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荣文杂谈(5)怎样应对“废弃物文明时代”的到来

 开心明智 2024-09-23 发布于湖南

怎样应对“废弃物文明时代”的到来

张荣文

家里那台“服役”十多年的海信电视机撂挑子不干活——黑屏了。打电话找海信售后服务部进行维修,维修师傅说黑屏大概是显像管坏了,这台电视机已超过保修期,更换显像管加上门维修费价格不菲,而且大部分零配件都已老化,后续维修会接踵而至,你还不如买台新的。

思虑再三,觉得维修师傅说得在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干脆买了一台新的。

换台新电视机并不是一件稀罕事,却让我在无意中想起了社会学家格蒙特·鲍曼一句话:“现代工业文明就是一种'废弃物文明’。”

“废弃物文明”——意思是现代工业文明与工业垃圾和废弃物相伴相生。原因是现代工业生产需要人们不断地弃旧换新,从而有足够的内需推动生产拉动经济。在现代工业文明时代,人们对生活用品的追求也不再是经久耐用,而是便捷新颖时尚。现在国家也采取许多激励措施,吸引人们对家用电器、汽车、家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弃旧换新,这是扩大内需的需要,也是经济理性的必然结果。

但伴随着“废弃物文明”时代的到来,随之又造成了弥漫于社会的消费主义、物质第一,以及难以处理的大量垃圾。这些观点和事实的潜在影响让我产生一种道德立场——消费主义不仅仅是生活水平水涨船高的结果,也是欲望泛滥、消费观念转变的结果,废弃物文明拉动了经济,却影响了环保。

在我当兵入伍的上世纪70年代初,一辆凤凰永久飞鸽自行车市场价格需要200元左右,有票也需要180元,而我提干后月工资也只有50多元,不吃不喝也需要积累4个月的工资才能买得起一辆自行车。“三转一响”成为家庭重要资产和地位的象征。在这种生活社会状态下,势必是“物尽其用”,“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弃旧换新,自行车用了十多年依然崭新如故,用一次及时擦洗,绝不让它“带病工作”。

转业后,我居住在襄樊内燃机车工厂工厂家属区,其中共有8个职工住宅小区,那时没有物业一说,也没有专职的垃圾处理人员。人们在衣兜里都装有一块手帕用于洗手擦汗,脏了洗一洗,看不到什么废纸垃圾。现在,我们居住的武汉居民小区,几辆垃圾车川流如梭,一天不处理,垃圾堆积如山(我居住的小区达7000多户)。

现下一些消费观念让我们这一代人(七十岁上下)既顿开茅塞,又难以理解。很多做法与其说是“消费”,不如说是“浪费”。乔迁新居时原居的电器家具,无论是半成新还是八成新弃之如履,缝缝补补的针头线脑恍如隔世难得一见,家里的旧衣服堆积得无处安放,见了新款的衣服还得买买买……

现下的中国还算不上发达国家,人均收入世界排名还很靠后,但消费主义还是过早地莅临大中城市,年青一代更容易喜新厌旧,更大手大脚。这种现象不能说是道德滑坡了不知道节俭了,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人们的腰包鼓了日子过好了,其中包含着一个简单的经济学原理: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制成品的边际效益日益降低,人力成本却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修补已逐渐变得“还不如买个新的”合算了。这样的社会结构性变迁,绝对不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所能概括的。至少是到目前为止,没有哪种文化、哪个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能够对此免疫。也只有到了此时,全社会才会逐渐兴起一种新的意识,认识到我们必须在资源耗尽、垃圾吞没我们之前,找到循环再利用的办法,再造一个循环再利用的产业——届时,循环再利用的意义已经不是为了节俭耐用了,而是出于一种对环境和子孙后代的责任心。

毫无疑问,要解决“废弃物文明时代”带来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反思现有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随之而来的消费理念,对消费主义说——不。但是,对于一个尚未真正富裕的中国来说,想要人们多付出经济成本去过一种更“环保”的生活,很可能对大多数人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在这方面,顺应经济学逻辑,鼓励绿色经济,制定制造业废弃物处理措施和标准,使再利用成为有利可图的产业,恐怕才是更有效的。这并不是推卸普通消费者的责任,而是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

(书法、图片均为哲文书或摄制)

2024年9月23日发

2024年275期、总第0737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