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新鲜的词句,写我们的学校——《大青树的小学》教学后记

 新用户75266912 2024-09-19 发布于重庆

因为高温天气延迟开学,现在才终于开始了第一课的正式学习。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三年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结合单元目标和本课特点,我预设的核心目标是“用新鲜的词句,写我们的学校”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就要先扎扎实实地根植于读,在读中感受这所边疆小学的特别,发现有新鲜感的词句。阅读中的感受、体会、发现、领悟,都是在为“写我们的学校”蓄能,做写作的准备。

活动一:梳理场景

开门见山告诉学生课文写了四个场景,请学生读一读找一找。

很快,大家一起阅读、讨论,梳理出了“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四个场景

这个部分既是对整篇文章内容的把握,也在为课后第三题“说场景”做准备,同时也为“写场景”做准备。

活动二:感受“特别”

课后第二题“感受学校的特别”,是从内容上感受“新鲜”。

学生交流的同时,老师把相关词语贴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词语分成“环境”“学生”“活动”三类,从而梳理出这所学校的特别。充分交流后,用“陌生的名称”“独特的事物”来总结。

活动三:发现“新鲜感”

接下来,围绕课后第一题“勾画有新鲜感的词句”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表达形式上感受“新鲜”。

学生在这个环节都习惯于指向内容的新鲜,老师要引导孩子去发现表达的秘密,不要停留在内容的新鲜上。

在自主阅读、小组交流、全班分享后,将表达形式的“新鲜”总结为“反复的句式”“特别的写法”

“反复的句式”,即“排比”,主要集中在第一自然段里的三个“从”、四个“有”、三个“向”。

“特别的写法”,主要体现在写上课时用到的“衬托”,结尾用到的“写景”。

活动四:选场景,写学校

聚焦课后第三题,除了泡泡里说的“上课时”“放学了”,补充了“早晨”“下课了”“中午”等时间段。

然后请学生选择一个时间和一个地方,说说一个场景,把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做什么写清楚。

最后,完成仿写任务时,要求选自己最想写的三个场景,选择校园里“独特的事物”,用新鲜的词句(反复的句式、衬托的手法、意犹未尽的写景式结尾)来写我们的学校。

就这样,第一遍读出四个场景,第二遍读出学校的“特别”,第三遍读出“新鲜感”,最后的写,就可能水到渠成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