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海仿膳饭庄筹建始末和它背后的故事

 老阿工作室 2024-09-24 发布于北京

北海仿膳饭庄筹建始末和它背后的故事

齐鲁老叟

      【编者按:齐鲁老叟的父亲是原北京东四隆福寺街“福全馆”掌柜,解放后先后去了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开办中餐部,北海公园开办大众餐厅、仿膳饭庄,本文为齐鲁老叟的回忆录。】

1、1948年的北京东四牌坊。(图片来自新浪微博@看老照片)

      1948年底的北平,解放大军困城压境,龟缩在城里的国民党守军已成笼中之鸟。城外不时传来沉闷的炮声。城里商铺关门上板儿,百姓们紧闭户门。晚上灯火管制一片漆黑,家里的电灯用红布黑布两层罩住,棉被挂到了窗户上,说是为了防止流弹伤人,玻璃窗上贴上了米字形布条。我读书的南门仓小学操场,挖了很多之字形战壕。

2、1948年12月北平(北京)。(图片来自网络,摄影:布列松)

      在景山万春亭东北下坡处,安装了大警报器喇叭,人们惶惶不可终日。有钱人和资本家更是害怕,东四隆福寺街东口的福全馆也关张歇业。我父亲王梦燮先生出生在山东福山县农民家庭。幼年在村里读过几年私塾,毛笔字也写得很好。1917年,他14岁到北平隆福寺街福全馆饭庄学徒,在这里工作了三十多年。

3、王梦燮先生(图片由齐鲁老叟先生提供)

      从生火、扫地、挑圆笼送外卖,到后来学写帐、开菜单、核成本、精通业务搞管理。由于人品方直、待人诚恳和气,宽厚实在而深受顾客与伙计们的拥戴。由于原福全馆掌柜年老多病又抽大烟,买卖做得不好。后来,东家便请我父亲代表东家经营当了大掌柜。此时福全馆关张导致父亲失业,也给家庭蒙上了阴影。

4、1949年,解放军队伍整齐的走在天安门前。(图片来自新浪微博@看老照片)

      最终北平和平解放,老百姓欢欣鼓舞庆祝解放,很多铺户开张营业。形势的稳定好转,福全馆饭庄东家也想重操旧业,找到我父亲想重开福全馆,但我父不想再为资本家卖力,婉言拒绝。最后福全馆旧址卖给了银行作职工宿舍。原饭庄的几个职工凑钱在福全馆的斜对面开了家“福天馆”饭馆,两间小房,几张桌椅、只是没有坚持多久倒闭了。

5、民国时来今雨轩外的茶座(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父亲应有关人士邀请,去了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开办中餐部。父亲开办的来今雨轩中餐部营业状况很好,星期天要排号等位子,一片繁忙。为更好地为游客服务,父亲在藤萝架和林荫下增设了茶座,舒适的藤椅上坐满了聊天品茶的顾客。我在暑假中也去了中山公园,帮忙提壶续水,忙得不亦乐乎。

6、原福全馆二掌柜的李先生(图片由齐鲁老叟先生提供)

      和我父亲一同去来今雨轩中餐部的,还有原福全馆二掌柜的李先生。因我父亲与李先生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资方代理人”,在运动中一度成为审查对象,李先生因不堪忍受隔离审查而投井身亡。好在没有多长时间,就还我父亲与李先生清白,李先生之子后经党培养也擢升为中山公园管理处主任,一直干到退休。

7、北海北岸原“仿膳茶社”旧址(图片来自网络)

      1953年,我父亲调至北海公园开办大众餐厅,在北海北岸北门附近,原“仿膳茶社”旧址内。仿膳茶社是1925年清宫御膳房的御厨创建,主营茶水以及宫廷小吃和热菜小炒。大众餐厅由于饭菜口味好,舒适干净,服务又好,自然受到顾客的青睐。虽然公园的夏天游人如织,但是冬天却是淡季,营业很不好。

8、1957年,北海公园滑冰场。(图片来自新浪微博@看老照片)

      那年北京下了场大雪,使北海银装素裹,虽然摄影爱好者顶风冒雪来公园拍照雪景,但是因雪天路滑,游客还是稀少,大众餐厅门可罗雀冷冷清清。好在不久门外的冰场开放了,冰场面积很大,周围用芦席围挡,插上彩旗播放音乐,夜晚明亮的冰场照如白昼,年轻的男女工人学生,像燕子般地穿来穿去,充满青春活力。

9、摇元宵(图片来自网络)

      我父亲敏锐地看到了商机,马上发动员工摇元宵、穿糖葫芦。糖葫芦做得特别漂亮,山里红个儿大,又红又面又沙,口感非常好。为了让糖葫芦吸引人,将山楂放进面袋里用力抖动,经摇滚碰撞后的更加红润发亮。糖葫芦有的中间穿上小蜜橘,有的红果夹上豆馅,有的穿荸荠贴瓜子仁,也有山药的,真是琳琅满目。

