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授课时要小心“幸存者偏差”

 跟着名著写作文 2024-09-23 发布于河南

在日常教学时,经常遇到上课氛围很热烈的课堂。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讲台下一片山呼海啸般的正确答案。问学生学会没有,又是震耳欲聋的“会——”,声浪几乎要把屋顶震塌。弄得老师自己也忍不住有了一丝得意,觉得自己的功夫没有白费。

可是一遇到考试,就立马换了一副模样。才猛然发现班里居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知识点掌握得一点都不牢固,甚至还有同学连一些课上反复强调的知识点都错误百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这是课堂上的“幸存者偏差”。

所谓“幸存者偏差”,指的是二战时,美国军方为了提升战斗机的安全性,对返航的战斗机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机翼部分的弹孔较多,而机身和尾部弹孔较少。基于这个观察,军方建议加强机翼部分的防护。然而,统计学教授‌亚伯拉罕·瓦尔德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应该加强机身和尾部部分的防护,因为这些部位即使中弹也能让飞机返航,而机翼中弹可能会导致飞机无法返航。

同理,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的,永远是那些已经学会的学生,当中不乏一些性格活泼,故意大声回答争取吸引老师注意力的学生。如此,课堂氛围如同烈火烹油,看起来欣欣向荣。而那些性格内敛,接受程度较慢的学生,他们就成了那些中弹后无法返航的飞机,被淹没在群声鼎沸中。

怎么避免这一现象呢?

我觉得可以在检验课堂成果时有意去挑选那些成绩偏低,学习新知识比较慢的同学,对那些性格活泼,喜欢故意哗众取宠似回答问题的同学及时警醒,提前制止他们的行为,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