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床,医学上称之为遗尿症,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多发于3至12岁的儿童群体。 小儿尿床是指小儿在睡梦中尿床的一种现象。一般说来,小孩在1岁或1岁半时,就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 大多数孩子3岁半或4岁后夜间不再尿床。但是如果4岁以上还在尿床,次数达到一个月两次以上,就不正常了。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面对这一挑战,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治疗小儿尿床提供了多样化的方法和思路。 中医对小儿尿床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认为,小儿尿床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但归根结底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黄帝内经》早有论述:“三焦者……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明确指出膀胱的约束功能与三焦的气化作用紧密相连,而三焦之气化又依赖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正常。 肾气不足:肾为先天之本,主水液代谢,司二便。小儿肾气未充,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肾气虚弱,则膀胱气化无权,开合失司,导致遗尿。 肺脾气虚: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肺脾气虚,则水液代谢障碍,膀胱失约,遗尿频发。 肝经郁热: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小儿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化热,下移膀胱,扰动水道,亦可致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尿床的原则 基于上述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治疗小儿尿床的原则主要包括补益肺脾肾、固涩止遗、调和营卫、安神定志等方面。 补益肺脾肾:针对肺脾气虚、肾气不足的根本病机,治疗时应重视补益肺脾肾三脏之气。通过增强三脏的功能,促进水液代谢的正常进行,从而改善膀胱的约束能力。 固涩止遗:针对遗尿的直接症状,治疗时应采用固涩止遗的方法。通过收敛固涩的药物,增强膀胱的约束力,减少遗尿的发生。 调和营卫:营卫不和也是导致遗尿的原因之一。治疗时应注重调和营卫,使气血运行顺畅,阴阳平衡,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夜间遗尿。 安神定志:部分小儿遗尿与情志因素有关。治疗时应注重安神定志,通过镇静安神的药物或方法,缓解小儿的紧张情绪,提高其对尿意的感知能力。 案例一:湖南娄底某四岁女童,患小便频数,日夜无度,夜必遗尿数次。家长求治于中医,予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芍药各二钱,生姜二片,红枣四枚,龙骨、牡蛎各五钱)治疗。二剂后遗尿已愈,尿频亦调。此案例充分展示了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在治疗小儿遗尿症中的显著疗效。 该方通过桂枝、生姜的温通作用,调和营卫;龙骨、牡蛎的收敛固涩作用,增强膀胱的约束力;芍药、大枣的养血安神作用,改善睡眠质量。诸药合用,共奏调和营卫、固涩止遗、安神定志之功。 除了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外,我还常用缩泉丸、桑螵蛸散等方剂治疗小儿遗尿症。 缩泉丸:由益智仁、乌药、山药组成,具有温肾祛寒、缩尿止遗的作用。适用于肾气不足、膀胱虚寒所致的遗尿。 桑螵蛸散:由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甲(醋炙)组成,具有调补心肾、涩精止遗的作用。适用于心肾两虚所致的遗尿、遗精等症。 小儿尿床,属于中医的优势病种。小儿年幼,无慢性疾病,通常情况下,检查化验都是正常,无明显病因诱因。在此时此刻,中医的辨证论治的优势就能体现出来了。可以根据患儿的情况来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原则。 |
|
来自: 刘红星34ul0sm0 > 《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