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年前哪些选择,成就现在的你?五年后你要成为谁,现在做什么选择?

 精读君 2024-09-21 发布于福建

前置思考

请阅读以下关于两个和尚的一段材料,并思考:这给你什么启发?

从前,有两个和尚住在相邻两座山的庙里,山上都没水。因此,两个和尚都要到山下小溪中挑水喝。就这样,五年过去了。

突然有一天,其中一个和尚发现另一个和尚,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溪边了。他很纳闷,于是他决定到另一座庙,去拜访另一位和尚。

结果他发现,另一位和尚在过去五年中,都在利用零碎时间挖井。五年过去,一口井已经挖好了,就再也不用挑水喝了。

短期来看,选择挖井和尚,要付出更多时间和力气,选择挑水和尚,则会轻松许多。但随着时间推移,五年后他们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Q1:什么是选择?

A:

1、选择(Choose),指的是:

在不同选项之间做取舍

例如,前置思考中提到,两个和尚为满足用水需求,一个既挑水又挖井,挖好井后不再挑水,一个只挑水不挖井。这就是选择,对于挑水和挖井等不同选项做取舍。

2、你选择的总和,就是你的人生

你做什么选择,相应就有什么结果。前置思考中,选择只挑水还是兼顾挖井,五年后的用水状况,两个和尚就截然不同。

类似的,如果当初乔布斯没有选择退学,就不会有苹果诞生;如果宫崎骏没有选择把时间都花在漫画上,就不会有宫崎骏王国出现;如果村上春树没有选择在空余时写作,就不会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

每时每刻,我们都在做选择。即便我们什么都没有选择,也是选择保持现状,同样也是在做选择。

不难理解,拉长到一辈子去看,一个人选择的总和,就是这个人的人生。当一个人到达生命终点,回首过往会发现,选择到什么城市,读哪一所大学、哪一个专业,从事什么样工作,与什么样人结婚,诸如此类大大小小的选择,即便当时没有感到惊心动魄,加总起来就成为一生。

今天的词条,精读君简介选择,供读友们参考,提高选择能力。

Q2:怎样理解选择?

A:

1、识别难度

选择影响深远,但如何选择却富有挑战。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大学教授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有一天,草料供应商多送了一堆草料。毛驴在两堆数量、质量和与离它的距离完全相等干草之间,左右为难。虽然它有充分选择自由,但由于无法分辨两堆草料优劣,于是它始终无法分清究竟选择哪一堆好。

于是,这头可怜的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鲜度,犹犹豫豫,来来回回,在无所适从中,活活地饿死了。

这个故事被称为布里丹毛驴效应隐喻放弃选择的代价。

看起来,布里丹毛驴很蠢。食物在前,竟然会因为无法选择而饿死。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也像这只毛驴一样对于选择无所适从。例如:我该考研还是工作?我该生孩子还是升职?我的梦想是环球旅行,但我的工作朝九晚五,怎么办?……

尤其是一些影响深远选择,可能是两难情境,更是难以取舍,因为似乎选哪个都不对。

我们来看火车难题”。假设5个小孩被捆绑在车轨上,火车正驶向他们所在轨道。而在旁边一条轨道上,捆绑着一个无辜胖子。

你的面前是一个按钮,只要你选择按下这个按钮,火车就会切换到第二条轨道,最终只杀死那一个胖子。

你都不认识这些人,但选择权在你的手里,第一条轨道和第二条轨道上的人,都正无助地看着远方的你......你会怎么选?

基于不同价值判断道德口味,面对同一个道德选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取舍。

例如,利己主义。意思是,如果发现两个轨道的人都与自己无关,就袖手旁观;或者说,如果一边轨道上人与自己有关,或者救下谁能够获得奖金等好处,就救谁。也就是说,利己主义视角以自身利益为准绳,来进行道德选择。

例如,功利主义。意思是,虽然两个轨道上的人都与自己无关,但通过计算认为,牺牲1个胖子,救下5个小孩,5比1划算,就决定牺牲胖子。也就是说,功利主义视角认为,能够带来最大福利行为,就是道德行为。

例如,情感主义。虽然也同意功利主义视角,愿意以1换5,但按下按钮前发现,要被牺牲掉的胖子是自己朋友,下不去手。也就是说,情感主义视角认为,人与人之间并不平等,1个亲近人,可以胜过5个陌生人,情感判断更为优先。

除此之外,还有神命论义务论德性论契约论直觉主义等视角。很难说,基于哪一个视角所做选择最优。很多时候,选择真相是,没有哪一个选择会比另一个选择好。无论你选了哪一个,最终你都有可能会为此感到后悔。选择之难,可见一斑。

2、掌握方法

选择影响深远,富有挑战,但并非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提问6个选择问题,来辅助取舍。

Q1:我满足自己真正需要了吗?

原因在于,欲望不等同于需要。想要的,未必就是真正需要的。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可能想要一套大房子,但真正需要的却是一个充满爱、温馨的家。如果片面追求大房子,而忽略提升亲密关系质量,就是本末不分。

Q2:我还有其他选择吗?

