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中医,当从何处“投机取巧”

 幽默的数据线 2024-09-24 发布于浙江

投机取巧,看似一个贬义词,但仔细想想,我们看病要把握病机;打仗要抓住战机,不能贻误军机,有时候还要神机妙算。

何为机?何为巧?

机,时机、是机会,做事若不“投机”,岂能事半功倍?“酒逢知己千杯少”,是聊得投机而已;“话不投机半句多”,说话要投机,做任何事都要投机。

巧,又是什么呢?

孟子言:“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与人巧。”  巧者何?变通之谓也。

这,也是《古今医案按·自叙》开篇第一句话,表露了俞震当年编写这部医案的初心。

木匠带徒弟,可以教他如何用圆来做车轮,用直尺来做车厢,这些都是基本工具、基本方法,容易传授和学习,但还有一样,师傅是没法教的,那就是“巧”,也就是“变通”,这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规矩”和“”,二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在任何一个行业,要做到顶尖水平,必须二者兼备。

就中医而言,医书里告诉我们的方法,都是法,是“规矩”,但“法有尽,病无尽”,这就要求我们在规矩之外,还要学会随机应变,达到“操纵于规矩之中,神明于规矩之外”的境界,以“用法之巧无尽”来应对病之无尽,从而实现“随手而应'的治疗效果。

“巧”,从哪里来?

巧,首先得规矩里来,从练习中来

我们按照规矩反复练习,就可以熟能生巧。就像对于一个小学生,大道理不用讲太多,只要让他去把字练好,把课文读好,把计算练熟,功底就打扎实了,这就有了以后“生巧”的土壤。

又好比士兵的训练,先要走好正步,练好队列,以后遇到复杂的地形,紧急的战况,才能更好听从号令,随机应变。我们学医,也要反复把经典读熟,这是基本功。

巧,还源于人的悟性

学习同样的东西,有人能举一反三,有人却只能明白个五六成。人的智力还是有差别的。自古智力卓绝超群的人,总是努力把他们悟到的巧妙之处,表达出来,通过不同方式传给后人,所以,通过学习古人,我们也能获得一部分“巧”。

中医里的“机巧”

机和巧,放在一起,就叫“机巧”,是各门技艺很关键的的东西。

中医看病,规矩甚多,机巧也不少。这一切,都在医案里。俞震说:成案甚夥,医之法在是,法之巧亦在时,尽可揣摩。” 医案里既有规矩,又有用法之巧。

但前人留下的医案很多,如何才能获取精华呢?俞震帮我们做了大量“删述”的工作,凝练出一本《古今医案按》,如果说学中医可以投机取巧的话,机巧也就在此了。

投机取巧,不是为了偷懒,而是要提高效率。古代优秀的医家,从来都不会埋头苦干,也不会拼命硬干,而是会巧干实干,他们投机取巧,也是为了后人能更好投机取巧,迅速掌握中医的博大精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