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排寒针法

 又一村240 2024-09-20 发布于北京

第一针:左 内关穴   2-3分深    

第二针:左 太白穴   8分深

第三针:右 后溪穴   5分深   
第四针:右 腕骨穴   5分深

     
第五针:右 列缺穴   平刺5分深

六针:左足临泣   5分深

第七针:找腹部块状或发凉异常地方进针!

注意:此方法均用补法进针!

有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患者,加 灸  关元+气海+中极

排寒针法(二)

大成易三·天人地排寒升阳针法

1、太白穴 2.5寸针 天部:针尖45度向大拇指方向斜刺,排人体上焦寒;人部:针尖向脚的对侧直刺,排人体的中焦寒;地部:针尖45度向足跟方向斜刺,排人体下焦寒。

2、支沟穴 1.5寸针 或一针,或两针,或三针直刺;或找附近阳性点直刺,灵活取穴。

扎针顺序:右太白,左太白,左支沟,右支沟。

支沟穴做手法,或做艾灸。配合大成易三·天人地快速通络升降针法,排寒升阳效果更快,更强大。常规留针30到60分钟,做疗程7天一个疗程。也可以四肢不热不拔针。

排寒针法(三)

1,男右支沟,左公孙。女左支沟,右公孙。缓解肢体寒凉。行针45分,但要记住,左升右降的运作程序,不要刻意去追求。

2,立极针法。为排寒针法。针时。有寒气排除。逐渐转热感,双太白。双支沟,0.18或。16的针,轻轻进针,支沟捻针。要四肢或双下肢出来排寒的感觉。停止

3,男左女右,女先扎1右火主,2左火主进针,一个个捻转,客人会告诉你热哪里了,然后3左大叉针灸,4右大叉捻转,

4,四正位艾灸1支

5,先喝一点姜糖茶,或者艾叶茶

排寒针法(四)

分亨一个魏朝军的一三排寒针法。

寒为百病之源,胃寒是导致很多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宫寒有时导致所有妇科问题的根源,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等都是宫寒的原因之一。

寒气的症状:

经常虚弱、容易疲劳,手脚冰凉、怕冷,容易腹泻、喜欢热,月经总迟到、常有血块、易痛经,腿脚容易水肿,下肢容易无力、酸麻、易犯腰痛,夜尿多。

图片

取穴:

合谷、然谷、支沟、太白穴。

扎针方法:

合谷穴直剌一针,

然谷穴直刺一针,

长度依人而定,

支沟穴三针直剌,

太白穴三针,其中一针直刺一针、一针往脚趾头方向30度角斜刺,一针往脚后跟方向30度角斜刺。治疗全身的寒。

排上焦的寒往大趾方向扎针,排下焦的寒往脚后跟方向扎针。

留针要四个小时以上。时间越长越好,可把针弯起来用胶布固定。脚上用一寸半针就可以。

除湿组合针法:

取穴:一三针法开四关,肾关、阴陵泉扎双侧。

图片

上面都是排寒针法

下面介绍几个穴位:

支沟 zhigou (SJ6)

图片

【主治病症】

针麻常用穴之一。多用于治疗胁痛,习惯性便秘等。

头面五官疾病:暴喑,咽肿,耳聋耳鸣,目赤目痛。

消化系统疾病:习惯性便秘,呕吐泄泻。

妇科疾病:经闭,产后血晕不省人事,产后乳汁分泌不足。

运动系统疾病:上肢麻痹瘫痪,肩背部软组织损伤,急性腰扭伤。

其他疾病:肋间神经痛,胸膜炎,肺炎,心绞痛,心肌炎,急性舌骨肌麻痹

公孙穴

图片

足太阴络脉, 是十五络脉之一,亦是八脉交会穴,通冲脉,名曰公孙。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呕吐,胃痛腹痛,泄泻痢疾。配中脘穴、内关穴治胃酸过多、胃痛。

通 于: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

功 效:健脾益胃、通调冲脉、消除痞疾

近人报道:头晕,胸痛,心悸,下腹部痉挛

操 作:直刺0.6~1.2寸。可灸

方 例:足趾麻痛:公孙、束骨、八风

【火主穴】:部位:在火硬穴上一寸。

图片

解剖:(心脏支神经)

主治:难产、骨骼胀大,心脏病而引起之头痛、肝病、胃病、神经衰弱、心脏麻痹、手脚痛、子宫炎、子宫瘤。

取穴:当第一蹠骨与第二蹠骨连接部之直前陷中取之,即距火硬穴后一寸处取之。

手术:针深五分至寸半。

注意:禁灸、孕妇禁针。

说明及发挥:

※火主穴位置在肝经之太冲穴后之骨陷中,(有些经穴学将太冲定在紧贴骨陷前,则本穴与太冲相符,参见拙著《针灸经穴学》521页之取穴。

※火硬、水主两穴以火命名,皆能治心脏有关病变。

※太冲穴古诀认为能治喉痛,本穴效果更胜一筹。

※太冲穴古诀认为能治口歪眼斜,本穴效果更佳。

※肝经环绕阴部,火硬、火主两穴夹太冲,(肝之俞原)故又能治阴部淋痛及妇科之病有显效。

※本穴治手脚痛,配灵骨穴,作用较开四关(合谷、太冲)效果更好。

介绍大叉穴临床应用

大叉穴是在虎口,食指与拇指的中间赤白肉际上.不过针刺的时候要向灵骨的方位刺入,尽量贴向灵骨,针深半寸到寸半。

1 、 大叉穴的位置,叉穴是在虎口,食指与拇指的中间赤白肉际上

2 、大叉穴的作用、温阳补气,通调全身气血。

3 、适应症、治疗百病。

4 、选针、寸半毫针越细越好。

5 、选穴、健侧的大叉穴,特殊疾病男取左女取右或者交替针刺。

6 、环境时间要求、最好选择上午8至14点的晴天为佳,光线以暗室内以静为宜。

7、进针方法、找准部位快速刺入皮下,进入皮下后轻轻缓慢捻转进针,根据所治疗疾病选择进针深度,上部的病进入天部就可以了,中部的病进入人部,下部的病进入地部。

8 、催气、进入相应深度后缓慢运针,一呼一吸运针一次,幅度以180度为佳,运针时间不限,以患者有反应的时候可以暂停,但是最好每隔5到10分钟运针一次,留针时间大于1个小时效果最好。

二、治疗病种

1 、中风后遗症、腰疼、腿疼、肩周炎、头痛、畏寒、尺神经损伤、颈椎病、末梢神经炎、胃病、郁证、经常感冒。

2 、穴位配合、可以选择经穴或者董氏奇穴随病随证搭配。

3 、运针期间要注意体会针下的感觉,也就是针下辨气,如果针下空空的感觉就像扎在海绵上是不容易达到我们想看到的效果的。

4 、治疗间隔、一般是隔日使用大叉穴一次,中间的一天用其他穴位。

5 、找到气后要守气,不要让他丢了,运针幅度千万不要太大,任何针法都是以调气血来治疗疾病的,这个很重要。要慢轻轻的运针是有根据的。

6 、阳虚的患者同时配合神阙艾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仅限咨询课程人员添加

教小白快速入门中医

4天理论3天实操3天耳针

针刺  艾灸  拔罐 刮痧

张巧美1781029155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