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头号毒枭达乌德:莫迪的眼中钉,美印警察联手都未能将其除掉

 汉月银山 2024-09-24 发布于陕西

2008年,孟买发生了一系列的连环暴恐事件。11月26日晚上,一队装备精良的恐怖分子闯入了“象征印度的自尊和财富”的泰姬玛哈酒店。

这些亡命之徒手持冲锋枪,见人便杀,大量的住客和工作人员惨死在枪口之下。

几乎是同一时间,餐厅、市政大楼、火车站、商场等九个孟买人流量极大的地方成为了恐怖分子的天堂——轰鸣的爆炸声冲击着每一个孟买人的鼓膜。

当地警察和恐怖分子激战在街头巷尾,枪战持续了整整60个小时,无数的孟买人被吓得痛哭流涕。

据被捕的恐怖分子交代,早在2007年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孟买交易所、泰姬玛哈酒店实施侦察活动。

他们为了躲避警方的追查,由水路进入印度境内,在海上抢夺船只进行伪装,然后登岸成功后,又迅速的将人员划分为几个行动小组按照事先安排赶往袭击目标地,然后同时展开恐怖活动。

恐怖分子甚至比反恐部队对建筑物还要了解,可见预谋之久。

恐怖分子计划之周密,武器装备之精良,恐怖分子训练之有素,令反恐部队戏谑为:

“他们不是恐怖分子,更像是战士”。

这一起恐袭事件的主谋,正是印度第一大毒枭——达乌德·易卜拉欣。

印度为了拿下他,开出了2500万美元的赏金,重赏之下,却没有勇夫涌现。印度还与美国“共同反恐”,但是依旧不见达乌德·易卜拉欣的踪影。

那么,达乌德·易卜拉欣究竟是何许人也?他为何成为了一名恐怖分子的头目呢?他又策划了哪些恐袭事件呢?

(达乌德·易卜拉欣)

一、从贫民窟杀出的毒枭

达乌德·易卜拉欣出身于底层,而不甘于底层的生活。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孟买等一些大城市的路旁,到处能见到伸手乞讨的穷人。

若开车的人选择在贫民窟周围停靠,立即就会有体格瘦弱的孩子围拢过来,如果车主欲意行善,那结果是会有更多的孩子的手伸来,使得行善的人无法脱身。

繁华城市中,一排排的贫民窟和三五成群的乞丐是无法避免目睹的“景观”。

达乌德·易卜拉欣就出生在孟买的一个穆斯林贫民窟中。

(印度贫民窟)

在那些成片聚集的贫民窟区里,挤满了一排排破旧的矮房。

这些供人居住或者供人劳作的房屋多是用一些泥坯、塑料布、破布等搭起来的,房子里大都是空空荡荡的,将席子铺在地上就当成了床,几个破旧的箱子就当是桌柜,再加上锅碗瓢盆就是一家子的立命之所了。

由于贫民窟中但凡有些空地就被贫民见缝插针地搭建起破房,所以几乎没留下什么空地,生活垃圾和渣土都与人们“生活”在一起。

达乌德·易卜拉欣的家也是如此。

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名警察,警察的身份并没有使他拥有道德约束,却是吃喝嫖赌样样精通,一旦钱不够花了,就会从黑帮手里收取贿赂,以供自己消遣。

“上梁不正下梁歪”,耳濡目染之下,达乌德·易卜拉欣成长为了无恶不作的坏孩子。

对于那些让自己“不爽”,忤逆自己心意的人,睚眦必报的达乌德·易卜拉欣则是会用拳头来解决。

(伊斯兰教徒)

信奉伊斯兰教的达乌德·易卜拉欣对于异教徒深恶痛绝,尤其是印度教徒。

少年的时候,他曾收拢一批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在孟买街道上进行了对垒,直到当地法院介入,对峙活动才得以停息。

为了在黑道上“干出一番事业”,达乌德·易卜拉欣投身到了孟买黑道“第一人”——哈吉的麾下。

然而,野心勃勃的易卜拉欣并不甘于寄人篱下。

1973年,他离开了哈吉,四处招兵买马,短短几个月后,“D公司”就在孟买的黑道势力中脱颖而出。

“D公司”这一名字正是取自达乌德·易卜拉欣的首字母。

短短一年后,“D公司”就做出了一件震惊孟买的“大事件”——易卜拉欣率领一帮地痞流氓打劫了装备精良的哈吉帮派的运钞车,整整20万美元落入囊中。

“黑吃黑”竟然吃到自己头上来了,震怒不已的哈吉直接向达乌德·易卜拉欣“宣战”。

然而,还不待哈吉行动,达乌德·易卜拉欣就率领人马主动杀了过去。

原来,达乌德·易卜拉欣的父亲也是个狠角色,为了能保全自己和儿子,说服了警察局局长,允许自己的儿子“以黑治黑”,拿下哈吉。

得到警察的支持之后,达乌德越战越勇,和哈吉这个“地头蛇”在孟买激战了整整七年的时间。

达乌德一边从哈吉的地盘吸血,一边大肆地招买人马,隐隐间成为了孟买的第一大巨头。

但是,人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1981年,达乌德和自己的哥哥沙比尔马失前蹄,被哈吉打得丢盔卸甲,退守在郊区的一处加油站里。

