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寒山068:什么样的修行会把人修成痴与呆

 新用户17779036 2024-09-24 发布于江苏
导读
隐士寒山子认为什么样的人修行把自己修成了呆子?为啥说内心的佛才是真佛,一味地向外找佛求佛,很容易修到邪路上去?为啥说心修好了,就是极乐世界?我们为什么要做自己念头的旁观者?为什么要一点点去掉自己的分别心与执着心?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黑色小三角
读圣贤书,行万里路,我们今天再精读一首寒山子的禅诗。

01
寄语诸仁者,
复以何为怀。
达道见自性,
自性即如来。
天真元具足,
修证转差回。
弃本却逐末,
只守一场呆。

02
我们先看前两句:寄语诸仁者,复以何为怀。
我是真想告诉那些想要修行,想去求道的朋友们,到底该持有怎样正确的观念。
达道见自性,自性即如来。
那些体道悟道与道合一的人,那些证悟佛性的人,只不过是认识了,见到了自己内在的,与生俱来的本心自性,那是生命的根本。
这个生命的根本,也就是人们常讲的菩提自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如来。
内心的佛才是真佛。

03
天真元具足,修证转差回。
这个本心自性,也就是我们生命的本来面目,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直在那里的,不多一点点,也不少一点点。
如果我们想着去修行,向外去找,找佛性、找如来,那我们反而走到修行的歪路上去了,走错路了。
弃本却逐末,只守一场呆。
瞪大两只眼睛向外去攀缘,向外去寻找,恳求一个外在的佛来拯救自己,那是舍本逐末的修行方式。
花的功夫越多,离目的越远,忙到最后,只会让自己更加地愚痴。

04
寒山子的这首禅诗价值非常高,实际上,他告诉每一个人,人真正的要开悟,明心见性,一定不能是向外找,向外求,向外攀缘。
而是反光内照,到自己生命的内在,在自己心灵的深处去寻找自己生命最本有的、最本质的东西。
那个叫菩提自性,也叫本心,更是佛祖、六祖乃至历代高僧大德见到的佛性。
真佛在我们生命的内在,不是一个物理意义的空间上的西天。

05
读完了寒山子这首禅诗我也写了一首打油诗,跟大家分享:
修行修个痴,
求佛求个呆。
不知凡胎内,
端坐真如来。
无别亦无执,
真佛露真颜。
不生亦不灭,
无欠自完全。

06
我们打着修行的名义,打着修佛的旗号,向外找、向外求,想到另外一个空间,去找一个法力无边的佛祖,希望他们能来拯救自己。
这样的修行,只能会让自己更加地愚痴,会离佛越来越远。
不知凡胎内,端坐真如来。
真佛不在西天,真正的极乐世界也不离开我们自己的方寸之心。心修好了,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一切是心,心是一切。修佛、学佛都是心内的事儿。
所谓的明心见性,所谓的证悟佛性,就是能够透过我们这一百多斤的肉体,看到内在生命最本质的东西,最本有的存在。
这个身体会一天天变化,会生会老会病会死,但是身体内在的生命最本质的东西,它是不生不灭的,是永远存在的,没有任何的欠缺的,是一直在那里的。
我们这些凡夫之所以不能认知,是因为我们的内心不够清净,分别心太盛,执着心太强。

07
无别亦无执,真佛露真颜。
不生亦不灭,无欠自完全。
修佛见佛都是心内的事,功夫都花在内在,每天做自己念头的旁观者,看看自己面对外在的人事物,起没起分别心。
有没有觉得这个人好,那个人坏?这件事儿对我有利?那件事对我有害?有没有对什么生起喜好或者是生起厌恶。
有没有想取,有没有想舍?有没有因为得不到而生怨恨?有没有得到了又觉得无趣,想甩掉?
当我们有了这些分别心之后,我们的心就不可能平静,心不平静,本心自性就不可能显现。

08
如果我们训练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变得极致的静与定,不论外在发生什么,我们都能够平静地接受,平静地面对,平静地处理,然后再平静地放下。
我们生命本来的那尊真佛,就会自己出来找我们相认。
那个时候,我们也会像那些得道的高人,那些高僧大德一样洞见自己菩提自性,一切都是本自俱足,无欠无余的。
我们再也不会对外在发生的一切,有任何的分别和执着了,就算山崩于前,自己也能够保持最极致的从容与镇定。
我们做不到那些大德们的境界,但是至少可以从现在开始,用小刀子一点一点修掉自己内在的分别,一点一点去冲淡自己的执着,不是吗?
真喜欢
请点亮右下角“在看”
并转发朋友圈

特别提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