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为什么总是会噤若寒蝉

 凌宗伟 2024-09-25 发布于江苏

【异史氏曰】由一位朋友的教育访谈遭遇的受访者噤若寒蝉的情况,想到社会传播学中的知沟理论(Knowledge Gap Theory),这一概念揭示了在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群体之间在信息获取和知识积累上的差异。这一理论不仅指出了这种差异的存在,还强调了这种差异随时间的扩大趋势,对社会的长远发展和个体的认知发展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


教育水平差异是知沟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个体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通常具备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更有效地从大量信息中筛选、理解和吸收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媒介接触差异体现在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群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信息资源。这不仅包括传统的书籍、报纸和杂志,也包括现代的互联网、移动应用和多媒体平台。这种接触的广泛性使得他们能够获取更多元化的信息,从而在知识积累上占据优势。

社会交往差异指出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个体往往处于社会网络的中心位置,这使得他们能够通过社交活动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社交网络的中心性不仅意味着更多的信息流通,也意味着更强的社会影响力和更广泛的社会联系。

已有知识存量差异强调了知识积累的自我强化效应。已有知识丰富的个体在面对新信息时,能够更快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新知识。这种效应使得知识积累呈现出一种“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趋势。

信息的选择性则揭示了人们在信息获取过程中的主观性。人们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这种选择性不仅限制了个体接触不同观点的机会,也可能导致社会观念的极化。

造成认知差异越来越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投喂(Information Feeding),信息投喂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一种现象,它通过算法推荐系统向用户推送他们可能感兴趣的信息。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帮加剧了个体认知的固化,导致了信息茧房(Information Cocoon)的形成:在信息选择上的自我封闭,只接触和接受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从而限制了视野和认知的多样性。

为了避免信息茧房效应,个体应该积极寻求多样化的信息源,这不仅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兴的社交媒体,还应该包括学术期刊、专业论坛和跨领域的出版物。通过主动探索和接触不同来源的信息,个体能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从而打破单一信息源可能带来的局限性。

同时,个体需要学会独立分析和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而不是盲目接受。个体,尤其是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要养成在接收信息时进行自我反思,质疑信息的来源和可能的偏差的习惯,帮助自己识别偏见、逻辑谬误和信息的可靠性。

作为教师应努力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社交网络,包括不同背景、兴趣和观点的人。通过开放和尊重的对话,个体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信息和观点,这有助于增进理解和减少偏见。参与社区活动和跨文化交流也是促进思想交流和融合的有效方式。或许就有可能在接受访问时不至于噤若寒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