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仲景的“通肠方”,治好皮肤瘙痒!养肤,先养肠

 图书 馆员 2024-09-20 发布于内蒙古

实战:张仲景的“通肠方”,治好皮肤瘙痒!养肤,先养肠,请留意

我说,无穷无尽。

也许,到了我写不动的那一天,也难以将中医的奥妙,展示出十分之一啊。

现在,我要说的这个故事,就是我在随老师于农村工作时,亲眼所见的。

我觉得,它充分体现出中医之妙。

我记得,当时有一个老伯,什么毛病呢?就是浑身瘙痒啊。

患者自述,大概半个月前,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在一个晚上发作浑身瘙痒,皮肤灼热。那种瘙痒啊,钻心地难受。尤其是胸腹和四肢,难受劲儿就别提了。

患者为了解痒,用手指头来抓挠。结果啊,身上都抓出血了,还是没有缓解。

他是外村人,特意慕名来找我老师。

我老师仔细查看,发下患者脉沉而有力,舌苔黄腻而少津,就问他,你大便好不好?是不是便秘?

患者一听,眼睛顿时就亮了。他说,确实便秘,长时间以来一直都便秘,常觉腹胀,便干。

我老师一听,笑了,说道:“你啊,这是有屎憋的”!

我老师的话,虽然糙了一点,但是也让患者哑然失笑。诊室里的氛围顿时轻松了不少。

接着,我老师就开了一个配伍——大黄12克,厚朴6克,枳实、芒硝、牡丹皮各10克,知母6克。

我老师说,你啊,先回去用。什么时候大便通了,你就不痒了。

真这么神奇吗?患者回去用了。结果,一剂下去,患者排出了五六枚弹子大小的粪便团子,当天晚上,瘙痒感就减轻大半。后来,再用两剂,大便通畅,瘙痒彻底解除。

从那以后,来找我老师的人更多了。

我在一边看着,心里头十分敬佩。后来,我老师利用闲暇时间,将其中的道理说给我。现在,我转述给我的读者。

其实,这个人的问题,在于阳明腑实,实热充斥皮肉肌肤所致。

你看,他便秘啊。大便在哪?在大肠里头。大肠,属阳明经。大便憋在里头,有实热,所以叫阳明腑实。正因为有这个热在,所以舌红,苔黄腻,少津。脉象沉而有力,说明病势在里,属实证。

有人说了,大便在里头,怎么和皮肤瘙痒挂上边呢?您别忘了啊,阳明经有两条,一个是大肠经,一个为胃经啊。大肠这边的问题,胃经一点都不受影响吗?不可能!脾胃,又互为表里。所以大便不通,直接导致脾胃之气失常。脾,主四肢啊,主肌肉啊!因此,阳明实热会泛溢肌表、肌肉,导致皮肤瘙痒。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啊。

所以我老师就说了,这个人的问题,就是屎憋的!只要吧大便通下来,改善阳明经的实热,那很多事儿就迎刃而解了。

正是在这个思路的影响下,我老师开出了大承气汤的配伍。

大承气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里头记载的配伍。它原方就是大黄、厚朴、枳实和芒硝。我老师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牡丹皮和知母来清热邪。

大承气汤,说起来是张仲景的“通肠方”,能峻下热结,治阳明腑实。其中的大黄和芒硝,邪热通便,软坚散结。枳实和厚朴,涤荡浊气,推陈而出新。这样一来,肠中燥屎可以得到排解。

也许,张仲景在创制这个配伍的时候,也没有想到,有一天,后人会用它来治疗皮肤瘙痒。这是现代中医对经方应用范围的拓展。但实际上,张仲景对此方的认识,曾经确实和皮肤感受联系在了一起。比如《伤寒论》第252条就写:“……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你看,仲景明确点出了“身微热”这一条,说明他看到了便秘和皮肤、体表感受之间的关系。

医案写到这里,差不多告一段落了。根据我的观察,有好多皮肤瘙痒的患者,有大便干结的问题。这样的人,应该考虑通肠来治疗瘙痒了。文中配伍,虽然有代表性,但是非专业人士,务必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借鉴、应用,不可生搬硬套。切记切记。