兄弟俩弹尽粮绝,俨然已是步入了绝境。

沙比尔明白,自己远没有弟弟那般机敏聪颖,达乌德活着,“D公司”就有希望。他于是决定牺牲自己保全达乌德。

他先是把达乌德藏到了加油站的密道里,然后引爆了整个加油站,和哈吉同归于尽,帮自己的弟弟解除了后顾之忧。

就这样,再也无人能够阻挠达乌德,他的“D公司”一跃成为了孟买的顶级黑帮,所有的混混都要听其号令。

但是,坐上孟买黑势力头把交椅的达乌德并不满足于现状。

私欲不断膨胀的达乌德还将手伸向了毒品市场,想要打造自己的“金三角”。

二、头号毒枭

达乌德大手一挥,筹集巨资,在印度建立了制毒工厂,所制毒品畅销整个印度,甚至流向中亚,传入欧洲。

(制毒工厂)

为将毒品安全贩往目地,“D公司”的毒贩们往往会绞尽脑汁藏匿毒品,其手段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他们通过某种交通工具,如马匹、骆驼、飞机、轮船等运送毒品。

每年,“D公司”约有3亿美元的毒品靠牛皮筏偷运过境,流入周边的南亚国家,再流向中东。

“D公司”的员工还会雇佣一大批农民,在收获卷心菜、石榴或西瓜前,把毒品藏匿其间。待蔬菜水果封口后,就可轻易带出境。

1983年,哈萨克斯坦警方在一列由该国奇姆肯特开往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的火车上,从一个年轻妇女携带的一桶土豆饼中缴获近两公斤海洛因。

事发后,这位痛哭流涕的塔吉克妇女才知道自己贩运的竟是商标为“红色天蝎”的极品海洛因。

(海洛因)

来自“D公司”的中间人只告诉她把货送到指定地点后,就可获得300美元,并未说明货物是毒品。

背靠毒品这个“聚宝盆”,达乌德赚得盆满钵满。

他把钱甩在宝莱坞导演的脸上,把自己看得上眼的女星带进酒店的卧室。甚至是说,一部电影里的所有演员,都是达乌德自己指定的。

如果有人表现出一丝丝的不配合,那么便会大祸临头,要么彻底地消失在这个世界上,要么彻底变成一个又聋又哑的残疾人。

在暴力逼迫与金钱的引诱下,宝莱坞里的女星几乎尽数沦陷,达乌德甚至被称为“宝莱坞女星收割机”。

(宝莱坞女星)

胃口极大的达乌德并不满足于毒品贸易,成员超过5000人的“D公司”迅速地将大手伸向了房地产、赌博贸易等行业。

有组织的犯罪活动是“D公司”的家常便饭,偷盗、抢劫、开设赌场、组织卖淫等活动无所不为。

在当时的孟买,沿着街道,到处都是“D公司”开设的赌场、台球室和挤满了妓女的酒吧。

由于打点得当,所以执法部门很少涉足该地带,“D公司”在当地横行无阻。

孟买的西北城是“D公司”活动最猖獗的地区之一,抢劫和卖淫是居住在这片区域的印度人的“工作”。

西南区更是一个公认的“多事之地”, 酗酒和贫困是该地永恒的主旋律,许多人在夜间遭到抢劫,且经常发生种族骚乱。

成群结队的男孩经常靠抢劫街头的醉汉来生存,而在实施犯罪活动之后,他们又能很轻易逃脱。

“D公司”的犯罪分子甚至专门抢劫游客或本地暴发户,然后通过当铺销赃。

总之,西南区就是一个注定短命且充斥着暴力的地方,也是“D公司”最初成型的地方。

“D公司”往往因一点点小事就能乘势掀起轩然大波,因为他们的存在,那里一度成为印度人口中“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各类谋杀案、抢劫案,屡见不鲜。暴力、谋杀、抢劫等新闻在新闻报道中总是占据显著地位。

短短8年间,达乌德成了印度黑势力的“教父”,他甚至将自己的豪宅称为“白宫”,自封“黑道总统”。

达乌德一时间风光无限,奢靡的生活成了他万千教徒的梦想。

然而,将印度政府视若无物的“D公司”终于迎来了滑铁卢。

三、策划恐袭,死伤不断

目中无人的达乌德胃口越来越大,甚至与政府反目。

一方面,政府在1991年推行的经济改革削弱了“D公司”的利润,短短一个月的时间,“D公司”的利润额就暴跌70%,这使得达乌德对政府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政府。

