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因果

 都变成礼物 2024-09-22 发布于北京

13相反的手法

我这本书主要想强调——没有时间,不光没有知识;没有时间,

其实也没有“我”。

No time, no ego.没有时间,也没有“我”。光这句话,可能就 跟你过去想的完全不一样,甚至根本是颠倒的。这句话有两个主要的 用意——本来我们的头脑跟动物一样很单纯,觉察到信息,处理完 了,把它储存,以后再把它带出来。但是没想到透过联想和比较,自 然产生了时间的观念,而时间自然创出空间的观念。透过时—空的观 念,我们不断地体会到每一个环境的信息或内心的想法都有一个比较 的基准点或中心。前面提过,这个基准点或中心也就自然变成了 “我”。

  所以,也就这样,听,是从什么角度在听?当然是从“我”。

看、闻、体会、尝,也当然是从同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当然也只是

“我”。

  因为“我”——不管是听的“我”、看的“我”、闻的“我”、

体会的“我”、尝的“我”,在神经的作用下好像是完全重叠的。不

知不觉,这些虚拟的“我”也就变成了真的“我”,好像很坚实,有

个本质存在。面对一个经验,假如我们是透过听觉、视觉和其他感官

同时体验,得到的“我”还可以互相验证,也就自然确立了一个更坚

固的“我”,而这样的“我”好像有个独立的生命——有生、有死。

  不光如此,这个“我”自然也跟这个身体绑在一起。就像这张图

所表达的,我们的身体受伤了、在痛,我们自然会认为“是我痛”。

因为身体从我们的感觉上也是坚固的,自然也就和“我”合并在一

起。这一来,“我”跟身体就分不开了。

也就这样,这个“我”透过身体还有念头造出一个物质的世界,

自然感觉是样样都有一个“体”。有身体,才会有念头。没有身体,

就觉得一切包括念头都跟着消失了。自然地,“我”也跟我们的生物

周期绑在一起,认为有一个生命,也许几年,也许几十年。然而,最

长最长,也就是有限的几十年。

我们就这样完全投入一个相对的世界,忘记了——其实这个世界

是“我”延伸出来的。是因为有了这个身体,再加上五官和念头,才

可以投射一个世界。不然,这个世界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甚至,连形

状都没有。

  另一个重点是——“我”是时间的作用,所以“我”最多是虚拟

的,其实没有一个东西叫作“我”。然而有意思的是,虽然它是虚拟

的、不存在的,这样的“我”却是我们全部烦恼的根源。

  其实,没有一个东西叫作“我”。“我”最多是一个念相。过去

大圣人才会说——消失“我”。“全部生命系列”最多也是在表达

——化解“我”。

  然而,这种说法不光是一个比喻,更是一个大妄想——“我”不

可能被消失,因为它本身不存在。假如它真的存在,我们不可能透过

练习或修行就让它消失。

  就是因为它不存在,我才不断地重复——每一个人都有机会醒

觉。但是,醒觉的不是“我”,也不是这个身体。既然“我”跟身体

都是虚构的,一个虚构的东西不光不可能体会到真实,也没有必要让

它醒觉,所以我们也可以放过它。

  换句话说,不是“我”或这个身体可以醒觉。这个观点又和一般

的想法刚好相反——是的,有一个东西叫醒觉,也有一个观念叫绝

对。但是,不是“我”或身体可以体会到绝对或一体的。那么,究竟

是什么才可以体会这个观念?

  你我只可能用参的方法,参到底。透过亲自的体验,才可以领悟

到,并不是透过任何知识或任何解释,就可以把它描述出来。

  我会说“全部生命系列”所带来的都是完全相反的手法,还有另

外一个原因。我在这里大胆地说,全部的能力、全部的技巧、全部的

方法、全部的知识体,包括任何领域(比如说功夫、瑜伽、静坐),

再包括任何观念(甚至解脱或是“全部生命系列”的理论),如果只

落在知识的层面,最多只会强化“我”。

  因为是“我”懂、“我”有功夫、“我”有耐心、“我”诚恳、

“我”友善、“我”可以做瑜伽、“我”是行菩萨道、“我”领悟、“我”解脱......全部这些观念,还只是在“我”的范围内打转,一样

也只会强化“我”。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一个人走到最后,自然会发现只剩下臣服

和参。透过臣服和参,可以让任何体验、任何观念消失,包括时间。

如果走到最后,连臣服和参都起伏不来,一个人也就差不多了。

差不多什么?

