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轩明月上帘栊丨陈鸿章:聆听中秋的月光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4-09-19 发布于山东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每逢中秋,天际的月亮总是分外的圆盈、明洁,似一块柔润的美玉镶嵌于幽邃的夜空当中。

月光似飞瀑般倾洒而下,照亮了每一方土地,也点亮了人们心底对团聚的渴盼。

此时,不管置身何地,不管从事何业,都期望与家人相聚一处,共度这美妙的夜晚。

从古至今,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端的钟爱。

“明月林间照,清泉石上流。”在往昔,每逢中秋佳节,文人雅士总会相聚一堂,吟诗赋词,饮酒赏月度佳节。

他们或是在庭院中置一张桌,桌上摆满月饼、瓜果等美食,众人围坐,一边品尝美味,一边欣赏明月,欢声笑语;或是在湖畔架起一琴,轻拂琴弦,弹奏一曲婉转的乐章;或是登高远眺,将满怀豪情化作一篇篇传世佳作。

每当夜幕降临,仰头望向天空中高悬的那一轮明月,诸多的诗篇便在心中潺潺流淌。

千百年来,这轮明月见证了无数的离合悲欢,承载了多少人的相思情意。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古代诗人的眼中,月亮寄托着他们对故乡的怀恋,对亲人的惦念,对友人的祈愿。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一轮皓月不单化作了众多秀美的意象,还承载了深沉的情感与无穷的思绪。

从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再到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些诗句无一不流露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无尽向往和对亲情友情的深深珍视。

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不但彰显了文人雅士的才华,更寄托了人们对团圆的殷切期待与美好向往,也传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它们恰似熠熠生辉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光芒,为后人照亮前行的路途。

月色如水,清辉遍洒。

人们以一轮明月为介,用美食为引,将心中那份对团圆的渴求和祝福,化为一桌桌丰盛的餐食,同享团圆之乐。

自古以来,中秋不单是文人墨客笔下寄托相思之情的美好佳节,更是普通百姓家展现幸福生活的重要时刻。

无论是江南水乡的精美点心,还是北方大地的豪迈风味;无论是在外游子心中魂牵梦绕的家乡味道,还是孩童们翘首期盼的甜蜜滋味,每一道菜品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寄托。

而在中秋佳节,那一份份精心筹备的传统美食,成为了连接过往与当下,沟通彼此心灵的桥梁。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这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称赞月饼的诗句,他把月饼比作明月,生动地描绘出其酥脆易化、内馅香甜的特质,让人回味无尽。

月饼,这种传统且经典的美食,在千年的时光流转中,不但见证了无数家庭的团圆时刻,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韵味。

据传,月饼最初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

《周礼》记载:“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当时的人们会在中秋之夜举行庄重的祭月仪式,用月饼等食品来供奉月亮,祈求家人平安、五谷丰登。

到了明代,随着经济和文化的进步,月饼逐渐从皇家宫廷流传至民间,成为百姓欢庆中秋佳节的重要食品。清朝以后,月饼制作工艺更为精细,品种也愈发丰富多样,成为中秋佳节极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

老家的芝麻饼,以大畈麻饼为最具代表性。大畈麻饼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清时期,商贸人士沿富水河至长江,往来做生意,从而给富水中游的大畈街带来了商机和繁荣。

传说麻饼始创于阮氏之手,当时堪称湖广“一绝”,曾享誉武汉三镇,销遍荆楚大地。

大畈麻饼配料精致。由高级面粉、上等芝麻,优质茶油,加入冰糖、葡萄干、陈皮、金钱桔等十几种食料,经人工拌、揉、搓、打、削成圆形,再一蒸二熏三烘四烤,然后出笼凉干即可食用。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中秋时分,正是桂花绽放之时。那一团团金黄色的小花点缀在绿叶之间,散发着淡淡的芬芳,令人心醉神迷。

从古至今,众多文人雅士都喜爱以桂花入诗作画,抒发自己高洁的情操和超逸的气质。而在民间,更有用桂花制作成各种美食的传统,如桂花糕、桂花酒等,不但味道鲜美独特,还寓意着吉祥如意。

此外,“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秋天是品尝螃蟹的最佳时节,肥美的蟹肉配上醇厚的黄酒,堪称绝配。当明月高悬,家人团聚,一同赏月品蟹,更增添几分温馨与诗意。

中秋之夜,人们赏月、品茶、吟诗赋词,纵情享受着这难得的团聚时光。休闲时分,孩子们提着灯笼,在月下追逐嬉戏,笑声似银铃般清脆动听。

公众号征稿启事

一轩明月上帘栊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自古以来,月亮、月光和与月有关的其他文化元素,都是文人墨客喜欢吟咏的对象。“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秋天的月亮,尤其受到诗人的青睐。

提到明月,你脑海中浮现出哪些场景或故事?提到明月,你有哪些情愫不吐不快?你有哪些思绪娓娓展开?快把它写下来,发给我们吧!

本次征文仅在“长河副刊”公众号进行,没有稿酬。

来稿要求:

1、内容不要泛泛而谈,要抓住一点写透,散文、小说以2000字以内为宜(诗歌以30行以内为宜);

■作者:陈鸿章  ■编辑:王晓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