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识桂枝

 德寿堂图书馆 2024-09-19 发布于黑龙江

桂枝这味中药,在临床中运用的很多,方剂中出现的次数也很多,属于一个高频的用药,所以我们再次认识复习一下这味药:

桂枝,属樟目,樟科中等大乔木;一年生枝条圆柱形,顶芽芽鳞宽卵形,绿色的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花白色,长约4.5mm;果椭圆形,成熟时黑紫色,无毛;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等。

性味:味辛,热,有毒。浮也,阳中之阳也。气之薄者,桂枝也;气之厚者,肉桂也。

归经:归肺、心、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主治病证:风寒表虚有汗,风寒表实无汗;风寒湿痹,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癥瘕;胸痹作痛,阳虚心悸;虚寒腹痛,阳虚水肿,痰饮证。

禁忌:桂枝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症,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量过多者慎用。

不良反应:桂枝用量过大时,可出现汗多、疲倦、四肢乏力、心慌心悸的不良反应。

用法用量:常用量3~6g,用于解表的,少者2.4g4.5g即可,一般用6g较普遍。在治疗风湿关节痛时,有时要用较大剂量,甚至重用至30~45g,但要视具体情况和根据临床经验而定。

相关论述

《用药心法》:'桂枝气味俱轻,故能上行发散于表。'

《本草衍义补遗》:'仲景治表用桂枝,非表有虚以桂补之;卫有风邪,故病自汗,以桂枝发其邪,卫和则表密汗自止,非桂枝能收汗而治之。'

《本草汇言》:'桂枝,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止咳嗽,去肢节间风痛之药也,气味虽不离乎辛热,但体属枝条,仅可发散皮毛肌腠之间,游行臂膝肢节之处。'

《长沙药解》:'桂枝,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经络而达荣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之脱陷,降浊阴之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能止奔豚,更安惊悸。'

《本草纲目》记载:“治一切风冷风湿,骨节挛痛,解肌开腠理,抑肝气,扶脾土,熨阴痹。”

《新修本草》“桂,味甘、辛,大热,有毒。利肝肺气,心腹寒热”,此时,桂枝的性昧在辛的基础上增加了甘味,由温性变成了大热。又云“虚而多冷加桂心、吴 茱萸、附子、乌头……”把桂枝归类于吴茱萸附子热的药物之类,可见当时桂枝和肉桂是同一药物,治疗应用偏重于性热温补之效。

《药征》:主治冲逆也,旁治奔豚头痛、发热恶风、汗出身痛。

《本草从新》:温经通脉,发汗解肌,治伤风头痛,伤寒自汗,调和营卫,使邪从汗出,而汗自止,亦治手足痛风胁风。

《本草害利》:用桂枝发汗,乃调其营,则卫自和,风邪无容,遂自汗而解。故用治风寒、咳嗽有奇功,非桂能发汗也。汗多用桂枝者,调和营卫,则邪从汗解,而汗自止,非若麻黄之开腠理发汗也。

《本草求真》:桂枝系肉桂枝梢,其体轻,其味辛,其色赤,有升无降,故能入肺而利气,入膀胱化气而利水,且能横行于臂,调和营卫,治痛风胁风,止烦出汗,散邪,为解肌第一要药。

《长沙药解》: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经络而达营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脱陷,降浊阴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能止奔豚,更安惊悸。

《医学衷中参西录》:桂枝非发汗之品,亦非止汗之品,其宣通表散之力,旋转于表里之间,能和营卫、暖肌肉、活血脉,俾风寒自解,麻痹自开,因其味辛而且甘,辛者能散,甘者能补,其功用在于半散半补之间也。故服桂枝汤欲得汗者,必啜热粥,其不能发汗可知;若阳强阴虚者,误服之则汗即脱出,其不能止汗可知。

