病人的,同气相求这就是。

那头发也是这个意思,同气相求。这是黄帝内经的,喷下去按照过去的案例,喷下去以后病人鼻子嘴巴会吐血出来,血喷出来,人就醒过来了,我没有做过,因为我们没有机会。

当个中医,人家跑进来怎么会......对不对?一般路边车祸急诊什么的都会跑去西医那里,我没有做过,但是我们把这个留在这边来,你们大家知道,以后搞不好你有机会碰到也不一定,对不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