10、元宵锅冒着诱人的香味和热气(图片来自网络)

      傍晚华灯初上,玻璃柜中的糖葫芦发出宝石般的光彩,元宵锅冒着诱人的香味和热气,让人垂涎三尺不忍离去。那些溜冰者玩累了,都要三五成群的跑过来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元宵,临走时还不忘买上几串糖葫芦带回去与家人分享。一冬天创历年营业额之最,受到顾客欢迎和领导的赞许,从此成为范例。

11、五十年代北海公园仿膳饭庄(图片来自《首都之窗》)

      1955年,奉商业局之命,要将大众餐厅改造为“仿膳饭庄”。不仅工作量大,牵扯面广,而且时间也很紧,经过反复研究,制定了周密计划。委派懂饮食文化的专家,去清宫档案馆查阅御膳房的菜谱,了解主辅料配比及烹饪方法,以及宫廷糕点的制作工艺。并要求厨房师傅实材反复操练,必须熟练掌握达到规范化。

12、仿膳的餐具采用清宫米黄色(图片来自网络)

      此外,分工明确,巨细落实。仿膳的餐具采用清宫米黄色的,有万寿无疆图案的盘、碗、匙、盅、汤勺等,成套的瓷器派专人去景德镇定制。餐厅里的室内装饰及吊灯换成宫灯,坐椅窗帘都采用古色古香图案,椅披坐垫也要一色明黄,当布置停当后,看上去很有皇家气派。

14、五十年代北海公园仿膳饭庄(图片来自《首都之窗》)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终于准备开张了。事前邀请了爱新觉罗·溥杰先生和有关人士,莅临品尝清宫御膳的味道,也品尝了小窝头、芸豆卷、豆黄及糕点,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首肯后,终于开张了,由我父亲王梦燮先生任经理。仿膳不仅传承了饮食文化,接待了国内游客也接待了不少外宾,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好评。

15、1959年,仿膳饭庄迁至琼岛漪澜堂(图片来自网络)

      1959年,仿膳饭庄由北海公园北岸迁至琼岛漪澜堂、道宁斋等一组乾隆年间兴建的古建筑群中。这里背山面水,游廊怀抱,景色十分秀美。在此用餐别有一番情趣。"文革"期间,1966年至1977年,北海公园停止开放,仿膳也即停止营业。直到1978年,北海公园重新开放。仿膳饭庄才恢复了对外营业。

13、老舍先生题写仿膳牌匾(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邀请老舍先生为仿膳饭庄题写匾额,老舍欣然命笔,用行楷体竖向书写了“仿膳”二字。尺寸不大长方形,高不过一米,这“仿膳”二字端庄秀美,不显小气,那漪澜堂大匾仍高高挂在大门之上。“文革”中老舍受到迫害,仿膳大门上题匾的名款老舍二字也被人挖去,用木块补齐。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题匾的名款老舍二字才被恢复。

16、王梦燮先生(图片由齐鲁老叟先生提供)

      1966年,因我父亲在福全馆饭庄当过大掌柜,是资方代理人,所以成为“运动”对象。运动过后,当你心境逐渐平复不久,再一次运动高潮来临,每次把你刚刚平复的心理创伤再次撕裂。我父亲曾三次被关在隔离室审查,关牛棚,挂大牌子,一天斗几场,那年我父亲已经63岁,在痛苦的精神折磨中度过了他的晚年。

17、胡同里的夜晚(图片来自网络)

      我父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被拖来拽去,更加重了病情。后来允许回家了,但是每天必须早请示、晚汇报,每晚七八点到家。母亲和我忧心忡忡地站在院内台阶上侧耳细听,当胡同传来塔拉塔拉的沉重脚步声,我急忙开门跑去搀扶进来。三人相对无言,我想我若能替他多好呀,进家赶忙服药,擦把手脸,扶他躺下休息。

18、当年福全馆结婚时的场面,背景是在福全馆正厅(图片由齐鲁老叟先生提供)

      母亲心疼地转脸不禁潇然泪下,我也流下两行热泪。“文革”结束,我父亲他以73岁高龄得以退休。我父亲在北海公园所做的一切,尤其是他对仿膳饭庄所做的贡献得到了肯定。但天不佑人,我父亲不幸罹患脑梗,在1981年1月7日晚突发心梗溘然长逝,享年78岁。

19、王梦燮次子齐鲁老叟先生幼年(图片由齐鲁老叟先生提供)

      我父他一生耿直,光明磊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他的信条,严于律己诚以待人,助人为乐是他的一贯作风。他一生扶持帮助过许多人,参加他追悼会的老同事们都说“老掌柜是好人”这是多高的评价!他是我们后辈子孙的光辉楷模,愿怹老人家安息,笑看后辈的成长。(作者齐鲁老叟先生是王梦燮次子)

20、1954年隆福寺街,右侧澡堂再往西隔一个门就是福全馆饭庄原址(图片来自新浪微博@看老照片)

编辑:刘建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