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草实拍」马鞭草

 草药君 2024-09-19 发布于贵州

马鞭草

药材基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

采收加工
6~8月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炮制方法
除去残根及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别名
蜻蜓饭、蜻蜓草、风须草、土马鞭、粘身蓝被、兔子草、蛤蟆棵、透骨草、马鞭稍、马鞭子、铁马鞭
性味归经
苦,凉。归肝、脾经。

功效主治
活血散瘀,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退黄,截疟。用于癥瘕积聚,痛经经闭,喉痹,痈肿,水肿,黄疸,疟疾,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孕妇慎服。

药材性状
茎呈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纵沟,长0.5~1m;表面绿褐色,粗糙;质硬而脆,断面有髓或中空。叶对生,皱缩,多破碎,绿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叶片3深裂,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细长,有小花多数。气微,味苦。
饮片性状
呈不规则的段。茎方柱形,四面有纵沟,表面绿褐色,粗糙。切面有髓或中空。叶多破碎,绿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叶片3深裂,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有小花多数。气微,味苦。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2米;茎四棱,节及棱被硬毛;叶卵形、倒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8厘米,基生叶常具粗齿及缺刻,茎生叶多3深裂,裂片具不整齐锯齿,两面被硬毛;花萼被硬毛;花冠淡紫或蓝色,被微毛,裂片5;穗状果序,小坚果长圆形。

生境分布
产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新疆、西藏。常生长在低至高海拔的路边、山坡、溪边或林旁。
经方验方
1.治伤风感冒、流感:鲜马鞭草一两五钱,羌活五钱,青蒿一两。上药煎汤二小碗,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天。咽痛加鲜桔梗五钱。(《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2.治卒大腹水病:鼠尾草、马鞭草各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更煎,以粉和为丸服,如大豆大二丸加至四:五丸。禁肥肉,生冷勿食。(《补缺肘后方》)

3.破腹中恶血,杀虫:马鞭草,生捣,水煮去滓,煎如饴,空心酒服一匕。(《药性论》)

4.治妇人月水滞涩不通,结成癥块,腹肋胀大欲死:马鞭草根苗五斤,细锉,以水五斗,煎至一斗,去滓,别于净器中熬成煎。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半匙。(《圣惠方》)

5.治喉痹深肿连颊,吐气数者(马喉痹):马鞭草根一握,截去两头,捣取汁服。(《干金方》)
现代研究
马鞭草所含化学成分众多,其中黄酮类、环烯醚萜类、苯乙醇苷类、三萜类、甾醇类、挥发油类等成分为其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马鞭草具有抗炎镇痛、抗病毒、抗菌、镇咳、抗氧化、抗早孕、抗肿瘤及调节免疫等作用,且在调节免疫功能和神经保护方面亦有潜在优势。临床多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各种炎症和泌尿系统疾病,可获得良好疗效。

本内容主要参考《中国药典》《中国植物志》等文献资料,仅供学习交流,若需用药,请遵医嘱。

小编水平有限,图片文字难免错误,欢迎留言探讨。

图片为小编现拍,需使用请联系小编。

本号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知识的传播,文章可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毕竟收集整理编排需要时间,谢谢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