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医路向前ing。 一男性患者,40岁,以腹股沟疼痛来住院治疗,之前这个病人没有在我的班次上,是其它医生给扎的针。 其它医生给他扎的腹部、大腿部等穴位,效果有点,但疼痛减少不是特别明显。 今天这个病人刚好来到我的班次上,了解其情况后,我就给他扎了2针,扎完病人直接愣住了。 第一针 胃俞穴 在他后背的胃俞穴附近,我仔细用手触摸,找到了条索及压痛点,用毫针把这个条索松开,压痛点消失。 然后,让这个病人活动大腿,感觉腹股沟疼痛是否有变化。 活动一会,病人告诉我疼痛大减,只剩一点点。 第二针 中渚穴 因为他是左侧腹股沟疼痛,所以,我又在他的右手上扎了中渚穴这一针。 一边行针,一边让他活动大腿,感受腹股沟疼痛的变化。 没一会,病人告诉我,剩下的疼痛基本消失,现在可以自由活动腿了,心里特别高兴。 为何取这两个穴位? (1)胃俞穴附近的压痛点,我发现大多数腰痛、腹股沟疼痛的病人都会有,所以,一般情况下我都会进行松解,算是小经验吧。 如果你从西医解剖来看,胃俞穴附近这里走行的神经会通过腹股沟,神经一受压,腹股沟就开始疼,现在卡压的地方被毫针松开,疼痛自然消失,这样比较好理解。 (2)中渚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上,而腹股沟这里是足厥阴肝经所过,少阳经与厥阴经是表里经,可以互用。 其实这个病人可以用肝经的太冲等穴的,但当时病人有点多,又是俯卧位,实在不方便,就取了他手上的中渚穴。 是不是扎太冲穴效果会更好,这有待去实践验证。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如果对你有所帮助,麻烦动动你的小手,点个赞,点个在看,顺便转发分享一下,多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