另外,我们也应该从中看到一个道理,这就是,养肤,先养肠!你要想皮肤好,就要让肠道干净。临床所见很多皮肤病患者,有便秘等胃肠疾病。有些女孩子,皮肤怎么弄也不好。为啥?她便秘!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咱们把肠道理顺了,一身气机才会理顺,皮肤的问题就随之解决。这是水涨船高的事儿。故而我说,养皮肤,是由内而外的。我希望大家能够对此有所认识。

釜底抽薪!张仲景的“通肠方”,把痛风治好了,这番道理值得琢磨

今天这篇文说,我给你聊聊关于痛风的事儿。

记得好多年前,有这么一天,我的一个同学找我,说让我帮忙。

啥事儿啊?原来,他平时总会接触到很多痛风的患者。遇上痛风,咱们都知道,有不少西药可以用,而且其中不乏特效药。名字,我就不提了。

但是,尽管如此,有些药在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时候,见效还是慢,患者的痛苦在短期内还是无法缓解。而且总吃那些药,对身体也有一定副作用。

于是,他就琢磨着,能否用中医的办法配合一下,来提高疗效。

用啥招呢?他不知道,所以他让我问问我老师。

我说,好吧,我可以问问。但他老人家愿不愿意说,那可不一定。

没想到,我老师听说以后,非常爽快地告诉我,可以用大承气汤试试。如果这个患者舌红苔黄,烦躁不安,发热满闷,就用大承气汤攻一下。患者只要一腹泻,立刻停药,这样病人很快会感觉到疼痛减轻。

我把这招,转述给我的同学。他回去以后,如法炮制。痛风病人来了,西药给上,然后再服大承气汤。

喝完了,患者准拉稀。只要一拉,就停药。拉稀完了,停药了,患者的疼痛就随之大大减轻了。

当然,前提,患者还是得有舌红苔黄、烦躁满闷等症状。

这个,也算是临床中,不大不小的一条经验吧。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我老师还真就专门给我说过。

原来,这个办法,早在20年前,在业界就有流传了。它最初刊载于《中国中医药科技》上头。首先这么做的医家,姓何。

当时的临床经验就是,你这个痛风患者,服用西药以后,配合用大承气汤。服下去以后,大部分人两小时之内就腹泻拉稀。腹泻了,就立即停服中药。如果两小时内没腹泻,再服大承气汤。如果再过两小时,还是没腹泻,那就换别的方法。但是大部分人,都会药后腹泻的。

腹泻以后,患者疼痛感会随之大大减轻。这个止疼的速度,要比单纯用西药快得多。患者这时候的感觉会特别好,浑身舒畅。

这里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得清楚,大承气汤是怎么回事。

大承气汤,源于《伤寒论》,是一首经方,基本组成就是大黄12克,厚朴24克,枳实12克,芒硝9克。现代用法,就是先煎厚朴和枳实,后下大黄,溶服芒硝。

它治什么呢?治的是便秘,大便不通、腹部痞满,肚子疼,按上去更疼,甚至按上去发硬,频繁放屁。脉象沉实,舌苔黄燥,有的甚至舌苔焦黑燥烈。

这个状态,中医讲,叫做阳明腑实。说白了,就是你肚子里有燥屎,又燥又硬,堵塞肠道,导致肠子不通,气机都堵在那儿了。

这时候咋办?想招给你通下来。其中,大黄通便泻热,涤荡肠腑。芒硝润燥软坚,可以辅助大黄泄下。枳实和厚朴是行气的,让腑气畅通起来,行气消胀除满。这就是基本意图。

说白了,这个方子就是一记重拳,把你燥结的肠道通开。

那么,大承气汤,为什么能够辅助治疗痛风,起到快速止疼的效果呢?

原来,对于相当一部分痛风患者来说,他们往往具备脚趾、踝关节红肿热痛的现象,同时肚子胀闷、发热、烦燥、舌红苔黄或苔黄腻。这一组现象,是不是跟前面所谓的“阳明腑实”类似?也就是说,这类患者,病虽然在于痛风,但是他们阳明经有热结。足阳明胃经,就走咱们的脚趾、脚踝啊。热邪循经下注,不久成了痛风吗?所以,对这类患者而言,清阳明之热,能缓解痛风现象。