  接下来,没有话好表达。一切,最多只是沉默,只是安宁,只是

平静,只是涅槃。

  这里讲的沉默,指的不是没有声音,不是没有动,不是声音或动

的对称,也不是声音和声音之间的空当。这里所谈的沉默,本身是一

个绝对的观念(假如可以这么称它)。它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是领悟

到——

   站在一体,这个世界没有一个观念、一样东西、一个体验有

 任何重要性,值得再做一个反应,更不用说反弹。

  一个人虽然还没有活完这一生,但是就好像已经老早活过一切。

一切可以活的都不重要,跟他领悟到的整体一点都不相关。透过沉

默,他最多只是放过一切,爱护一切,感谢一切。

  透过一切,不管是眼前的众生、东西、事情,他最多只是在体会

到自己。而自己,就是绝对,也就是非时间的永恒。

14一切是注定的吗

讲到因果,很多朋友会问有没有科学的根据?

  我有时候用牛顿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来说明,但也知道这个定律

没办法完全解释。那么,有没有其他的根据呢?

到这里,我想介绍18世纪著名的法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拉普拉斯 。如果你听过拉 普拉斯变换,就大概知道他在数学和物 理学有很多贡献。他用数学去描述各种天文现象,包括行星轨道的大 小、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及后来又怎么变化,也很早就提到了宇宙应 该有黑洞。

当时,他有一套很出名的“科学命定论”(scientific determinism),强调在科学的角度,只要提供完整的条件(物理学家 称为状态或前面提过的边界条件),透过科学可以完全预测出过去或 未来的变化,比如一个星球的位置、它在宇宙的动作路径和速度。

  拉普拉斯认为,我们人活在地球上,这个地球只是太阳系的一小

部分,而太阳系又绕着银河系在转,和整个星系相比,人类是不成比

例的渺小。如果科学可以预测出整个星系的周转和种种物理的状态,

对我们人类当然也一样。甚至,连我们的行为都是注定的、可预测

的,我们并没有自以为的自由。

  这个观念在当时虽然有很大的争议,但是在接下来的两百年其实

是学界的主流思想,直到近百年前大家接受了德国量子物理学家海森

堡所提出的“测不准原理”后才式微。测不准原理认为,粒子的主要参数(无论速度还是位置)都不可能完全确定,只能部分决定,最多

只能说是一个可能。

  但我要提醒的是,量子物理虽然可以解释粒子在小范围的行为,

但是对于大的天体的行为仍然无法说明。大家才会期待量子的重力理

论。不只如此,奇点或大爆炸还没有发生前,也是量子力学没办法解

释的。

  再换一个角度来说,测不准原理多少也是勉强成立的,是把一个

东西先当作粒子,非要去测量它的速度或位置,才逼出来一个不确定

的原理。反过来,如果把它当成波来看,自然也没有什么原理叫作不

确定。

很有意思的是,尽管爱因斯坦的研究,包括相对论,其实是量子 物理的基础,但他到死前还是不接受量子物理,甚至说“上帝不掷骰 子。God does not play dice with the universe.”他认为没有什么 事情是真正随机发生的。

  这些过去理论或思想的变化,都值得我们参考。

  毕竟边界条件也是感官投射出来的。有了眼睛,才可以体会到光

速。感官就像是一种主观的门槛。对于感官反应可能更快或更慢的外

星人来说,它的边界条件可能是我们的好几倍或几分之一。说不定,

有一天我们会突然发现所有的边界条件不只限于这个四维时—空可以

测量、可以看到,而可能是远远超过。

  就是考虑到四维的时—空没办法解释宇宙全部的变化,物理学家

才要去寻找一些隐藏的变量和力量,就像现代最先进的各种弦理论要

带出十维、十一维甚至二十六维的参数来探讨其作用。

如果我们扩大这个考虑的范围,拉普拉斯的科学命定论到最后可 能还是完全正确——不光这个呈现出来的宇宙是注定的,甚至我们每 一个人这一生都是注定的。所有我们体验到的最多是果(outcome, effect),是透过种种边界条件所造出来的。这些边界条件不是狭窄 的四维里的变量可以讲清楚的,可能真要像弦理论用十维甚至二十六 维的力量才可能解释,透过我们的头脑不可能清楚解释眼前所见的果 是怎么来的。

