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秋分,三忌、三宜、三秘诀,过好难熬的15天!

 源源不断 2024-09-22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图片

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

2024年9月22日,农历八月二十,星期日,秋分时节到。

《春秋繁露》有言:“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之日,昼夜对半平分。

上半年春分向暖,下半年秋分转凉。

从此,阳气渐收,阴气渐长。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养身的时期。

牢记以下三忌、三宜、三秘诀,顺利熬过这15天!【微信公号:老子道德经】

图片

三忌

1.忌过劳,防秋乏

《黄帝内经》中讲到:“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秋分时节,气温逐渐下降,人体的新陈代谢也会相应减缓。

人们容易感到身体疲乏,精神不振,这就是所谓的“秋乏”。

此时,若不加节制,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如加重心脏负担、降低免疫力等。

平时可适当起身走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眼部及身体疲劳。

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得以充分恢复。

此外,午间小憩也是缓解秋乏的有效方式,但需注意控制时间,避免过长影响夜间睡眠。

合理安排好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以养精蓄锐,增强体质。

图片

2.忌情绪不稳,防秋郁

古人云:“自古逢秋悲寂寥。”

秋分之后,日照时间缩短,昼夜温差大,阴气渐生。

身体需要时间来适应这种变化,容易导致情绪波动。

此时,许多人会感到情绪低落、疲惫,甚至出现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为了预防秋郁,我们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可以通过与朋友交流、与家人聚会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享受生活的乐趣。

也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欣赏秋天的美景。

同时,还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书籍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3.忌缺水,防秋燥

《本草纲目》中提到:“秋宜食白,以润燥也。”

秋分之后,空气中的水分逐渐减少,气候干燥,易耗津液,人体容易缺水。

缺水不仅会导致皮肤干燥、口干舌燥,还可能引发便秘、咳嗽等症状。

每日保持足够的饮水量,建议成人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

同时,可以多吃一些富含水分的水果和蔬菜,如百合、秋梨、葡萄等润肺食物,既能补充水分,缓解秋燥,又能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适量饮用蜂蜜水、菊花茶等也有很好的润燥效果。

另外,室内也要注意保持适当的湿度,可以使用加湿器或者在室内放置一盆水来增加空气湿度,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感。

图片

图片

三宜

1.早睡早起,舒展阳气

《黄帝内经》中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秋分时节,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也应顺应这一自然规律,调整作息习惯。

早睡可以养阴,早起可以舒展阳气,有助于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每晚尽量在10点前入睡,确保7-8小时的睡眠时间。

早晨起床后,可适当进行深呼吸、伸展运动等,帮助身体迅速清醒并唤醒阳气。

此外,保持卧室环境的整洁与舒适也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关键。

图片

2.少辛增酸,收敛肺气

《饮膳正要》有言:“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

由于气候逐渐转凉,空气干燥,身体易肺燥咳嗽、皮肤干燥。

辛辣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容易助火伤阴,加重肺燥。

相反,酸味食物如苹果、葡萄、柑橘等,不仅能够刺激唾液和胃酸的分泌,帮助消化,还能够收敛肺气,减少咳嗽的发生。

此外,酸味食物还能够帮助人体吸收更多的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

在烹饪时,也可以适量使用一些酸味调料,如食醋、柠檬汁等,不仅可以增加菜肴的风味,还能够健脾开胃,助身体敛肺气。

但需要注意的是,酸味食物虽然有益,但也不宜过量,以免影响胃肠功能。

3.轻缓运动,修身养性

《吕氏春秋》中提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秋分时节,气温适中,是进行户外运动的好时机。

但需注意运动量不宜过大,应以轻缓运动为主,如散步、太极拳、瑜伽、八段锦等。

这些运动不仅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还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在运动过程中,要保持呼吸均匀,心情平和,避免剧烈运动带来的身体负担和心理压力。

在秋日的清晨或傍晚,选择一处风景宜人的地方进行轻缓运动,不仅能让身体得到锻炼,还能让心灵得到放松,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图片

图片

三秘诀

1.揉迎香穴

穴位位置: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处,鼻唇沟中。

按摩方法:使用中指或食指指腹,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轻柔旋转按摩20至30次,直至感受到局部酸、胀、热感为宜。每次按摩持续3至5分钟,每日可根据需要多次按摩。

按摩功效:迎香穴属大肠经上的穴位,而大肠与肺相表里,鼻又和肺相通。

经常按摩迎香穴,可以疏通经络,增强鼻腔黏膜的抵抗力,预防感冒和鼻炎等疾病。

同时,还能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状,使呼吸更加顺畅。

图片

2.擦大椎穴

穴位位置: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按摩方法:按摩时可用双手掌心搓热后捂在大椎穴上,每次捂热5-10分钟;或者用食指和中指并拢后用力按揉大椎穴,每次按揉3-5分钟。

按摩功效:大椎穴是人体诸阳汇聚的地方,处于阳中之阳位。

按摩大椎穴可以振奋阳气,提高身体免疫力。

对于抵御寒邪入侵,缓解颈椎疲劳、改善睡眠质量也有一定帮助。

图片

3.点按中府穴

穴位位置: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平第1肋间隙处。

按摩方法:除大拇指外的四指并拢,以四指指尖啄击右侧中府穴,力度以局部酸胀痛为度,,按摩时间约五分钟左右。

按摩功效:中府穴是肺经的募穴,也是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的交会穴,主治肺脏。

按摩中府穴可以宣肺止咳、和胃健脾、理气散瘀。

在秋季干燥易咳的季节里,经常按摩中府穴,可以保护肺部健康,缓解咳嗽等症状。

图片

正如古人所说:“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风送爽,露华凝霜;岁月轮转,春华秋实。

在这平分秋色的日子里,祝有人念你安暖,有人聊赏好景,有人共话丰年。

惟愿家人朋友,宁静与幸福相随,健康和快乐相伴,度过一个安稳、充实的秋季。

点亮“在看”,愿大家在这个金秋时节里,都能收获满满的健康与幸福!【微信公号:老子道德经】

*作者:逍遥子  来源:老子道德经(LZDDJ-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