怎么清阳明之热呢?用大承气汤,帮患者泄一下。患者稍微一腹泻,妥了,里热出来了,痛风就很快缓解。这叫釜底抽薪。

当然,这么做的前提,一定是患者具备阳明腑实证的相关表现。没有,就不能用。而且,用的时候,要看人下菜碟。比如说,发热烦躁严重的,加石膏知母。体弱的,加黄芪麦冬。

总之,这就是临床一种治疗方法,或者说窍门。它体现了现代中医临床,对经方的灵活运用。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读者朋友们借鉴、参考吧。

说起来,这个痛风,作为常见病,在现代人身上还是比较多见的。痛风急性发作带给人的痛苦,是很严重的。如何在急性发作期快速改善患者躯体感受,一直是医家们关心的话题。大承气汤在这一领域的应用,算是提供了一种思路。我希望专业的读者朋友,能够通过我的文说,对此加以了解。如果可能,则试用于临床,说不定可以提高临证效果。非专业的读者朋友,你也知道一下这个道理。说不定,将来它也会帮助你减少病痛。当然,你自己不要盲目尝试。尤其是年高体虚之人,要慎重。

当然了,用任何方法治疗痛风,都是亡羊补牢。我们要做的,是避免它,或者说长期遏制它,不让它发作、出现。这就要求我们,管理好自己的饮食习惯,坚持清淡饮食,少往身体里堆积太多热邪。这才是正道。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张仲景的“通肠方”,上治头痛、中治胃炎,下治便秘
这篇文说,我想跟你聊聊咱们的肠子。
一句话,肠通百病消!
我们的肠道如果不通,日久会引发多种毛病。为了能让中国人的肠道通畅起来,古老的中医学几乎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在做这件事儿,而且这一做,就是几千年。
这方面,费尽苦心的是张仲景,我们的汉代医圣。
他在古老的《金匮要略》里头,记载了一个配伍,你来看一下吧——
厚朴八两,大黄四两,枳实五枚。
它能干啥呢?就是通肠道、治便秘,治疗那种大便干结,兼具气滞之证的患者。
我说这些,您可能觉得太过专业、生涩。没关系。我给你讲两个小医案吧。

第一个,关于血管神经性头痛。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性,年36岁,是某工厂的职工。她这个人从两年前开始,有头痛,夏天的时候症状加重,秋冬季节好一点。她到多家医院检查过,确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经过治疗,没有什么效果。
后来,她转投中医。
刻诊,见患者心烦急躁,口干咽燥,大便干结,三天一次,小便发黄。舌红,脉数而有力,月经量色泽比较暗。做头部跳痛,以至于不敢走路。
医师见状,给写了一个小配伍——大黄(后下),厚朴,枳实,白芷,水煎,每日服2次。
结果如何?五剂之后,诸证息平,头痛、便干等现象完全消失。
这是怎么回事啊?你看,这个人舌红,便干,两三天排便一次,脉数而有力,口干舌燥,这显然是肠道不同,她便秘有热邪啊。中医的专业术语,管这个叫做“阳明有瘀热,腑气不通”。它这儿一有热,浊邪直接就上泛到清窍,故而导致我们头痛。这个时候怎么办?把肠道的瘀热通下来。下面的热邪没了,脑瓜顶的疼痛就会消失。所以总地看,就是大黄、厚朴、枳实行气导致、通腑泄热。白芷直入阳明经,可以止痛。
你看,一个便秘、肠道不通,竟然让人出现血管神经性头痛。这多有意思!
接下来,再说一个例子。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42岁,是个干部,平时喜欢辛辣食物,有多年的饮酒史。发病前一年,因为酒后呕吐,感觉到胃脘部位不适。经过检查,确诊为萎缩性胃炎伴随胆汁反流。接下来,治疗了半年,效果不好。无奈,他转投中医。
刻诊,见患者胃热胀满,胃中热痛,嗳气、不爱吃饭、时时恶心、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医师略一寻思,写了一个配伍:大黄,厚朴,枳实,陈皮,水煎,每日3次。
结果如何?药用3剂,诸症大减,大便通畅,胃部舒适。原方改大黄5克,厚朴、枳实各6克,陈皮10克,每日一剂。服药一个多月,复查胃黏膜基本恢复正常。
这是怎么回事?你看,这个人虽然西医确诊胃炎、胆汁反流,但是根源还是在肠道便秘、腑气不通!肠道不通,胃气就不通,胆气就不降,所以它们一股脑地往上返,就形成胃胀、反流。中焦气机逆乱,胃黏膜岂能不发生病理改变?用大黄、厚朴、枳实这样的行气导致、清热通便之法,令肠道通肠,中焦气机恢复正常,病自然就好了。
到这里,你就该明白了——一个简单的肠道便秘、腑气不通,竟然可以引发这么多疾病。头痛、胃炎,都与之有关。其实,这还只是其中冰山之一角。临床所见,失眠也可能和腑气不通有关系。
因此,我才告诉你,肠通百病消!张仲景留下的厚朴、枳实、大黄配伍,通腑邪热,化解瘀热气滞,价值是多么深刻啊。
可惜的是,这样的民族文化瑰宝,了解的人不多。这就需要更多像我这样的人,不断地撰文、科普、宣讲。