认为在我们的范围内可以体会到“因果”,其实是不正确的表

达。因为我们最多在体会果。因,不是可以体会到的,而是在更深的

层面老早存在。我们体会的因果,最多是因果的一半——只剩下果。

  再讲透明一点,也许在量子的范围还有一个不确定可谈,但是只

要延伸到我们的尺寸(所谓牛顿力学的范围),我们体会到的最多是

已经成形的果,而不是任何因。

回到物理,我也要再次顺便提到霍金,他说过一句话:“Why does the universe bother to exist?”为什么宇宙需要这么麻烦地 存在?

假如我当面听到他这么说,最多也只能回他:“The universe does not care.”——宇宙,根本不在意它自己存不存在。

  我借用章末的图来表达不同感官的生物可以体会到的真实。图的

右半边,是描述我们人类可以体会到的世界和宇宙,每个星球、每个

存在都好像有一个具体的“体”。然而,如果换一个存在于别的星球

或别的层面的生命体,就像图的左半边所表达的,透过他的感官(谁

晓得他有多少感官,也许五个,也许更多,也许更少),对宇宙的观

察和对真理的观念可能完全不同。从我们的角度可能比较容易理解外

星人所抱持的宇宙观还是它自己投射出来的,然而比较不容易反省的

是——我们,其实也只是如此。

  所以,都是颠倒的。一切都是颠倒的。

  因为我们有人,才有这个宇宙,才有宇宙初始的问题要去追求。

  不然的话,一切都是宁静,一切都是非时间的永恒。

  要从其他角落把真理找回来是不可能的,因为它本身不存在或最

多是不成比例的存在。站在整体,没有一点代表性。

  回到因果,最多也是如此。

  因果本身也是头脑的产物。因果是其中一个主要的法,让我们肯

定这个宇宙的坚实,透过它可以延续自己的体验,再继续化出更精彩的变化,在虚拟的状态下不断建立一个我们认为有凭有据、自己就足

以证明自己的世界。

15业力、因果,离不开时间

因为因果这个主题太重要,我想在这里再做一点补充。

  假如我们可以接受“动”、“想”、知识、“我”都是时间的观

念,而时间是头脑的产物,那么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什么是因果或业

力。

  在时间和头脑的领地,因果业力就是推动全部运作的游戏规则。

透过因果,我们才可以把时间创出来的每一个架构产生关系和联结,

让头脑可以感觉到每一个架构之间的连贯性,甚至意义。

也就是说,透过因果,我们才可以得到一个全貌,而这个全貌的 每个角落本身又有它因果的来源。也就这样,我们可以组合这个人 生。透过业力,一切突然都有了意义——都有了原因、都有了来源。 Life suddenly makes sense.人生,突然可以解释、有了意义。也透 过这个意义,我们的人生突然有了目的。

