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常道568:最美乡村教师4

 人在江湖看风云 2024-09-23 发布于四川

非常道568:最美乡村教师4

来自新疆的比拉力.艾合买提,曾经是一名业余足球联赛运动员,退役后在电信局上班,工作稳定收入高,但他却于2013年辞去了人人羡慕的工作,去当了一名体育老师。
他带的运动队成绩不错,但是他看到参赛队伍几乎都是来自城市,农村队伍非常少见。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他选择逆流而上,2017年,他放弃城里教师身份,去母校当一名乡村老师。
农村学校没有经费支持,他是自掏腰包,购买足球和其他训练器材,组建了农村男女两支足球队伍。他觉得足球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学生拼搏精神。他培养了体育特长生,让体育改变了学生的命运,成才的路不止一咱,而且艺体的发展,也能带动文化课教育质量的提升。
很多时候,语数外经常会挤占体育课,因为文化课决定了中考和高考的命运,现在有一部分学生的体质很差,升旗仪式都会晕倒,初中生跑不下800米长跑。我在五凤学校的时候,有个老体育教师郑明焱,他就说体育能够促进学生分泌荷尔蒙,会提高学习的兴奋度,会提高学习的效率。我也觉得对,体育不仅强身健体,更多的让人心里快乐,少一些忧郁,多一分坦然。

杨宇是河北村小教师,她给学生带来是艺术课程,她用音乐丰盈孩子们的生活。她将音乐课设计成为符合学生认知的情境体验课,用故事穿针引线,为音乐课赋予情感与想象,让孩子们去体悟不同年龄阶段情感变化,发自内心地去感受、去欣赏、去接纳、去爱。
她排练的戏剧登上了北京人艺的大舞台,就如比拉力把参加足球训练的孩子带到了更高的人生舞台。她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善于学习,持续的输入才能源源不断的输出。还要保持对生活充满希望,笑看世界,世界也报之微笑。
学习艺体的人,大多内心是丰盈的。懂得艺体的人,总会把艺体技能传给他人,让艺体带给他人快乐。所以如果我们真正开好了艺体课程,应该会减少抑郁的学生吧。

杨如国是一位特殊的乡村小学教师,因为他所在的小学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是处于沙漠深处的小学。他所教的对象也很特殊,是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孩子。为了免除这些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他成了孩子生活的学习的依靠,他努力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敢表达、课后敢交流。一个肯定的眼神,一行温暖的评语都是杨如国爱的信号。
他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自来水。所以他不断提升自己,积极思考和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在主流媒体上发表了不少作品,他创新的“小学数学双线四环教学法”被评为甘肃省优秀教学法。他也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兴趣活动,让航天梦和航天精神学深深印在学生心中。

杜伟芳来自陕西,2018年获评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西北地区“第四届西部好教师”,2019年入选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孩子们亲切称呼她为“干妈”。
她说她深知一个农村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不易,自己淋过雨,就想为她的学生撑一把伞,不让他们再淋一遍。她乡村教育最大的心得就是把这些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真心为他们好,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这一点,那么他们就会敞开心扉接受你,再一个就是融入孩子,平等、尊重地对待每个孩子。她传递给学生的是自信、是感恩、是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她在努力探索综合实践教育,她把自己获得的马云乡村计划第一年3万奖励,修建了“开心农场”,让学生体验种植的快乐,体验收获的喜悦,学会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樊亮,也是来自陕西乡村,他从乡村成长为专家型教师,他说别人都劝他离开乡村,他觉得总得有人振兴乡村教育吧,他觉得教育的初心就是乡村教育磨砺了他,成就了他,他忘记不了乡村的孩子,更放不下乡村的教育。
他说他是一个资质平庸、条件平平的人,都不知道当初是怎么熬过来的,只记得常常一个人挑灯夜战,一切靠自觉。他自费订阅多种教学期刊,经常孤身一人到处求学求教。他的事迹说明了一个道理:勤能补拙。或者更贴切地说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其实,每一个成功者,我们只看到他现在的光鲜,却无法体会到他们在背后默默付出了多少。成功的机会,都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我身边有许多的成功者,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教育的热爱者,思考者,进取者。当然,我身边也有一些的躺平者,他们只关心利益,不关心学生。更多地是保守初心,默默工作,但在专业上没有得到有效成长,他们只是敬业,却不是科研型教师。
他也是一个校长,他看到了乡村教师的成长问题,他认为可以用大量读写解决“基础不牢”问题,奠定好教师的底色;多方激励解决“动力不足”问题,给机会,给荣誉,给培训,给展示,给奖励;主动构建解决“没有平台”的问题,让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成长平台,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我今天还在给邛崃教培中心张永胜老师说:“你看今天这些参加培训的教师,他们都不愿意坐在前面几排,坐在前面看得清,听得清,多好。看来他们不是真正来学习的。”
心不在培训上,怎么可能和专家靠拢呢?即使专家水平不高,但之所以成为专家,总有可学之处吧!教育的发展根本在教师,教师都不愿意提升自己,怎么帮助到学生成长?比如说这次西昌初中数学教研,每个县有5个名额,但我县实际主动报名的只有1人,有的想来学校不同意,有的想来可手中工作太多无法抽身,大多数是不想来的,全县两三百初中数学教师,居然找不够5个教师参加培训,实在是不可思议。
闭门造车,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吗?
(2024年9月23日于西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