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目标用户画像分析? 用户分析,你到底应该了解什么? 用户为中心的时代,用户分析、用户画像分析等,每个人都能跟你说出个一二三来。有的人是基于产品,跟你聊用户;有的人是基于服务跟你聊用户;有的人是基于活动跟你聊用户;有的人是基于传播跟你聊用户;有的人是基于营销跟你聊用户;有的人是基于品牌跟你聊用户;有的人是基于战略价值跟你聊用户…… 有没有一种思考:我们做用户的底层分析,能支撑企业战略、品牌营销、销售运营的需求? 有没有一种思考:我们为什么做用户分析,非得是基于目标出发来逆向寻源?不能从源头出发,基于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理解用户,而不是基于目标导向,把用户仅仅当做数据来分析呢? 如果说以前,有技术的限制,让我们对数据的收集有很大的限制;如果说以前,有市场经营本身发展的用户分析需求的有限性限制;如果说以前,有成本,甚至投入产出比的限制…… 也许,这些限制,都在影响我们真正了解用户,但希望从今天开始,从这篇内容开始,把用户当人看,真正的当人看,不仅仅是个别手段上的某个人性化的战术打法甚至策略,因为如此,从下到上的思路,仅仅还是一种手段,只是一种讨好的手段,不是本心的尊重。 但对于现在的场景为基础的体验营销主流,对于IP精神文化取向的品牌趋势,基于自身企业价值战略点来匹配了解用户的价值观,已然不够用了。 比如,当下主流的场景化体验营销,结合社区化和全域渠道要求的经营来说,你的场景化仅仅是基于价值传递的诉求,来思考用户的场景,而不是基于用户本身的人生观来思考场景体验。 更别说当下主流品牌国际化要求背景下,你对用户的世界观了解吗?品牌联名、品牌IP主流打法下,你对用户价值观的层次又有多深?仅仅是你提供的价值效用的理解吗?还是基于用户长线的认识、认知,理解其价值观更深层次的人生坚持? 所以,从下到上,基于执行团队需求的用户分析,只能是一种服务手段,根本上做不到真正的以用户为中心,因为你还是把用户当做数据,“工具人”。只有基于用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理解,你才是把用户当做“生命”来看待,才能给于企业人格,有了真正的品牌IP化基础。 以前我就提过,现在的品牌主流打法追求是:成熟的品牌情感价值追求+品牌精神文化(IP)价值追求。 以前讲过,品牌有功能价值、社交情感价值、个人精神文化价值三个层次: 社交情感价值讲究场景体验,这要求企业对市场用户具备人生观的认知基础上,核心追求人生态度共情; 精神文化价值讲究品牌人格化,这要求企业对市场用户具备人格化认知基础上,核心追求世界观基础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坚持取向。 一、如何打造用户画像?5步打造用户画像: 1.用户研究:基于用户研究的画像才具有真实性,才能够指导后面的一系列工作,帮助我们做出决策; 2.数据提炼:通过用户调研/访谈,了解每一位被调研用户的目标、需求、痛点、态度、行为等; 3.分析整合:将收集到的用户数据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归类; 4.优先级排序:集合运营、产品、市场等决策部门一起来完成用户画像的优先级排序工作; 5.完善用户信息:完善用户具体信息,收集用户数据,用户更精准的营销活动或服务中。 一、所以,有人味的用户标签是什么样的?
二、不同品牌价值追求,对用户三观分析追求不一样 品牌IP化,基础在于品牌人格化,才有三观的基础,进而适配市场。如此,打造品牌IP才不是梦,品牌联名才有基础。 总结:精神文化价值(IP)=人格化+三观。所以,品牌IP,知道底层思考了吗? 品牌情感价值=场景+人生观态度共情。基于这个底层思考逻辑下,对用户核心看人生观基础上,结合用户体验旅程图: 品牌功能价值=需求+价值观效用价值。基于这个公式,我们知道用户需求分析,核心借力: 结语: 我最近在捋企业三个层次的定位。围绕使命定位,以前我比较追求使命=价值观,但现在,我更认为企业作为“类人”,应该也具备三观,从市场化角度来说,价值观是最具权重的追求,但世界观、人生观不应该被忽视。特别强调,本人的核心价值在于,我们不应该基于自身方案需求进行用户分析,而是企业基于用户作为“类人”进行三观导向的用户认知,进行市场用户熟悉和了解,从而推动战略的“人性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