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 朱梦龙 【案例】 高某,女,33岁,2014年4月22日初诊:主诉:腹泻1年。 1年前患急性胃肠炎,后转为慢性,引发盆腔炎。既往亚甲炎病史。 【刻下症】 腹泻日2-3行,心下痞,早晚时心慌,有时手抖,汗出多,口干轻,无口苦,喜饮,腹泻时小腹痛,白带多,阴道痒,服丹黄祛瘀胶囊、硝呋太尔胶囊后不效,小便正常,眠差,眠中醒,面色黄,白发多,舌淡红苔白润根腻,脉沉细。 【分析】 辨六经:患者长期腹泻、心下痞,小腹痛、白带多,当属太阴里虚寒;易汗出、心慌、手抖,为外邪里饮上冲所致,即辨太阳太阴;口微干,喜饮,易汗,为轻微阳明热象。故综合而言,辨六经为太阴太阳阳明合病兼饮。 辨方证:患者腹泻、心下痞为主,太阴为重,故选用理中汤,方中干姜、党参、白术(苍术同)、炙甘草共奏温中健胃之功,针对里虚寒;针对饮上冲之心慌、手抖,以苓桂术甘汤平冲降逆化饮;口干、易汗,加龙骨牡蛎,清热敛汗,取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故辨方证为【理中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苓桂术甘汤方证】 【处方】 党参10g,炮姜6g,干姜5g,炙甘草6g,桂枝10g,生龙牡各15g,茯苓15g,苍术10g,七剂,水煎服,日一剂。 2014年5月27日二诊:腹泻已,大便成形,日一次,患者发现面色好转,出汗减,头微汗出,心下痛,按之剧,无胀满嗳气,股内痛,心悸,微手抖,烦躁,痛经史,本次行经未痛,口干,眠时可时差。舌淡红苔白根腻脉细。 【分析】 腹泻已,汗出减,阳明之热已轻,辨六经同前,太阳太阴阳明合病,以太阴为主。身痛、汗出、为太阳表虚之桂枝汤证;胃痛,故加芍药、饴糖,缓急止痛,虽芍药凉,治在阳明,但饴糖温而量大,故本方总体性温;又心悸、手抖为饮邪上冲,此亦符合桂枝降逆作用。素有痛经,失眠,当为血虚血瘀,故加当归、五灵脂养血、化瘀止痛。故为当归建中汤加五灵脂方证。 小建中汤见于《伤寒论》第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血少心气虚则悸,外邪不解则烦。小建中内能补虚,外能解表,故能主治此证。《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13条:“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手足烦热者,为虚热;咽干口燥者,为津液枯燥。此对症。当归建中汤见于《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附方(二):“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拘急,挛痛引腰背,不能食饮,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治疗小建中汤而血虚者。 【处方】 当归10g,桂枝10g,白芍18g,炙甘草6g,炒五灵脂10g,生姜3片,大枣4枚,饴糖一勺,七剂 2014年6月10日,二诊:心悸已,胃脘痛减,痛经、经后有少量阴道出血,足冷,后随证选用温经汤加减治疗,大便一直正常,未再腹泻。 |
|
来自: 博采杏方 > 《胡希恕的医案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