配伍应用

(1)配牛膝,治筋骨软弱,风寒引起的脊背、腰腿疼痛,气血寒滞之闭经、痛经。

(2)配甘草,治心阳虚,心下悸喜按者。

3)配麻黄,治风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

4)配生姜,治胃寒或胃中停饮所致的胃脘疼痛,泛吐清水,呕恶呃逆等症。

5)配石膏,治风寒表证未罢,而兼口渴,烦躁三焦热者,风寒湿邪郁滞肌络,久而化热之热痹者。

6)配大黄,治标寒里实,恶寒头痛,发热汗出,腹满疼痛;表证误下,表邪内陷凝滞于脾,而见腹满实痛,大便秘结等症。

7)配人参,治阳气虚弱之外感风寒;阳虚气弱,气血凝滞之证。

8)配白芍,治外感风寒,营卫不和的表虚自汗者。

9)配附子,治阳虚外感风寒湿邪的畏冷,四肢疼痛。

10)配茯苓,治心阳不振的心悸,气短。

11)配丹参,治心阳不振,瘀血痹阻的心悸,胸痛及血虚血瘀的惊悸,失眠等症。

12)配吴茱萸,治妇女冲任虚寒的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等症。

13)配桃仁,治妇女血瘀癥瘕及外伤性瘀血阻滞脉络的疼痛。

14)配紫苏,煎汤待凉,浸泡患处,治冻疮。

15)配当归、细辛,治寒入经络,手足厥逆及腰膝疼痛。

16)配片姜黄、防风,治风寒阻络,气血不畅所致的肩臂疼痛。

17)配牡蛎、龙骨,治心阳不振所致的阳浮于上,阴伤于下而出现烦躁、失眠者。

18)配当归、白芍,治瘀血肿痛,虚寒性月经不调等症。

19)配茯苓、白术,治小便不利,痰饮等症。

20)配杏仁、川厚朴,治气逆咳嗽。

21)配麻黄、附子,治小腹冷痛,痛经。

22)配白芍、饴糖,治脾胃虛寒所致的胃脘疼痛。

23)配吴茱萸、四物汤,治妇女冲任虚寒的月经不调,小腹冷痛诸症。

24)配瓜蒌、薤白,治胸阳不振而致的胸痛彻背,心悸,脉结代者。

25)配生姜、枳实,治心下痞,诸逆,心悬痛。

26)配茯苓、泽泻,治心脾阳虛、水湿内停而致的小便不利,小腹胀满,浮肿。

27)配生姜、白芍,治风寒在表,头痛发热,恶风自汗。

28)配丹皮、芍药、桃仁,治妇女经寒瘀滞、月经不调或经闭腹痛等症。

29)配茯苓、白术、甘草,治阴寒阻遏,阳气不行,水湿停留所致的痰饮喘咳。

30)配赤芍、红花、伸筋草,治骨节拘挛难伸、肢体疼痛等症。

31)配秦艽、独活、川芎、五加皮,治风寒湿痹。

32)配泽泻、茯苓、白术、猪苓,治膀胱蓄水、小便不利,以及水肿等症。

33)配吴茱萸、当归、川芎、芍药,治血寒瘀滞所致的经闭、痛经等症。

34)配附子、防风、白术、羌活,治风寒湿邪侵入经络所致的关节疼痛。

35)配瓜蒌、薤白、红花、五灵脂,治心阳不振而致的胸痹,心痛。

36)配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治外感风寒,头痛汗出,恶风发热。

37)配薤白、郁金、桃仁、瓜蒌,水煎服,治非化脓性肋软骨炎。

38)配吴茱萸、当归、川芎、赤芍、牡丹皮,治妇女宫冷不孕,或经闭腹痛等症。

39)配白芍、知母、白术、麻黄、防风,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等症。

40)配当归、赤芍、白芍、川芎、红花、桃仁,治月经后错,或经闭不潮及行经腹痛,腹部癥块等症。

现代药物研究

1.桂枝有抗炎、免疫抑制作用。

2.桂枝有保护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3.桂枝有扩张血管作用,可明显增加冠脉循环,并对外周血管有扩张作用,增强血液循环。

4.桂枝有利尿作用。

5.桂枝有健胃、促进汗腺分泌的作用。

6.桂枝挥发油被吸收后,经肺排泄,可稀释其分泌液的粘稠度,产生祛痰、止咳作用。

7.桂枝煎剂及其所含桂皮醛有降温解热、抗惊厥作用。

8.桂枝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以其所含成分桂皮醛作用最强。

【桂枝的鉴别应用】

1、桂枝解肌散寒发表力专,炒桂枝温里去寒化湿力胜,蜜炙桂枝温中补虚润燥力强。

2、肉桂与桂枝,同源于桂树,一为厚皮,一为嫩枝,均有温营血、助气化、散寒凝之功。然肉桂辛大热,守而不走,长于温里止痛,人下焦补肾阳,可引火归原;桂枝辛甘温,走而不守,长于发汗解表,入上焦补心阳,能止心动悸。

作者介绍:

王天城,执业助理医师,康复治疗技术(士),来自四川凉山,基层中的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热爱中医,崇尚仲景医学,擅长运用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头痛头晕以及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撰稿 I 王天城

编辑 I 俞焯然、曾春

校对 I 邓业斌、江晓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