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5帛书《老子》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endjiami 2024-09-19 发布于四川

浔阳野老       

每天5分钟,从《老子》的智慧中获得圆融,请关注浔阳野老的全新解读



提示词:《道经》绪论 [论道] 世界观 一元论 可知论 方法论 普遍联系
【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
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
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jiào]。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有玄,众妙之门。

45帛书《老子》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01:48来自浔阳野老

【直译】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宇宙大道,是可以认知、表述、可以遵循的途径,但不是恒定不变的。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这些理论也可以叙述清楚,但也不是亘古不变的概念。
无名,萬物之始也。
从“无名”角度去分析,是万物之“始”的状态。
有名,萬物之母也。
从“有名”角度去分析,是万物之“母”的状态。
故 恒无欲也,以觀其妙。
所以,从“无欲”的角度可以观察天之道的奥妙。
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
从“有欲”的角度能研究人之道的来龙去脉。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
两者来源相同,不同的称谓,但说的是一回事。
玄之有玄,眾妙之門 。
道中的变化玄妙无比,是看清众多奥妙的关键。
熟读《道德经》的小伙伴们,见到这个文本 估计会大吃一惊吧,“是谁?这么大的胆,敢把《道德经》给改了!”其实不是有人把《道德经》给改了,而是《道德经》把《老子》改了。万幸的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考古出土了两部帛书《老子》,以及1993年湖北郭店 出土的《老子》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了老子的历史真相。据我的统计,帛书《老子》和今本《道德经》在文本上的出入多达一千三百字(处)之多,要知道,《老子》一共才五千余字。所以,建议小伙伴们不要再读《道德经》了,以后还是多研究研究《老子》吧。如果没时间和精力,还想能尽快掌握老子的智慧,那就让我替大家读书,关注我的分享吧。

这一章的理解对于研读《老子》来说至关重要,虽然这一章不是帛书《老子》的第一章(第一章为“上德不德”,即王弼本《道德经》的地38章),但无疑这一章是开启《道经》的钥匙所在。懵懂孩童都能朗朗上口的“道可道,非常道”是因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就是开创了文景之治的那位帝王,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所以将“恒”改成了“常”,至于“也”字是谁去掉的,历史中早已无从考证。好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是在的刘恒继位之前抄写的,有生之年幸运的看到帛书《老子》,能够领略老子的大智慧,哈哈哈,夫复何求。那就赶紧进入正题吧。

【概义】

宇宙中蕴含着难以名状的“道”,这个道是我们已知的这个宇宙的孕育者。可以被认知和描述。她的规律是可以(应该)遵循和广泛应用。我们主观的赋予她“道”的称谓,来描述她的概念和规律,但是这些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时候,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活学活用。“道”是一个“无”的状态,她无名、无形也无欲,却蕴含了世间的一切信息,一切力量,一切可能。而相对于这个“无”状态下的“道”,我们眼前的世界就是“有”的状态,有名,有形也有欲,这个“有”的世界是出自那个“无”的“道”。所以我们进德修业就不能背离这个“道”的原理和规律。阴阳未分的道中,变化无穷,无比玄妙,对“道”的思考,是解开各种奥秘的途径,是修身养性,行为处事的根本。(略)

45帛书《老子》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