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儿们的焦虑从何而来?天生还是环境?

 雷雳和学生们 2024-09-26 发布于河南

摄影师:李梓怡

孩儿们的焦虑从何而来?天生还是环境?

丁慧敏、雷雳

焦虑障碍是全球青少年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容易产生焦虑?研究者Allen等(2023)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指出,除了天生的性格特点外,认知-情感因素和父母的养育方式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天生的敏感性:行为抑制和情绪反应

焦虑的风险可以从很早的年龄开始积累,甚至在婴儿期就能观察到。研究表明,行为抑制是一种与焦虑高度相关的早期性格特质。行为抑制的孩子在面对新奇的环境或陌生人时,常常表现出过度的紧张和回避,这种高度的情绪反应使得他们更容易在童年晚期发展出社交焦虑等问题。

儿童早期:内部感受与威胁注意偏向

除了外界的刺激,这类孩子还对身体内部的感受特别敏感。他们对身体的生理变化(如心跳加速、出汗等)有着更强烈的感知,这种对内在信号的敏感性往往会放大他们对未知和不确定环境的负面情绪反应。这就是所谓的内部感受变化,它与焦虑的早期症状密切相关。

与此同时,许多焦虑儿童还表现出“威胁注意偏向”。这种偏向使得他们在面对外界信息时,倾向于更多地关注负面的、威胁性的刺激。威胁注意偏向作为情绪信息处理的早期成分之一,与对负面情绪信息的神经生理反应增强、情绪调节困难以及行为抑制的持续性密切相关。 

儿童中期:痛苦耐受力与解释偏差

随着孩子进入儿童中期,痛苦耐受力与解释偏差这两种情感-认知过程逐渐成为焦虑发展的关键。痛苦耐受力指的是一个人面对负面情绪时能够忍受并坚持的能力。那些痛苦耐受力低的孩子更容易在面对压力时感到不堪重负,他们无法有效调节负面情绪,最终导致焦虑症状加重。

另一方面,解释偏差是指孩子们倾向于将模糊或不确定的情境解释为负面或威胁性的。例如,当一个孩子发短信给朋友而没有得到及时回复时,他可能会倾向于认为朋友在生气或疏远自己,而不是简单地忙碌或没有看到消息。这样的解释偏差往往伴随回避行为和无休止的担忧,进一步加剧了焦虑情绪。

儿童后期:不确定性不容忍度

此外,孩子们在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差异也开始显现。那些无法容忍不确定性、对未来充满不安的孩子,通常比其他孩子更容易产生焦虑。这类孩子对于不确定性事件的预期总是倾向于最坏的结果,难以放松或找到合理的解释。 

父母的养育方式:焦虑的助推器或缓冲器

父母支持性的养育方式,比如接纳孩子的情绪、安抚负面感受并帮助其积极应对问题,能够显著提高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减少焦虑风险。然而,如果父母采用不支持的情感社交化方式,问题可能会加剧。不支持性的方式包括:忽视孩子的情绪表达、过度批评或表现出自己对孩子情绪的焦虑。父母的过度控制和对孩子表达威胁信息的方式,也会让孩子的焦虑情绪更加严重。 

总的来说,儿童和青少年的焦虑问题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是早期的行为抑制和内部感受的敏感性,还是中期的痛苦耐受力和解释偏差,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资料来源:

Allen, K. B., Tan, P. Z., Sullivan, J. A., Baumgardner, M., Hunter, H., & Glovak, S. N. (2023).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Youth Anxiety: Cognitive-Affective Processes and Parenting in Developmental Context. 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 26(4), 1025-1051. 

https:///10.1007/s10567-023-00458-z

拓展链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