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州汉墓百十座,千古彭城帝王州——狮子山下楚王陵,身份未知的汉代大墓(山后竹林寺中古墓亦存)|江苏·徐州

 心尧九十八谈 2024-09-20 发布于北京

第509

【心尧爱旅行】

🚄

狮子山楚王陵是我们在徐州参观的另一座大型汉墓,和龟山一样是一片很大的景区——徐州汉文化景区。

不同的是,这里集中了被冠以“汉代三绝”之称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可以一次赏尽汉朝风采。另外,景区中还有一座竹林寺,需要爬一段小山才能到达制高点的观音阁,比龟山景区消耗了更多的体力。

图片

图片

我们在这里也留了一天的时间,闷热的天气倒也只能节奏缓慢。这一篇先整理楚王陵和竹林寺吧。

图片

(一)狮子山西汉楚王陵

比起龟山汉墓,这座王陵的名气似乎要大了不少,从它的头衔上就能看出些端倪:

  • 1995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1995)

  • 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2001)

  •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21)

  • 徐州全部汉代王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出土文物最多的特大型西汉楚王陵墓

图片

图片

不过由于这座汉墓早年已遭盗掘,没有发现能够证明墓主人身份的玺印等物品,至今都无法确切认定这里埋葬了西汉的哪位楚王,专家也只是推测。在不同地方看到的展板说明也并不统一:

说法一陵墓天井旁悬挂的展板):“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推测,楚王陵墓主人为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就是之前我们在龟山汉墓中总结过的那位因谋反兵败自杀没有谥号的楚王)。

图片

说法二(展厅进门处前言部分):“推断该陵年代在公元前175至公元前154年之间,主人是第二代楚王刘郢客或第三代楚王刘戊。

图片

说法三(徐州汉文化馆内展板):“狮子山楚王陵位于徐州狮子山,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

图片

这三种说法,一种猜测指向一个人,另一种推断两人中的某一人,第三种就已经非常肯定是刘戊了。

虽然如今这是一处商业运作的大型景区,但这种不严谨的态度还是不应该出现在作为普及知识的展板中,让观众读完更增疑惑,起码景区内各处的说法应该统一才是。

图片

不同于龟山汉墓坐西朝东、南北两条墓道平行的横穴式崖洞墓,狮子山楚王陵采取了坐北朝南、内墓道开凿天井的方式,形成了竖穴式与横穴式相结合的独特崖洞墓葬形制,此种汉墓结构为目前全国所仅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墓葬内部也是各厅室一应俱全,还原楚王生前的阳间宫殿。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中包括楚王漆棺、金缕玉衣、兽头玉枕、各式玉佩件、各类楚王属官印章、“半两”钱、成捆的兵器、大型的实用器皿…… 这些宝贝都收藏在徐州博物馆,待我整理到那儿的时候再详细介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狮子山楚王陵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竟然是布置地宫的那迷幻炫彩灯光,定时变换颜色,营造了一种“不如没有”的诡异气氛。

希望今后营建景区的时候能真正做到对文物进行保护,而不是带着破坏性的留下很多不可逆的痕迹。

图片

图片

(二)竹林寺

去往竹林寺的路上原本计划参观羊鬼山楚王后墓,可惜没开放,只有一间简陋的小展厅。

图片

图片

竹林寺是中国第一位比丘尼净检法师的道场,始建于东晋,北魏进攻南宋攻打彭城时毁于兵火。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全国崇佛,竹林寺得到修复扩建,嘉靖年间再遭破坏,于隆庆时期重修。清乾隆时期再次大规模修扩建。

图片

图片

图片

净检法师出生于徐州,东晋时住持彭城青园寺,皇帝得知后敕赐名为竹林寺,从此被誉为第一比丘尼道场,并逐渐成为徐州八大寺之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竹林寺随山势而建,缓缓高升,没有通常印象里的中轴线。山门、天王殿、三圣殿、韦驮殿、祖师殿、大雄宝殿和观音阁蜿蜒攀升,行走其中被四周浓密的竹林包围,只觉得清幽静谧,暑气全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前一天热到差点中暑,后一天就在竹林寺享受到了难得的清凉。整个人的状态和寺中这只小猫一模一样。

图片

图片

导览图上标示着一处古墓,特意绕道去看了。入口被厚厚的玻璃罩封住,看不到里面的样子,只得借助旁边的说明牌了解一二。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竹林寺的这段时间仿佛和刚刚已不是同一个景区,这种跳脱的感觉还是十分享受。

————

旅行经验告诉我,这种大景区最好自己带着午饭。在树荫下慢慢吃,恢复体力之后继续参观。

图片

在徐州不但分不清自己在南方还是北方,同时也分不清身处夏天还是秋天。这正是九月初徐州的魅力吧。

总有些界限是模糊的,也没必要分得很清楚。

图片

感谢您的阅读。图片接下来我们继续游览汉文化景区,“汉代三绝”中的另外“二绝”还在等着我。

我是心尧,热爱并记录生活。

欢迎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心尧九十八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