这个大黄、枳实、厚朴的配伍,是很专业的配伍了。大家不要自己盲目用,而是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它的适应症候,乃是腹满,胀重于积。就用量而言,常常要根据情况来变化。就日常养生而言,我劝您一句话——不要吃太多辛辣、火热之品。一旦你的肠道为这些东西所伤,失去了通润之性,结果会导致很多病,让你无所适从。切记切记!

肠通,百病消!一张通肠道的方子,治好顽固牙疼,值得思考

前几天,有一位中医界的老师跟我说,文儿啊,你的专栏写得很好,有不少闪光的东西。很多中医行业里的人,也在看。

我想说,不是我写得好,而是前辈们的经验好。我,只不过是经验和技术的搬运工。如果读者朋友觉得我的文字,有那么一点营养,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了。

今天在这里,我给你讲一则趣事。

那是我跟我老师在农村工作的时候。有一回,一个大姑娘家找到我们,才19岁。

啥毛病?牙疼。她说啊,都疼快十来天了,一边牙疼,一边头晕,睡不了觉,吃不了饭。

这个人,前一段刚到城里医院治过,这个药那个素的,治了一气,无效。

咋办?来找我老师,寻思用中药试试。

我老师一看,发现患者牙挺整齐的,没有龋齿,只不过是局部牙龈红肿充血严重。

仔细一看,患者的舌头色红,苔黄厚而干,脉象沉数有力,而且还可以闻到口臭。

了解到这些,我老师让患者躺下,手就往患者肚子上按。

这一按,小丫头还着急了:“我牙疼,你摸我肚子干啥?你一按就疼”。

我老师呢,笑着没说话,按了按,道:“你告诉我,你几天没拉了”?

这一问,女孩尴尬了。她顿了一下,说已经四天没大便了。

我老师告诉她:没啥,屎憋的。给你用点药,大便下来就好了。好了就停药,不能继续用。

于是,他简单写了一个配伍——

酒大黄12克,炙厚朴24克,枳实12克,芒硝9克。枳实和厚朴先煎,后下大黄,溶服芒硝。

一共就开两剂。

结果,患者用药一剂,大便下来好几颗,团球状的,同时牙痛减轻。第二剂用完,大便彻底通了,牙痛消失。

小女孩和家里人高兴了,又来找我老师,说想继续开药,然后巩固巩固。我老师说,这事儿哪有巩固的?通了就完了,别用了。

说到这里,您可能就懂了,我老师用攻下之法,治好了患者的牙疼,典型的上病下治。

什么意思呢?

你看,这个女孩是不是舌红,苔黄厚而干,脉象沉实,同时便秘?这个就考虑,她有燥屎内结的问题。干燥的大便困积在肠道内,使得体内有了热邪。胃肠,都属于阳明经。阳明经,入齿。所以这股热邪,会随着阳明经而上入牙齿,形成顽固的剧烈的齿痛。

我老师为啥按患者肚子?就是看看里头有没有燥屎。一般来说,此类患者的肚子都是拒按的,一按就疼,腹胀,按下去感觉比较硬。

这个时候怎么办?很简单,把肠道内的燥屎攻下来就好了。

因此,我老师用了大承气汤配伍。

这个大承气汤,我以前没介绍过。因为这个东西属于攻伐之剂。它是容易伤正的。但是,有些时候,用好了,反而可以驱邪扶正。它是张仲景记载于《伤寒论》里头的方子,基本配伍就是大黄、厚朴、芒硝、枳实。其中厚朴用量是大黄和枳实的二倍。这里头,大黄泄下攻积,厚朴和枳壳行气导滞,芒硝软燥屎。这就是基本意义。

