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四大古郡:辖境纵跨两省,深入广东腹地的桂阳郡

 天地一沙鸥1975 2024-09-20

我昨天讲了湖南四大古郡中的零陵郡,今天我们来说说桂阳郡。

桂阳郡起源于楚国设立的苍梧郡,苍梧郡大致范围为湘江中上游一带,湘江下游为洞庭郡。(里耶秦简考古新发现)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攻打岭南,大军主力从湘桂走廊进入广西,然后顺西江而下,同时派兵到宁远、九凝山、大余等地驻守,形成合围。

同时,秦朝在湘江中上游一带设立郴县、桂阳县、临武邑(战国时楚国设立,秦时不在郡县列表)、耒县等县。其中,"郴"字为篆书"林"与"邑"二字组合,意思为"林中之城"。而当时桂阳县的县治,居然设在今天广东的连州,同时,秦始皇东开骑田岭,修“新道”,无疑,秦始皇是想往岭南“打钉子”。

秦末大乱之后,刘邦建立汉朝,南岭的赵佗也趁机阻断阳山关,割据为王。

西汉建立之初,刘邦封吴芮(英布的老丈人)为长沙王,领湘南诸县。吴芮一家对刘邦十分忠诚,吴芮死后,他的女婿英布谋反,失败时逃亡长沙国。吴芮儿子,新长沙王吴臣毫不犹豫把英布抓了送给刘邦。刘邦让吴家世代镇守湖南,就看中了他们的忠诚,而是希望他们制衡南越国。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图显示,长沙国也确实一直积极在做着攻打南越国的准备。

只可惜第五代长沙王著无后,公元前156年,吴氏长沙国除国。第二年,汉景帝把不受宠的小儿子刘发封到长沙,再立长沙国。

汉高祖的时候,刘邦就从长沙国析出了湘江上游的两块地,分别设立桂阳郡(郡治郴县)和零陵郡(郡治先全州,后永州)。

刘氏长沙国建立了以后,刘发嫌地盘太小,一直闷闷不乐。有一年,分封的各王去长安朝见汉景帝,汉景帝让他们跳舞助兴,刘发故意畏手畏脚,只在原地转圈。汉景帝问他为何如此拘束,刘发回答说:“儿臣的地方太小了,实在施展不开。”

汉景帝一听,原来是要地盘啊,于是大手一挥,又把桂阳郡划回给了长沙国管辖。

汉武帝时,汉朝着手攻灭南越国,秦始皇当年在连州设立桂阳县的这个钉子发挥重要作用,第一路大军就是从古桂阳县直接南下,“出桂阳、下湟水”,从北江直扑广州。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自己曾经遥领过“长沙王”,他做了皇帝之后,干脆废长沙国,重新设立长沙郡和桂阳郡。

全盛时期的桂阳郡,一半在湖南,一半在广东。红线内为桂阳郡,黑线为省界。

我们来说说桂阳郡在鼎盛时期的地盘。桂阳郡辖郴、临武、南平(今蓝山、嘉禾一带)、便(今永兴县)、耒阳、桂阳、阳山(今广东阳山)、阴山(今攸县一带)、曲江(今广东曲江)、含洭(今广东清远)、浈阳(今广东英德、新丰一带)等11个县。

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桂阳郡管辖的地区居然不但包括了湖南南部,还直接深入到了广东腹地。很明显,这是统治者为了防止岭南再割据,而故意用“犬牙交错”的原则,不让南岭成为自然边界。

三国时期,吴国的甘露元年(265),吴国把五岭以南的曲江、桂阳、阳山、含洭、浈阳县划了出去,置始兴郡(郡治韶关东南曲江,韶关市的前身)。桂阳郡只剩下了6个县。

我觉得此举甚为不智,五代十国时,岭南又出现了一个割据政权——南汉。南汉的昏庸又直接导致了越南的脱离。

南北朝时期,耒阳被划给了新设的湘东郡,后来归属了衡阳。

隋开皇九年(589年),桂阳郡改为郴州。

宋朝今郴州地域一分为二,分别为郴州军(辖境相当今郴州市区、资兴、永兴、桂东、汝城、宜章等地),和桂阳军(辖境相当今桂阳、嘉禾、临武、蓝山等县地)。

注释:宋朝的州郡一级的行政区划有府、州、军和监这四种。府最大,一般是京畿或者传统大郡才设,如应天府,开封府;州次之,如潭州、衡州;军一般设置在边镇军事要地和内陆蛮人较多地区;监则一般设置在矿区。

南宋中叶,桂阳黑风峒一带的瑶民造反,声势浩大,波及周围几个省。在平定之后,朝廷在这里曾设了攸县、酃县和桂东县,归郴州军管辖。

元朝,此地分为郴州路、桂阳路。

明、清时期,分为郴州(郴州直隶州)和桂阳州(桂阳直隶州)。

民国初期,实行省直管县的两级行政建制,郴州和桂阳州均被撤销,原下辖的各县改为省直管。

民国二十九年,现郴州地区为第三行政督察区,辖郴、资兴、桂东、汝城、宜章、临武、蓝山、嘉禾、桂阳、永兴10县。

1949年11月,此地成立郴县专区。1950年11月,更名郴州专区

这是桂阳郡(郴州)的大致历史沿革。

桂阳郡曾纵跨两省,南岭居其中,确实为有深厚历史的湖南名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