另一方面,达乌德妄图插手政治,意欲使得孟买市政府蜕变为一个有黑帮背景的政治机器。

“D公司”里有的高管成为活跃于孟买市警察局的权力掮客,官场也逐渐成为他们参与的场所。

政府无法容忍把手伸得这么远的达乌德,而达乌德也忍不了向自己帮派成员开枪的政府。

两者的矛盾被迅速点燃,孟买顷刻间沦为了双方的枪战场。

然而,正和政府军激战的达乌德,却是突然间收到了一个惊天噩耗——印度教徒毁掉了伊斯兰教徒所尊崇的巴布尔清真寺。

身为伊斯兰教徒的达乌德震怒不已,他彻底失去了理智,决定以牙还牙。

经过一年的细致准备,达乌德将策划已久“3·12孟买连环爆炸案”的付诸实践,孟买当日血流成河,253人惨死在爆炸袭击中。

这一炸使得达乌德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恐怖分子,印度政府将其列为头号通缉犯。

自知创下大祸的达乌德逃到了迪拜,后又辗转进入了巴基斯坦,当起了“D公司”的远程指挥官。

在逃亡期间,达乌德还结识了“基地”头目本·拉登。

达乌德联手“基地”组织,自1996年起开始向印度输入圣战。

本·拉登曾指出:印度,尤其是克什米尔地区和阿萨姆邦的穆斯林生活在“压迫”之中,是开展圣战的“合法”地点。

此后,达乌德很少直接参与恐怖活动,但是却间接地为其它恐怖组织提供相关的便利条件,其从事犯罪活动的渠道被用来运输恐怖活动所需的武器、弹药。

印度伊斯兰学生运动,巴基斯坦背景的虔诚军,孟加拉国的伊斯兰圣战运动是印度境内有三大恐怖组织,而他们均收到了来自达乌德的资助。

“9·11”事件后,南亚成为全球遭受恐怖袭击最为严重的地区。

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后,印度积极追随美国的反恐政策,想要抓住达乌德,招致了达乌德的仇恨。

2002年后,“D公司”开始支持“虔诚军”在印度本土的恐怖活动。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报告显示,达乌德集团利用旗下的公司,引诱被招募者到“虔诚军”训练营,同时允许恐怖分子利用该公司走私渠道和线人。

2008年,“虔诚军”在艾哈迈达巴德市制造了一起“连环爆炸案”,数百人被炸成终生残疾。

在发生恐怖活动之前,印度多加电视台和政府机构都受到了一封邮件警告,称“要注意爆炸”。赤裸地挑衅印度当地安全部门。

在达乌德支持下,“虔诚军”还长期策划对印度发动圣战,领导人哈菲兹·萨义德曾公开宣称,进行圣战不仅是为了解放克什米尔,更是为了印度国内2亿穆斯林获得独立。

他们认为圣战是所有穆斯林的宗教责任,标榜“圣战的必要性和终极目的在于按照真主的意愿重构世界秩序”。

不间断的恐袭使得印度政府颜面扫地,而誓要根除恐怖主义的美国政府也略显尴尬。

不除达乌德,美印寝食难安。

四、美印联手无疾而终

为了防止恐袭事件,印度国防部积极调整军队部署情况,将军队部署在恐怖袭击案件频繁的地区,积极增加其武装威慑力。

2008年,印度孟买发生恐怖案以后,印度加大了警察和准军事部队的建设力度,计划增加40万名警察。

2008年-2009年度,印度政府批准未来三年增加10个突击营。

21世纪第一个十年末期,印度政府同意增加38个中央后备警察战斗营。

印度政府在2011年提高了受到恐怖袭击的各邦的安全资助金额,从30多亿卢比提高到近60亿卢比。

(印度警察)

与此同时,印度政府和议会以及各个邦政府计划成立10个新的警察战斗营,以能够更好的打击恐怖组织。

为此印度政府积极采购武器装备,这批装备大多都是从美国专门进口的。

因为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印度政府更加积极地同美国在反恐领域进行合作,不仅允许美国使用印度军队的基地,同时为美国进行反恐战争出钱出力。

然而,印度却是夹杂私心,并非真心反恐。

印巴长期的对峙,使得印度更加希望通过美国向巴基斯坦施压。印度力求拉拢美国,在印巴出现危机的时候,可以让美国偏袒自己。

尽管美印联手合作,但是效果欠佳。

尤其是在孟买发生特大恐怖袭击案以后,大部分民众倍感失望,纷纷要求政府加强预防和打击力度。

(莫迪)

莫迪上台后,曾向民众承诺,一定会抓到达乌德。然而,莫迪却是一点也不敢动达乌德,他惧怕在自己的任期内惹怒了这个失去理智的疯子,整个印度都得陪葬。

至此,印度政府面临着严重的国内外舆论压力。

可笑的是,莫迪政府为了转移视线,曾称达乌德是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分子,严厉要求巴基斯坦向印度交还达乌德,印度军队大批调往印巴争议地区,甚至大有开战之态势。

兜兜转转,达乌德依旧是过着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毫无压力。

2017年“全球和平指数”显示,印度以2.541的指数位列世界第137名,属于国内安全稳定水平居于全球后列的国家,与其一贯追求的“世界一流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这其中的“功劳”,少不得达乌德的贡献。

参考资料:

《孟买恐怖袭击事件平息 市民烛光悼念遇难者》 新华社

《中国记者在孟买恐怖袭击后的见闻》 新华网

《乌里恐袭事件与印巴关系走向》 陈小萍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

《美印同意实时交换反恐信息并举行联合反恐演习》 新华社

《希拉里说美国和印度是反恐盟友》 新华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