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校温馨学子家——记中学校友梅树桐老校长

 xxjjsdt 2024-09-25
母校温馨学子家
——记中学校友梅树桐老校长

【前言】梅树桐是时堰中学六二届高中毕业生,是高我一个年级的校友,退休前任时堰中学副校长。我们在校时不熟,相识于2006年母校50周年校庆的时候。此后交往不断,他对我送他的一些书读的很认真。我曾两次去时堰拜访他,他召集时堰老同学设宴款待。他的老年时光既不打牌,也不钓鱼,而是以中医课本典籍为师自学中医,孜孜不倦,多用于自我和家人朋友养生保健。现在我们都在一个“里下河边”故乡老同学的微信群中,联系方便。下面的文章原载2013年出版的《我的坡底诗友》一书,原文照录。

################

2006年,母校时堰中学50周年校庆,发来了邀请函,要我回校参加庆祝活动。我回了信,并附与校庆有关的坡底韵诗四首。原高我一个年级的校友梅树桐当时在母校任副校长,主持校庆事宜,接到我回信中所附的诗四首,十分高兴,马上命人编入一本大型《校庆纪念册》。
诗四首,其中有二首是献给母校我的老师的。一是班主任冯德坚老师,我在校时,他已有点像个年轻小老头,留着短胡茬。他和蔼可亲,爱生如子,或许把我当做他的得意门生,初中毕业时,专门和我与陈新明同学一起照过相,这在全班是不多见的。陈新明在同学中是个明星,身材俊拔,相貌端方,被推荐当空军飞行员;而我可能是被冯老师错爱了。须知五十年代照一张3寸照片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这张照片我至今保存完好,己数字化处理为电子版。冯老师对我这么好,我回去告诉母亲,母亲捉了一只老母鸡硬让我带给老师表示感谢,冯老师不肯要,我也没法。我的《忆冯德坚老师》诗云:
文理兼长教育家,鞠躬尽瘁献精华。
无声细雨荣春草,有意残红护小花。
校里园丁头似雪,天边桃李灿如霞。
时中业绩留青史,先敬元戎一碗茶。

再是我的语文老师鲁光华先生。五七年我们入学,他已被打成了右派分子,除课堂教学,沉默寡言。他镶有一颗金牙,因不苟言笑,平时不易看见。鲁老师发型讲究,穿戴整洁,黑皮鞋总是擦得亮亮的,走路腰板挺直,目不视人,有点像八大山人画的那些白眼向人的怪鸟一样。现在想来,可能是他内心郁闷,又藐视世俗,从而有不自觉地外在流露。我写他的诗云:
执教时中数大家,恩师犹记鲁光华。
木兰北上观摩课,孔雀南飞烂漫花。
笔走龙蛇书黑板,口含珠玉吐霓霞。
才人戴帽终难解,长使先生喝闷茶。

鲁光华老师教学水平极高。课本中的《木兰词》、《孔雀东南飞》,都是他讲得特别好的课文。县文教局组织全县中学语文老师观摩听课,当他讲课的最后一句话音刚落地,正好下课铃响,不差分毫,传为美谈。鲁老师的书法相当好,上课时他在黑板上书写,我记笔记就依样葫芦在本子上照描。我写字从没临过帖,但临过鲁老师的黑板粉笔字,我的字型就是这样形成的,影响终生。他曾郑重送我两件毛笔书法作品,一幅写的是毛泽东《沁园春·雪》,另一幅写的哪首诗词记不清了。遗憾的是后来都在工程队流动搬迁中都丢失了。
二位老师都认为我的语文成绩不错,高考可选文科。我曾经不经意地听到他们背后议论我,说刘玉霖填自愿可选北大中文系。那年高考作文题是《当国际歌声响起来的时候》,我感觉发挥不错,因为我们那时也是饥寒交迫的学生。高考完毕后,我一咬牙花钱额外买了个萝卜丝大葱烧饼犒赏自己,回忆那香味至今依然令我陶醉,接着跳到河里洗了个澡。不过,填志愿时我还是选择了医农科,至今无悔。因为当一名医生,只要有点良心,一生确实能做很多对人有益的事,这是其一。再是我工作以来,爱说实话,口无遮拦,未必句句合乎马毛,但从来没有人在政治上找过我的麻烦,至少在政治上一生都是平平安安的,这就够了。若是文科毕业分配到政工文化部门工作,就难说了。
言归正传。梅校长比我高一届,我的老师也是他的老师。这四首回忆母校的诗,他读了受到感染,一下用坡底韵写了五首有关校庆的诗,前有小序云:“读学兄刘玉霖《时中校庆诗四首》有感,心欲习作,然不懂平仄,声律不通,词汇贫乏,心力不从。但心愿难了,仍硬着头皮,咬着牙,不怕笑话,遂作顺口溜五首。”除了第一首贺校庆和最后一首赠老同学外,其余三首写了三位老老师。梅校长的《贺时中五十周年校庆》诗云:
温馨母校尤如家,金秋五十似韶华。
书声朗朗寸寸草,硕果累累处处花。
学友纷纷临圣地,良师姗姗面露霞。
泰东河畔彩练舞,觥筹交错酒当茶。

