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画赏析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4-09-20 发布于湖北

名画赏析 | 黄公望作品欣赏

2023-05-23 16:41·89艺术公社

画作名称:《水阁清幽图

创作者黄公望

作品尺寸104.5cmx67.3cm

材质纸本水墨画

作者介绍

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浙江平阳人,原籍江苏常熟,本姓陆,名坚,出继温州平阳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曾为中台察院掾吏,一度入狱;工书法,通音律,能散曲。擅画山水,得赵孟頫指授,宗法董源、巨然。水墨、浅绛俱作,以草籀奇字法入画,气势雄秀,笔简而神完,自成一家,得“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传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水阁清幽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等,著有《写山水诀》。

艺术鉴赏:

《水阁清幽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晚年创作的一幅水墨画,被认为是《富春山居图》之外黄公望的又一代表作。此画现藏于南京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

此画描绘深山隐居之景,景物以云气间隔,可分为远近两部分。近景描绘一山间溪流从远处密林中涓涓而来,溪流两岸,坡石层叠,树木成林,茂盛葱郁,山谷之间,云气弥漫;远景中一主峰耸立,两旁低峰回护,前伸的山顶平台,使远近之景相互呼应。其笔法与黄公望其他典型作品有所不同,除山石轮廓及房屋树木多以勾点法之外,山石纹理则多用拖擦的笔法,从而给画面增添了一种舒旷洒落的气质。

画法:

此画在章法上,水阁偏左,而右峰耸出,左下以长松巨木冷然而上,与右峰相平衡。上半部远山重心亦偏左,然后向右上方延展。树木与山坡峰峦的左右、轻重、曲折,与水流的回环之势浑如一气,富于律动,精到无比。黄公望《写山水诀》云:“从下相连不断谓之平远,从近隔开相对谓之远,从山外远景谓之高远。”此“三远”源于郭熙而又不同于郭熙,乃黄公望亲身体会所得。

画面下半部采用“从下相连不断”的平远法,上半部采用“从山外远景”的高远法。二法结合于一图,十分得体且通篇绝无黄公塑所恶的邪、甜、俗、懒之气,于平淡天真中见工整、自然,令人惊叹。画面布景简洁凝练,意境开阔大方,势态端庄浑穆,平淡天然之趣,由此可见一斑。

构图:

《水阁清幽图》写深山隐居之景。画面左下方用两岸的山石营造出一条曲折的山谷溪流,溪流的不远处上坐落了几座阁屋,阁屋被周围茂密的树木环抱掩庇,显得格外幽静惬意。树木用墨浓淡有致、层次分明,结体则正欹相应、落落大方。左岸的树木与右岸近景内侧的树木在姿态上向内拱曲遥相呼应,好像一问一答,很富生趣。树木都画得丰华润泽。阁屋背后有一片树林,在云气升腾的山谷中,显出朦朦胧胧、氤氲弥漫的逸美。云气弥漫于山谷之中,并斜向呈流线形把画面分割成上下两部分,使整个画面虚实相间。

画面右侧的岸边山石与画幅上部分的峰峦隔云气而遥望,主峰下面有数个平台斜向依次后退,塑造出山脉的深度与层次。顺着最前的几个平台再沿着主峰的山脊往上,又一个明显的流线形的走向直至峰顶,很有动势。山峰的脊背上布满了许多矾头与苔点,平台上也画有许多同样的矾头与苔点。矾头错错落落,大小不一,这样就给厚重端庄的山脉增添了生机。

此画格局大气、宽博。元代文人张雨形容黄公望的画“山川浑厚,草木华滋”,此图则典型地体现出了这八个字的内涵。

用笔:

在用笔上,此画旨在描绘淡然、静寂的意境。远处峦峰坡石跌宕交错,丛树虚漾隐约。溪水自林木丛中绕过隐落的山房,蜿蜒而前。溪岸两旁,杂木繁茂,枝叶葱郁,青翠欲滴。画面上半部是远景,山势由高坡平台连着密林,“折搭转换,山脉皆顺,此活法也”(黄公望《写山水诀》)。平台用折带皴,峰峦用披麻皴加矾头点。主峰突出,堂堂正正;侧峰呼应,来去生动。更为妙者,水气淋漓,于今犹如新空雨洗,满山滴翠,一派清露,观之几欲放怀吸吐用笔上,近树点勾,清劲灵秀;远树轻淡渗化,虚和冲融;头来自藏源,但更为松动;浓墨点神采毕现、画面为之一醒。山石用的是披麻皴,运用得非常自然,轻松挥洒,参差交错。山石都画得很真实,有土质感,好像披麻皴下都包裹着实实在在的泥土。虽然黄公望运笔富于意趣,但山石物型的真实感丝毫不失。

此画笔法与黄公望其它画作有所不同,除山石轮廓及房屋树木多以勾点法之外,山石纹理多用拖擦的笔法,从而给画面增添了一种舒旷洒落的气质。此画在用笔上也有败笔,如画面上部远山向右方延展到尽头时,用寥寥数笔的披麻皴法,用笔生硬,与整体不协。

我们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