  我们不光是在眼前的每件事之间排列先后,还同时可以排列体会

到或没有体会到的所有事件,并在每件或许相关或许不相关的事之间

做一种整体的联结。

  业力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架构,它还是这个世界的动力,又是游戏

的规则。让我们更想不到的是,它本身也就是每一个瞬间所看到的后

果。

  因为业力就是每一个角落,甚至组合起人间的每一个角落,包括

我们自己。所以,要让我们看穿业力,是不可能的。

回到哥德尔的数学定理:假如我们在一个封闭的系统,要经过头

脑这个封闭系统去了解外面,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并没有一个这样

的机制可以去体验。假如我们可以体验到框框的外面,虽然好像已经

打破框框而到了更大的范围,然而这更大的范围一样是封闭的,不是

全部,我们还是没办法体会到绝对。

  业力组合我们相对的世界,局限我们。虽然我们从业力所限制的

范围体会不到什么叫整体、绝对、无限,但是我们有很发达的头脑,

还是可以投射出整体、绝对和无限的概念。举例来说,从数学,我们

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表示无限大。也就这样,一个抽象的观念还是可

以落在我们的语言里,建立一套词汇。这样,我才会用有限和无限、

相对和绝对的对比来说明。

  回到时间的主题,因果本身离不开动,而动自然造出一个时间的

排列。回到动的观念,也就可以用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作用力和反作

用力的观念来解释。就像把球往墙壁上打,它会弹回来,而反弹的速

度、力量和角度完全和前面球撞到墙壁的速度、力量与角度相关。

  如果要套用同样的定律来解释世界,我们因为自己受限于可以看

到的范围,自然希望就有个因可以解释这个果,而现象彼此间有联结

的关系。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确实可以解释单纯的物体运动,但是在我

们可见的范围内无法充分解释各种复杂的发生,也无法完整解释一个

人的命运。

  一个人出生以来的经历、扮演的角色、所受到的影响——这个作

用力和反作用力运作的范围不只是落在我们可以看到甚至想出来的范

围,而是很大一部分(应该说是主要的部分)在超过知觉和想象的范

围运作。就像这张图所比喻的,这个打壁球的人,他不光要应付自己

打出去弹回来的球,还有其他的球从别的空间、别的方向不断地向他

打过来。

  我在这里所表达的因果,就好像从各角落跑出来的球,乍看之下

不符合我们自己的任何动作。这个打球的人会觉得莫名其妙,哪里来

这么多球往自己身上打来?既应付不来,也和他挥拍的动作不吻合,

让他预测不到而连一个规律都掌握不了。

  然而,站在因果,这其实很容易解释。

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任何反应,倒不是从任何动作可以回溯出来

的,而是从各层面,包括一般人所称的前世、看不到的微细层面所形

成的。无论怎么说,它还是符合一个具体的法,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一”的运作。但是,这个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倒不是我们可以

从眼前透过五个感官直接观察到的。

  正因许多现象很大一部分是超过所在范围的运作而有的果,自然

让我们以为实际上并不适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则,让我们以为人

生不是注定的,而还认为自己样样都有自由的选择。我们很难想象眼

前所体会到的其实是“果”。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所认为的自由选择依然落在头脑所投射

出的固定模式的一个小角落,本身已经是被前面数不完的因所塑造出

来的。如果要让我们去影响下个瞬间的果,难度很高,甚至严格讲是不可能的。宇宙每一个角落跟其他的角落都是连起来的,任何动作都

和整体分不开。尽管我们想去影响一个角落,这个整体也自然会跟着

再做一个修正。所谓的修正也只是把原本固定的蓝图再重复一次。

  我常常用这样的比喻——我们所看到的宇宙就像这张图画出来的

蓝色果冻,而这个果冻各角落是联结的。就像全息图一样,让我们从

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整体,因为它和整体从来没有分手过。我们不

可能变更一个小角落而不影响到整体,也不可能整体有了变化,却不

影响到一个小角落。没有哪一个动作是单一而独立的。

  可惜的是,我们看不到果冻内在的联结,也就以为每个角落或瞬

间是独立的,是单独存在的。甚至,还以为我们随时有一个选择,可

以改变眼前的一切。

  有意思的是,除了牛顿的第三运动定律,还有一个很根本的法则

在宇宙运作。我在这里也拿出来做一个对照。这个法则,就是热力学

第二定律熵增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可以体会到“熵增”

的现象。举例来说,周末将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如果没有再继续花

力气整理,随着一周过去,原本整齐的物品自然会散得到处都是。

热力学第二定律谈的是,任何力量和能量最后都会消散,达到均

匀分布。任何一个有组织的架构,透过时间都会朝向能量最稳定的状

态移动,也就是和环境达到一个均衡。就像沙丘,随着时间过去自然

会变得平坦,因为从位能的角度来说会比较稳定。

  在大自然,我们偶尔会见到有秩序的组织架构,例如花草、动物

或人类。这样的架构一样要克服熵增的现象,最多是在一定的范围内

得到暂时稳定的秩序,维持我们看到的生命。

后来薛定谔提出“负熵”的观念(negative entropy,后来的人 简写成negentropy)来平衡熵增的现象,可以说就像从不知道哪里引 入一个额外的动力来维持这个稳定。刚刚谈过,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 运作有很大一部分是我们看不到的。同样地,在这个世界,热力学第 二定律的运作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看不到的。

