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且看帝王的无奈:宋孝宗高涨的北伐热情是怎样一点一点失去的

 登记去 2024-09-19 发布于湖北

宋孝宗还是皇太子的时候,就对高宗和秦桧等妥协派有意见,政见不合,所以他和秦桧的关系非常不好。

秦桧也在他成为皇太子的路上使了绊子,但是无奈他是高宗在太祖众多的子孙中挑选的最满意的继承人,所以,宋孝宗最后还是继承了高宗的皇位。

宋孝宗即位以后,首先为被秦桧等陷害致死的岳飞平反昭雪;然后开始计划北伐,励精图治,欲对金发兵,恢复中原。

他起用了被废的抗战派大臣张浚,进封他为魏国公,负责统一指挥两淮前线诸路军马。

1163年,宋金关系异常紧张。

赵昚在张浚等主战大臣的鼓动下,决定先发制人,北伐金朝。

张浚调集了8万人,分兵两路:一路由李显忠指挥,从濠州出攻灵壁;一路由邵宏渊指挥,从泗州出攻虹县。

李显忠所带领的宋军士气高昂,作战勇猛,大败金军,随即乘胜攻下灵壁。而邵宏渊进攻虹县的行动却很不顺利。

邵宏渊心生妒忌。当李显忠挥师北上,向宿州进击,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攻至宿州城下的时候。而邵宏渊却在虹县屯兵观望。李显忠建议两路军合攻宿州,邵宏渊不予理睬,无奈之下李显忠只好独自血战,最终攻下了宿州。

宋孝宗赵昚听了传来的捷报,非常高兴,准备御驾亲征。

这个时候金军大举反扑,而宋军内部李显忠和邵宏渊两位主将却不合,导致宋军处境危险。

张浚察觉到了危险,准备命令撤退,但金军主力已赶来,从李显忠手中夺回了宿州,并在符离大破撤退的宋军,隆兴北伐以失败告终。

赵昚接到战败的消息后,除了安慰向他请罪的张浚,希望他稳住阵脚,以备金军乘胜攻入宋境;也在考虑是否要暂时放弃北伐大计,重新和金讨论议和事宜。

此时主和派大臣汤思退活跃在朝堂,主动和金朝商讨议和条约。金朝的要求是,只要南宋同意恢复绍兴和议的各项条款,就可以和解,否则的话,就会派金朝的主力挥师南下。


汤思退等主和派纷纷力劝宋孝宗赵昚同意金人的各项要求以便和解成功。

而张浚等主战派极力反对。

宋孝宗在两派之间摇摆不定,但是考虑到金朝的军事压力,赵昚最终还是无奈地倾向于主和派,遣使臣到金朝去议和。

隆兴二年(1164年)十二月签订隆兴和议。

此后,赵昚不再北伐。

其实,赵眘的北伐之心还没有完全泯灭。从1168年,赵昚任命陈俊卿为左相,1169起用虞允文为为右相,就可以看出赵昚仍存北伐恢复之志。因为他们二人都是主战派。

虞允文入朝为相后,主张修改隆兴和议的部分条款,建议派使臣到金朝,要求他们归还北宋诸帝陵寝所在的河南地区,并且更改屈辱性的南北交往礼仪。

而陈俊卿却坚决表示反对,认为此举纯粹属于徒劳,不仅不能帮助改变南宋对金的屈辱地位,反而会引起金人的怀疑。

赵昚采用虞允文的建议,陈俊卿辞职。此后数年间赵眘都让虞允文一人为相,并且与他继续规划北伐大计。

1172年赵昚封虞允文为雍国公,指挥川陕方面军;自己指挥江淮方面军,并且约定东西两地同时起兵,在河南会师。

但是还不到两年,虞允文就死在了任上。

虞允文死后,南宋再也没有出现像虞允文那样名声卓著、坚决主战的重臣,赵昚从此再也没有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了。

他倦了累了,他准备禅位。考虑到太上皇高宗还在世,自己还不能禅位,于是在此后,他为就政以求稳为主,整顿财政收支,南宋国势渐渐有了起色。

1187年太上皇高宗去世,他以守孝为由,决定禅位,朝中部分政事交给儿子赵惇处理;到1189正式禅位。

 ~END~

 码字不易,请帮忙点点“赞”和“在看”,感谢关注

读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

  • 提升修养。阅读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使人的内心更加强大。

  • 丰富生活。读书可以使人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 提升认知。阅读能够提高个人的认知水平和思考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