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15《道德经》逐句解读: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黄易林 2024-09-24 发布于安徽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7.15《道德经》逐句解读: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解读

反:循环往复。有的解释为:反通返,返回,回归。

动:运动,活动。

弱:柔弱。柔和,弱力,不强制。

用:作用。

有:有形物质,指有名称的物质。

无:指无形之道。

大意:

循环往复,是道运动的特点。

柔弱,是道作用于万物的表现。

天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7.15《道德经》逐句解读: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所得:

法:白描。直接叙述道的作用和道活动特点

事:讲道的运动和作用。

情:认识道的特点和作用

人:所有人,万事万物。

理解为:

促使万物回归它的自身,是道的运动方式;

柔和,不强制是道发生作用的特点。

天下万物从有形的事物中产生,而有形的事物又是从虚无中来。

7.15《道德经》逐句解读: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反者,道之动”的反,是返回的意思。

万事万物如果在自己的道中运行,和顺通畅,自然不会返回。

而一些事物在成长,在运行的过程中若是出现了异常,脱离了道,或者违反了自己的道的时候,道就会发生作用,使它们返回自身的道,回归自我。

比如我们常见的一些事物。

就说小草吧,当有石块压住了它的顶端的时候,它会绕过石块,重新回归向上的道路,继续向上生长。

就说小树吧,当出现自然灾害,或者人为的将树的主干折断了时候,过不久,你就会发现它旁枝又修炼长大,代替主干,重新生长。到了几年后,它就真的成了主干。

就像水吧,水往地处流就是水的道,当遇到遇挡的时候,它就会另寻它路,继续向下。

这就是“反者,道之动”的意思。

弱者,道之用。是说柔,是道的柔,是老子所说的道的本性之一就是“柔”。

《吕氏春秋》中将老子的思想概括为“贵柔”。

柔,首先道本身是柔的。它的无为就是对待万物的方式那样,它的柔,也是对待万物的方式的特点。

道柔弱地对待万物,就是不主宰万物,让万物能够自行变化。

由此,我们在教导孩子的时候,就要明白:

孩子的成长是修炼,缓慢的长大的。

孩子的长大就是独立。独立生存,独立外出,独立做自己的事业。

那么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就要道法自然。尊重孩子的道,不要横加干涉。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柔和的提醒即可,不听就让他自己犯错,接受自己行为的自然惩罚,之后他自己就会改错。

当孩子以身范险的时候,我们只要监护,就好。不要代替,不要包办。他自己难以完成时就会自己改变方法,或者受到惩罚时就会回归他的道。

7.15《道德经》逐句解读: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长而不宰。

道的作用就是,长期,柔和,但不主宰。

对待孩子的成长也可以这样。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是物理,是规律,当然也是智慧。

而这种智慧,产生于虚无宁静中。

所以,一个人要想拥有这种智慧,掌握规律,得到道,就要自觉修养自己的心灵,让心处于宁静无为的状态,掏空内心,这样才能产生定力和智慧。

王弼说: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

邵若愚说;“驰心于外者,不若反心于内,故反者乃道之动。动而反归无心曰弱,弱者乃道之用也。世人只知天下之物生于有,不知有本生于无,故知无者道之用也。”

安史之乱后,大将张巡不肯投降安禄山,安禄山派令狐潮摔军攻击。

张巡没有后勤供给,就让士兵在夜晚时用几千个稻草人,吊下城墙。

令狐潮让士兵用剑射击,最后张巡从草船借箭的智慧中,得到了箭矢而补充。这就是是无中生有。

接下来的几个晚上,张巡又从城上往下吊草人。令狐潮的士兵见状,不再上当。

张巡见敌人已经被麻痹,就迅速吊下五百名勇士。

敌人对此仍然毫不在意,士兵接连被运送下来,他们在夜幕掩护下迅速潜入敌营,打得敌人措手不及。

而张巡则带领其余士兵从城中杀出来,打得令狐潮大败而逃。

天下万物有生于无,无中生有。

张巡运用此法,以“无”的假象迷惑敌人,化虚为实,最终击败了敌人。

这只是大道的特点的一个应用,具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