等患者肠道内的积热,通过大便排出去了,上面牙疼的事儿,也就自动消失了。这就是所谓“肠通,百病消”了。

其实,在实际临床中,此类属于阳明腑实的牙痛患者,很多。尤其是顽固牙疼,疼起来不要命,牙龈和腮帮子都红肿的人,你问他大便,往往不是很顺畅。此类人可能爱吃肉,性情急躁,平素喜欢烧烤煎炸热性之品。男人多如此。女性属于这样的,也不少。但是像上头所说的19岁女孩子也犯这毛病,的确不多见。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您参考借鉴吧。

你记住啊,像这种大承气汤一类的攻下剂,可不是随便用的。非专业读者,可不要自己琢磨尝试,而是要在中医师的严格辨证指导下来借鉴。而且,攻完了以后,立刻收手。和大承气汤类似的,还有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等。它们的功效各有差异,以后我再慢慢给你说。

总之,如果你有牙疼的毛病,就请反思自己的饮食,是不是过于辛辣、香燥、油腻,你看看你的大便,是不是有些偏干,或者干燥。如果是,就考虑一下胃肠有热,上攻于齿。你不一定有明显的便秘,但是胃肠有热的倾向,可能是具备的。这个时候,信我的话,就多吃清淡,多吃果蔬。好吃的,香的先放一边。你的饮食内容改善一段时间,牙疼自己就不犯病了。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厚朴三物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厚朴20—24g  枳实15g  大黄12g
  上3味,以水1200ml,先煮二味,取500ml,再下大黄,煮取300m1,温服lOOml,大便泄即停服。
  (功效]行气除满。
  (主治)
  主证:腹胀满疼痛,大便不通,无矢气,舌红苔黄,脉滑有力,或沉实.
  副证:心烦尿赤。
  (临证加减)
  1.伴有胁肋疼痛明显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以增其疏肝止痛行气之力。
    2.腹窜痛,攻冲不定,加木香、乌药、沉香、郁金,以助理气止痛之功。
  3。腹胀痛而引少腹睾丸者,加橘核、荔枝核、小茴香等,以温化少腹之气。
    4.腹痛而肠鸣者,加陈皮、香附、大腹皮,以行气止痛。
    5.本方治疗肠梗阻:本组患者临床表现均以腹痛、腹胀、呕吐、便秘四大症状为主。药用厚朴35g,枳实30g,生大黄30g。肠腑气滞加莱菔子30g;气滞血瘀加桃仁8g,丹参15g,赤芍工0g;热结阳明加芒硝30g;寒凝肠腑加附片9g,细辛3g;蛔虫梗阻肠道加槟榔lOg,川楝子12g,花椒3g;食滞胃肠,加山楂9g,麦芽lOg,莱菔子20g。[湖北中医杂志,1984,cl,:2+]
    6。本方加味治疗小儿中毒性肠麻痹;药用厚朴、桃仁各5—8g,枳实4—6g,生大黄4—8g(后下),丹参3~lOg,红花3"---6g。
气虚加党参、黄芪;阴虚津亏加玄参、麦冬、生地;大便次数增多去大黄。此为6一12个月小儿剂量。每日工剂,水煎分3—6次口服或鼻饲,一般2—3剂即可奏效。[浙江中医杂志,1988,clO,:446]
    7.试谈张仲景对大黄的运用:张仲景在《伤寒》、  <<金匮》
中,用大黄的方剂达30首之多。可归纳为:和血祛瘀,如桃核承气汤等;攻下热结,如三承气汤;消气止痛,如厚朴三物汤;
和解散痞,如大黄黄连泻心汤;清热退黄,如茵陈蒿汤等;降气止呕,如大黄甘草汤;温通寒积,如大黄附子细辛汤;消饮逐水,如大陷胸汤;荡实止利,如大承气汤;泻火凉血,如泻心汤。《本经》论述大黄的作用是下血破症,荡涤肠胃,调中化食,而张仲景认为,大黄走血分祛瘀,行气分消胀;下肠胃之宿食,利肝胆之湿热;止血热之吐衄,化无形之痞满;上可止呕,下可止利;可缓可峻,能温能清,超过了《本经》运用范围.同时,由于配伍的差异,剂量的大小,煎煮方法之不同,大黄也有不同的作用。[浙江中医杂志,1980,11《12,:56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