他写了《忆戈大华老师》,《忆伍崇炜老师》,《忆季镇雄老师》,忆季镇雄诗云:
执教时中数学家,沉默静言语不华。
光斗东来观摩课,吴江南下来摘花。
不慌不忙书黑板,玉笔明珠抖霓霞。
为人一生多谨慎,要言不烦清如茶。

这几个老师全是外地人,或者说,全是江南人。他们当我们老师的时候,正值国朝三年饥荒最艰难的岁月。我在回忆母校这段生活时,曾写过一篇《饿乡记趣》的随笔,其中写到有个老师吃老鼠肉的事,文中写道:“……那年头老鼠比人肥,一位无锡籍的物理老师,不知怎么抓到的老鼠,剥皮去肚,一身白肉,用碗装上,放在学生大食堂的饭锅里蒸,被值厨的学生发现了,轰传出来。因为东台人从无吃老鼠的先例,那多恶心啊!这位老师一下成了众矢之的,女同学更嚷得厉害,弄得这位老师垂头丧气,很长时间讲课都苦巴着个脸。”文中还提到一位和学生值夜给猪当保卫的老师:“……学校还养了两头猪,为了防盗,校长每晚安排一位教师两名学生轮岗守夜。漫长的冬夜,有位教几何的老师不耐饥寒,想偷懒回宿舍被窝里躺一会,临去严肃认真地教导学生说:'要是有贼来了,首先不要慌;然后叫他站住;再走上前去,将他捉住。’这几句话只要有孙悟空的'定身法’协助,原也切实可行。但竟被两个调皮学生(一个是潘增高)模仿那位老师的外乡口音,一字一顿,大声朗诵,称做'某氏三段式捉贼公式’,传为笑谈。不久,猪还是被铤而走险的饥民偷走了。”学生调皮,在校时对老师的尊重一多半是因为怕,离校后才慢慢领悟师道尊严和老师的恩德。
《饿乡记趣》中的老师如此,学生何堪!我记这些,并不是有意出这些敬爱的母校教师的“洋相”,而是饱含一把心酸泪还苦笑着来追忆这些往事,实际包涵的意思是:母校的老师们,你们辛苦了,学生没有忘记你们,在那种艰难冻饿的特殊年月,你们仍然空着肚子坚持给我们上课,学生永远敬谢你们!
上面梅校长写到的三位外地教师,都是苏南人,这次校庆没见到他们。苏北地区(我乡实为苏中,江苏人往往以长江为界只说苏南和苏北,其实长江北淮河南又被称做苏中)早先很穷,外地老师能有机会调走都是巴不得调走的。冯德坚老师是时堰本地人,校庆那天被家人用轮椅推来学校,已老得不大认得人了。鲁光华老师家在离时堰不远的桃庄,因病卧床,也未参会。他们现在都已见孔子去了,也许是这些老教师与马克思那人不熟的缘故。
校庆见到原来认识的老教师没有几个,但老同学倒是见的不少。预先写好的校庆诗四首也有一首是赠同学的。诗云:
当年为国亦为家,发奋攻书惜岁华。
春晓田头背俄语,秋忙地里摘棉花。
饿乡苦读谱晨曲,旧梦重温赏晚霞。
花甲同窗今聚首,人生滋味品如茶。

虽说当年都是同窗,早读一同背过俄语,秋忙一同摘过棉花,后来也都在党领导下过的,但就算种子相同,成长发展的土地环境是各自不同的,40年后的各地同学的景况肯定参差不齐,不说别的,连退休金还双轨制呢,说不定还有未进体制没有退休金的呢。我的心中当然有感慨,曾有诗一首记之云:
沧桑五秩又相逢, 百样平生百样容。
当惜窗情寻学友, 岂凭权钞论英雄。
淮南草长莺飞日, 塞北风寒雪虐中。
少不如人今老矣! 苍颜破帽过江东。

这诗没劲,不解释了。但这次回母校,使本来不大熟悉的校友梅校长成了我的坡底诗友。后来他又写了《汶川大地震三首》(坡底韵),并附信说,退休后仍为生计奔忙,无心钻研诗词格律云云。2010年4月,我去时堰看望老同学,在左伯阳家又和梅校长见了面。大家都已是白发萧疏之人,更加感到校友之情的可贵,特以此文记之。

图片

图片

梅树桐老校长

图片

在梅校长家拍摄

图片

图右一左伯阳、右二沈瑞龙已仙逝,左二为梅校长。

图片

2021年摄于时堰,中间高个为梅校长 。我掌镜,故片中午我。

图片

贺时堰中学五十年校庆

母校温馨学子家,欣逢五秩庆年华。
书香一片莘莘草,春色满园桃李花。
窗友三千朝圣地,名师八百笑红霞。
泰东河畔笙歌舞,美酒盈卮似饮茶。

图片

忆时中鲁光华老师

笺中“口”下面空了一个字,可能是为用“含”,还是用“衔”,没有想好。

图片

忆时中冯德坚老师

图片

班主任冯德坚老师

图片

我们上学时的时堰中学

图片

2006年9月在时中门前留影

图片

今天的时堰中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