当我们觉得泄气时,往往是觉得别无选择。但事实上,工作和生活中多数情境,我们其实都有选择余地,可能存在第3选择,只是没有意识到而已。

即便真的陷入绝境,我们还有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只要不放弃自己,我们还可以耐心等待并捕捉机遇

Q3:我是贸然行动,还是对事情进行深思熟虑了?

凭着本能冲动,冒冒失失地行动,做出的选择往往质量不高,会出现很多问题。

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进行心理模拟,想象自己将要身处其中情境,让自己感觉已经处于那种情境中,然后问自己:“这样会发生什么事?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然后会怎样呢?”反复地追问自己“然后呢?再然后呢?”我们就更容易想到形势变化细节,最后有条件考虑得清楚、周全。

Q4:我做这个决定对自己是不是诚实?我是在寻找真相,还是回避真相?

真相客观真实,但未必会让人舒服。假相虽然虚幻,但却容易让人舒适。

判断是在寻找真相,还是在回避真相,其实并不困难,只要静下心来,诚实地面对自己,我们就不难发现答案。

Q5:我有没有相信我的直觉?

直觉思维作为人的一种重要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一样,具有显著价值。虽然直觉未必正确,但作为一种快速判断综合机制,对于我们判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原因在于,除了意识,我们还有潜意识;除了显性知识,我们还有内隐记忆。意识和显性知识通过理性思维可以把握,但潜意识和内隐记忆,通常是以直觉作为中介来把握。

Q6:我是不是还应该得到更好的?

对于这个问题,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给出肯定回答。可惜的是,你给出的答案未必是你的真实想法。就好像似乎人人都喜欢成功,但其实不少人有成功恐惧

原因在于,人们是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更好的,但是并不一定相信那会成为现实,也就不会采取行动努力争取。

以上6个问题,前3个问题是理性判断,后3个问题是感性判断。在做取舍选择时,理性和感性不可偏废,既需要用脑思考,也需要用心感受。

3、复盘反思

选择有法可依,但如果未经刻意练习复盘反思,即便每时每刻都在选择,选择能力也谈不上有多高。

比如说,盲目选择

“你知道自己在选择什么吗?”,看到这个问题,有些读友会有疑问,每个人都有自由意志,难道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选择吗?其实未必。

我们来看《科学》杂志登的一个有趣科学实验:研究人员给实验参与者2个女性面孔照片,让他们从中选择出他们自认为更有吸引力的那张照片。

随后,研究人员将选择出来的那张照片展示给参与者,并让他们说明自己为什么觉得这张照片更有吸引力。在部分选择中,研究人员做了手脚:

A:研究人员出示两张不同女性面孔照片。

B:让实验参与者选择他认为比较有魅力的一张图片。

C:偷偷换掉实验参与者选择的那张照片。

D:把偷换掉照片交于实验参与者,并告诉他这就是他选出来的那张照片。

在掉包照片中,尽管两张照片很不相同,但只有30%参与者发现照片被调换了。而那些70%未发现异常参与者,却找了很多理由来说明,自己为什么觉得这个面孔更有吸引力,虽然这个照片是一开始他们认为不具吸引力的照片。

这有点讽刺。因为实际上,对这些人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选择理由是什么,只是当选择结果呈现出来时,努力为这个结果找一个合理借口

类似的,低质量选择随处可见,只有通过复盘反思,才能持续提高选择能力。

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台湾作家吴淡如在签名时,常会写上“有梦就追”四个字。一直到有一天,一位女士找到她抱怨,都是因为吴淡如,才导致这位女士的先生待业在家多年。

原来,这位女士的先生受到吴淡如鼓励,有梦就追,辞职创业,不料失败后一蹶不振,不想上班,宅在家中,全靠女士收入过活。

选择梦想,还是选择面包?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吴淡如这么说:“追梦的本身是个赌博,但也不是单纯的赌博。你的才华愈高、想法愈周全、技术愈无懈可击、经验愈丰富、付出的努力愈多,或者人缘愈好,赢的几率就愈大。”

你是“肯定自己梦想后决定辞职”的追梦人,还是“辞了职才想试探自己梦想”的妄想者?错误的不是你的选择,而是你在做出选择时,是否已经具备做出这个选择必要条件。

这里要强调的是,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因为大多时候,条件都不会足够充分;如果充分,可能机遇已经失去。所以,追求梦想,在这种时候,就意味着风险,需要合理冒险

这位女士先生如果复盘反思就会理解,做取舍决策时,要提醒自己:是否具备必要条件?是合理冒险,还是过度冒险?如果没有思考这一点,选择质量就会较低。

在词条的最后,精读君要提醒的是,注重训练选择能力。

选择既是自由,也是责任;既是意愿,也是能力。一个糟糕选择是,从来不研究如何选择,当面临选择时,却又像布里丹毛驴。

后置思考:

①你过往哪些选择影响至今以及未来?

②提高选择质量,你有什么心得体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