  从我个人的角度,在物质的层面,熵确实随时都在运作。但是只

要把意识带进来,让意识变成物质主要的本质,我们也就突然发现,

熵增的观念只说明了事实的一半。

  我们仔细想,意识的根本态也就是绝对的意识,本身包含全部的

可能。它本身的创造力或潜能是无限大的,不光有现在科学家谈的暗

物质、暗能量,还可以跟任何物质有直接的互动,只是我们透过五官

体会不到。

  意识和物质的互动自然会造出一种“负熵”的作用,让很复杂的

组织可以存在,而不只是简单组织的散乱总和。我们也会观察到,透

过生命,能量反而不会消散,而是可以集中以创出一个比较高能量的

架构——更有秩序,刚好和时间或熵的方向颠倒。

  对我而言,跟之前对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解释一样,这个力量只

是从绝对的范围随时跟我们互动,平衡我们的能量。所以,生命同样

没有违反热力学第二运动定律。

  前面提过,爱因斯坦会加上宇宙常数,其实是因为当初他想象不

到宇宙正在膨胀。我会谈这两个定理不光是因为它们的重要性(这是

每一位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都早就知道的),而且要表达——我们通常

会以为必须在这个时—空满足这两个定理,但是这两个定理其实是在

更大的范围成立的。而这个范围,我们一般意想不到。

  提到热力学第二定律,我还记得不到十岁时就对这个定理特别感

兴趣,还特别去读《非平衡统计力学》(1962)。这本书的作者普里戈金(Ilya Prigogine,1917—2003)后来拿到了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

  这本书提到一个观点——从热力学的定律来看,既然能量和秩序

会不断地散掉,不断由高到低,这个解散的方向自然带出来一个时间的箭头(arrow of time)。也就是说,我们时间的观念,过去、现 在、未来,是这个散掉的方向决定的。

  就像这张图所表达的,如果没有刻意去维持一个规律,东西自然

会散掉,而这个能量和秩序消散的方向就是我们这个时—空所朝的方

向。

  虽然这个结论让人印象相当深刻,但我当时有个体会,从整体的

角度来看,它还是一个妄想、是一个错觉。是从封闭的系统看能量,

才得出这个结论。如果站在整体、绝对的角度,那么任何方向都可能

——可以从未来回到过去,也可以不动、不选择任何方向。

  站在整体,一切都已经圆满。无论热力学第一定律所谈的能量不

灭,还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谈的熵增,都早就已经满足而不可能违

反。只是落在一个小的封闭系统(我们的宇宙的范围内),确实还有

一个方向可谈。

  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任何结果都老早已经是注定的,因为它本身

是由注定的架构和机制所组合。去争论谁先谁后其实没有意义,就好

像我们在谈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会突然发现——鸡和蛋两个都不存

在,或说两个都存在。

  也就是因为没有一个自由可谈,全部都是注定的,只有站在绝

对,我们才有资格谈自由。

 这本身又是悖论,但确实就是如此。唯一的自由,是我们站在整

体、绝对,随时可以选择跳到哪一个角落,也就是选择参与或不参与

任何封闭的系统。

  让我换另一个角度,再讲清楚一点。

  我们会认为,从过去到未来是一个时间的方向。但是,从绝对来

看,其实没有方向可谈。有意思的是,我们假如突然跳到绝对的范

围,自然从高高低低的能量状态回到最稳定的根本态,也就从费力变

成不费力。

  所以,假如还有一个方向可谈,其实就是回到绝对。绝对,才是

相对最终的方向。

  我们一般人会认为,在过去,好像有个时间像箭头一样指向未

来,而且认为这个箭头是不可能回头的。然而,比较正确的表达是

——最大的吸引力是从相对回到绝对。这个吸引力让我们可能在每个

瞬间都找到回去的一个出口,佛陀才会说连一根草、一朵花都会成

佛。

  正因为我个人认为这些观念是完全正确的,知道从“相对”回到

“绝对”才是真正不可能回头的方向,最多只是早晚的问题,我才会

透过这些作品不断地一次次提出来,希望你我随时找到这个出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